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
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
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
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
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
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
神升上界,朝拜高真。
功满德就,相感帝君。
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东府掘城北堑,入丈馀,得古冢,上无封域,不用塼甓。
以木为椁,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
多异形,不可尽识。
刻木为人,长三尺,可有二十馀头,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枨拨之,应手灰灭。
棺上有五铢钱百馀枚,水中有甘蔗节及梅李核瓜瓣,皆浮出不甚烂坏。
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
公命城者改埋于东冈,祭之以豚酒。
既不知其名字远近,故假为之号曰冥漠君云尔。
元嘉七年九月十四日,司徒御属领直兵令史、统作城录事、临漳令亭侯朱林,具豚醪之祭,敬荐冥漠君之灵:
忝总徒旅,板筑是司。
穷泉为堑,聚壤成基。
一椁既启,双棺在兹。
舍畚悽怆,纵锸涟而。
刍灵已毁,涂车既摧。
几筵糜腐,俎豆倾低。
盘或梅李,盎或醢醯。
蔗传馀节,瓜表遗犀。
追惟夫子,生自何代?曜质几年?潜灵几载?
为寿为夭?宁显宁晦?铭志湮灭,姓字不传。
今谁子后?曩谁子先?功名美恶,如何蔑然?
百堵皆作,十仞斯齐。
墉不可转,堑不可回。
黄肠既毁,便房已颓。
循题兴念,抚俑增哀。
射声垂仁,广汉流渥。
祠骸府阿,掩骼城曲。
仰羡古风,为君改卜。
轮移北隍,窀穸东麓。
圹即新营,棺仍旧木。
合葬非古,周公所存。
敬遵昔义,还祔双魂。
酒以两壶,牲以特豚。
幽灵仿佛,歆我牺樽。
呜呼哀哉!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为枝,珠帘以玳瑁为匣。
其中有丽人焉。
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
亦有颖川新市、河间观津,本号娇娥,曾名巧笑。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弟兄协律,生小学歌;少长河阳,由来能舞。
琵琶新曲,无待石崇;箜篌杂引,非关曹植。
传鼓瑟于杨家,得吹箫于秦女。
至若宠闻长乐,陈后知而不平;画出天仙,阏氏览而遥妒。
至若东邻巧笑,来侍寝于更衣;西子微颦,得横陈于甲帐。
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
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鬟。
反插金钿,横抽宝树。
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脂,偏开两靥。
亦有岭上仙童,分丸魏帝;腰中宝风,授历轩辕。
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惊鸾冶袖,时飘韩掾之香;飞燕长裾,宜结陈王之佩。
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言异神仙,戏阳台而无别。
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无双者也。
加以天时开朗,逸思雕华,妙解文章,尤工诗赋。
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蒲萄之树。
九日登高,时有缘情之作;万年公主,非无累德之辞。
其佳丽也如彼,其才情也如此。
既而椒宫宛转,柘馆阴岑,绛鹤晨严,铜蠡昼静。
三星未夕,不事怀衾;五日尤赊,谁能理曲。
优游少托,寂寞多闲。
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
纤腰无力,怯南阳之捣衣;生长深宫,笑扶风之织锦。
虽复投壶玉女,为观尽于百骁;争博齐姬,心赏穷于六箸。
无怡神于暇景,惟属意于新诗。
庶得代彼皋苏,微蠲愁疾。
但往世名篇,当今巧制,分诸麟阁,散在鸿都。
不藉篇章,无由披览。
于是燃脂暝写,弄笔晨书,撰录艳歌,凡为十卷。
曾无忝于雅颂,亦靡滥于风人,泾渭之间,如斯而已。
于是丽以金箱,装之宝轴。
三台妙迹,龙伸蠼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
高楼红粉,仍定鱼鲁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灵飞六甲,高擅玉函;鸿烈仙方,长推丹枕。
至如青牛帐里,馀曲既终;朱鸟窗前,新妆已竟。
放当开兹缥帙,散此绦绳,永对玩于书帷,长循环于纤手。
岂如邓学春秋,儒者之功难习;窦专黄老,金丹之术不成。
因胜西蜀豪家,托情穷于鲁殿;东储甲观,流咏止于洞箫。
娈彼诸嫉,聊同弃日,猗欤彤管,无或讥焉。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炁。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
夫人讳显姿,河内温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
其先有晋之苗胄矣。
曾祖司徒琅邪真王,垂芳绩于晋代。
祖司空康王,播休誉于恒朔。
父烈公,以才英俊举,流清响于司洛;杖钺南藩,振雷声于郢豫。
夫人承联华之妙气,育窈窕之灵姿;闲淑发于髫年,四德成于笄岁。
至于婉娩织紃,早誉宗闺;洁白贞专,远闻天阁。
帝钦其令问,正始初,敕遣长秋,纳为贵华。
夫人攸归遘止,能成百两之礼;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训。
虔心奉后,令江汜再兴;下抚嫔御,使螽斯重作。
帝观其无嫉之怀,感其冈怨之志,未几迁命为第一贵嫔夫人。
自世宗升遐,情毁过礼,食减重膳,衣不色帛。
方当母训众媵,班轨两宫;而仁顺无征,春秋卅,正光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薨于金墉。
二年岁次辛丑,二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倍葬景陵。
六宫痛惜,乃作神铭。
其词曰:
瑜生高岭,宝育洪渊,世隆道贵,乃长贞贤。
