行此道,忌淹污、經死喪之家,不得與人同牀寢,衣服不假人,禁食五辛及一切肉。
又對近婦人尤禁之甚,令人神死魂亡,生邪失性,災及三世,死爲下鬼,常當燒香於寢牀之首也。
上清瓊宮玉符,乃是太極上宮四真人所受於太上之道,當須精誠潔心,澡除五累,遺穢污之塵濁,杜淫慾之失正,目存六精,凝思玉真,香菸散室,孤身幽房,積毫累著,和魂保中,彷彿五神,遊生三宮,豁空境於常輩,守寂默以感通者,六甲之神不逾年而降已也。
子能精修此道,必破券登仙矣。
信而奉者爲靈人,不信者將身沒九泉矣。
上清六甲虛映之道,當得至精至真之人,乃得行之,行之既速,致通降而靈氣易發。
久勤修之,坐在立亡,長生久視,變化萬端,行廚卒致也。
九疑真人韓偉遠,昔受此方於中嶽宋德玄。
德玄者,周宣王時人,服此靈飛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千里,數變形爲鳥獸,得真靈之道。
今在嵩高,偉遠久隨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處九疑山,其女子有郭芍藥、趙愛兒、王魯連等,並受此法而得道者,複數十人,或遊玄洲,或處東華,方諸臺今見在也。
南嶽魏夫人言此雲:“郭芍藥者,漢度遼將軍陽平郭騫女也,少好道,精誠真人因授其六甲。
趙愛兒者,幽州刺史劉虞別駕漁陽趙該婦也,好道得尸解,後又受此符。
王魯連者,魏明帝城門校尉範陵王伯絀女也,亦學道,一旦忽委壻李子期,入陸渾山中,真人又授此法。
子期者,司州魏人,清河王傅者也,其常言此婦狂走雲,一旦失所在。
上清六甲靈飛隱道,服此真符,遊行八方,行此真書,當得其人。
按四極明科,傳上清內書者,皆列盟奉䞈,啓誓乃宣之,七百年得付六人,過年限足,不得復出泄也。
其受符,皆對齋七日䞈。
有經之師,上金六兩,白素六十尺,金環六雙,青絲六兩,五色繒各二十二尺,以代剪髮歃血,登壇之誓,以盟奉行靈符,玉名不泄之信矣。
違盟負誓,三祖父母,獲風刀之考,詣積夜之河,運蒙山巨石,填之水津。
有經之師,受䞈當施,散於山林之寒棲,或投東流之清源,不得私用,割損以贍已利,不遵科法,三官考察,死爲下鬼。
自延酤以西,張方溝以東,南臨洛水,北達芒山,其間東西二里,南北十五里,併名爲壽丘裏,皇宗所居也。
民間號爲王子坊。
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縹囊紀慶,玉燭調辰,百姓殷阜,年登俗樂。
鰥寡不聞犬豕之食,焭獨不見牛馬之衣。
於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
爭修園宅,互相誇競。
崇門豐室,洞戶連房,飛館生風,重樓起霧。
高臺芳榭,家家而築;花林曲池,園園而有。
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而河間王琛最爲豪首。
常與高陽爭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
置玉井金罐,以五色繢爲繩。
妓女三百人,盡皆國色。
有婢朝雲,善吹篪,能爲團扇歌、隴上聲。
琛爲秦州刺史,諸羌外叛,屢討之不降。
琛令朝雲假爲貧嫗,吹篪而乞。
諸羌聞之,悉皆流涕。
迭相謂曰:"何爲棄墳井,在山谷爲寇也?"即相率歸降。
秦民語曰:"快馬健兒,不如老嫗吹篪。
"
君諱玄,字黑女,南陽白水人也。
出自皇帝之苗裔。
昔在中葉,作牧周、殷。
爰及漢、魏司徒、司空。
不因舉燭,便自高明;無假置水,故已清潔。
遠祖和,吏部尚書、幷州刺史。
祖具,中堅將軍、新平太守。
父,湯寇將軍、蒲阪令。
所謂華蓋相暉,容光照世。
君稟陰陽之純精,含五行之秀氣。
雅性高奇,識量衝遠。
解褐中書侍郎,除南陽太守。
嚴威既被,其猶草上加風,民之悅化,若魚之樂水。
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
何圖幽靈無簡,殲此名哲。
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於蒲阪城建中鄉孝義裏。
妻,河北陳進壽女。
壽爲巨祿太守。
便是瑰寶相映,瓊玉參差。
俱以普泰元年,歲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於蒲阪城東原之上。
君臨終清悟,神捎端明,動言成軌,泯然去世。
於時兆人同悲,遐方悽泣。
故刊石傳光以作誦曰:鬱矣蘭胄,茂乎芳幹。
葉映霄衢,根通海翰。
烋氣貫嶽,榮光接漢。
德與風翔,澤叢雨散。
運謝星馳,時流迅速。
既凋桐枝復催良木。
三河奄曜,川塸喪燭。
痛感毛羣,悲傷羽族。
扃堂無曉,墳宇唯昏。
鹹韜鬆戶,共寢泉門。
追風永邁,式銘幽傳。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
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職三載,家貧,仰希江郢所統小郡,謹牒。
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啓。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