情陵玉洁,志原冰坚,彰婉奇岁,显淑笄年。
翔鸣陋野,声闻上日,尸鸠在帷,累功钦质。
灵龟定祥,长秋纳吉,之子攸归,宜其帝室。
作注天江,虽劳靡愠,如彼关睢,哀如不吝。
心噣众嫔,嘒然斯顺,小星重风,螽斯再训。
既明善始,当保令终,如何不吊,奄谢清融。
形归长夜,魄返余风,勒铭玄石,寄颂泉宫。
夫君子小人,类物之称。
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
屠钓,卑事也;版筑,贱役也,太公起为周师,傅说去为殷相。
非论公侯之世,鼎食之资,明扬幽仄,唯才是与。
逮于二汉,兹道未革,胡广累世农夫,伯始致位公相;黄宪牛医之子,叔度名重京师。
且任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西汉,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
郡县掾史,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途者也。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
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
徒以冯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夫人君南面,九重奥绝,陪奉朝夕,义隔卿士,阶闼之任,宜有司存。
既而恩以幸生,信由恩固,无可惮之姿,有易亲之色。
孝建、泰始,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而刑政纠杂,理难遍通,耳目所寄,事归近习。
赏罚之要,是谓国权,出内王命,由其掌握,于是方途结轨,辐凑同奔。
人主谓其身卑位薄,以为权不得重。
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
挟朋树党,政以贿成,鈇钺创磐,构于筵笫之曲,服冕乘轩,出乎言笑之下。
南金北毳,来悉方艚,素缣丹魄,至皆兼两,西京许、史,盖不足云,晋朝王、庾,未或能比。
及太宗晚运,虑经盛衰,权幸之徒,慑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构造同异,兴树祸隙,帝弟宗王,相继屠劋。
民忘宋德,虽非一途,宝祚夙倾,实由于此。
呜呼!《汉书》有《恩泽侯表》,又有《佞幸传》。
今采其名,列以为《恩幸篇》云。
戴法兴,会稽山阴人也。
家贫,父硕子,贩珝为业。
法兴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
山阴有陈载者,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咸云:“戴硕子三儿,敌陈载三千万钱。

法兴少卖葛于山阴市,后为吏传署,入为尚书仓部令史。
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得法兴等五人,以法兴为记室令史。
义康败,仍为世祖征虏、抚军记室掾。
上为江州,仍补南中郎典签。
上于巴口建义,法兴与典签戴明宝、蔡闲俱转参军督护。
上即位,并为南台侍御史,同兼中书通事舍人。
法兴等专管内务,权重当
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不?
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设坛于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
策曰:
皇帝臣讳,敢用玄牡,昭告皇天后帝。
晋帝以卜世告终,历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讳。
夫树君宰世,天下为公,德充帝王,乐推攸集。
越俶唐、虞,降暨汉、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勋陟帝位,故能大拯黔首,垂训无穷。
晋自东迁,四维不振,宰辅焉依,为日已久。
难棘隆安,祸成元兴,遂至帝主迁播,宗祀堙灭。
讳虽地非齐、晋,众无一旅,仰愤时难,俯悼横流,投袂一麾,则皇祀克复。
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奸宄具歼,僭伪必灭。
诚兴废有期,否终有数。
至于大造晋室,拨乱济民,因藉时来,实尸其重。
加以殊俗慕义,重译来庭,正朔所暨,咸服声教。
至乃三灵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协祉,岁月滋著。
是以群公卿士,亿兆夷人,佥曰皇灵降鉴于上,晋朝款诚于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极不可以暂旷。
遂逼群议,恭兹大礼。
猥以寡德,托于兆民之上,虽仰畏天威,略是小节,顾深永怀,祗惧若霣。
敬简元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用酧万国之情。
克隆天保,永祚于有宋。
惟明灵是飨。
礼毕,备法驾幸建康宫,临太极前殿。
诏曰“夫世代迭兴,承天统极。
虽遭遇异涂,因革殊事,若乃功济区宇,道振生民,兴废所阶,异世一揆。
朕以寡薄,属当艰运,藉否终之期,因士民之力,用获拯溺,匡世拨乱,安国宁民,业未半古,功参曩烈。
晋氏以多难仍遘,历运已移,钦若前王,宪章令轨,用集大命于朕躬。
惟德匪嗣,辞不获申,遂祗顺三灵,飨兹景祚,燔柴于南郊,受终于文祖。
猥当与能之期,爰集乐推之运,嘉祚肇开,隆庆惟始,思俾休嘉,惠兹兆庶。
其大赦天下。
改晋元熙二年为永初元年。
赐民爵二级。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
逋租宿债勿复收。
其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与之更始。
长徒之身,特皆原遣。
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准”
封晋帝为零陵王,全食一郡。
载天子旍旗,乘五时副车,行晋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用晋典。
上书不为表,答表勿称诏。
追尊皇考为孝穆皇帝,皇妣为穆皇后,尊王太后为皇太后。
诏曰“夫微禹之感,叹深后昆,盛德必祀,道隆百世。
晋氏封爵,咸随运改,至于德参微管,勋济苍生,爱人怀树,犹或勿剪,虽在异代,义无泯绝。
降杀之宜,一依前典。
可降始兴公封始兴县公,庐陵公封柴桑县公,各千户。
始安公封荔浦县侯,长沙公封醴陵县侯,康乐公可即封县侯,各五百户:以奉晋故丞相王导、太傅谢安、大将军温峤、大司马陶侃、车骑将军谢玄之祀。
其宣力义熙,豫同艰
学者,所以求益尔。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