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聖
〔漢〕 ? - ? 年
戴聖,生卒年不詳,字次君,西漢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世稱小戴,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爲聖編。《漢書》成書於漢建初七年(公元80年)。
疾病,外內皆掃
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
寢東首於北牖下
廢牀
徹褻衣,加新衣,體一人
男女改服
屬纊以俟絕氣
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婦人不死於男子之手
君夫人卒於路寢,大夫世婦卒於適寢,內子未命,則死於下室
遷屍於寢,士士之妻皆死於寢
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
小臣復,復者朝服
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赬,世婦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
皆升自東榮,中屋履危,北面三號,衣投於前,司命受之,降自西北榮
其爲賓,則公館復,私館不復;其在野,則升其乘車之左轂而復
復衣不以衣屍,不以斂
婦人復,不以袡
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字
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事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踊
既正屍,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有司庶士哭於堂下北面;夫人坐於西方,內命婦姑姊妹子姓立於西方,外命婦率外宗哭於堂上北面
大夫之喪,主人坐於東方,主婦坐於西方,其有命夫命婦則坐,無則皆立
士之喪,主人父兄子姓皆坐於東方,主婦姑姊妹子姓皆坐於西方
凡哭屍於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
君之喪,未小斂,爲寄公國賓出;大夫之喪,未小斂,爲君命出;士之喪,於大夫不當斂而出
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階
君拜寄公國賓於位;大夫於君命,迎於寢門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於下;士於大夫親吊則與之哭;不逆於門外,夫人爲寄公夫人出,命婦爲夫人之命出,士妻不當斂,則爲命婦出
小斂,主人即位於戶內,主婦東面,乃斂
卒斂,主人馮之踊,主婦亦如之
主人袒說髦,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於房中
徹帷,男女奉屍夷於堂,降拜:君拜寄公國賓,大夫士拜卿大夫於位,於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於堂上,大夫內子士妻特拜,命婦泛拜衆賓於堂上
主人即位,襲帶絰踊母之喪,即位而免,乃奠
吊者襲裘,加武帶絰,與主人拾踊
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雍人出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縣壺,士代哭不以官
君堂上二燭、下二燭,大夫堂上一燭、下二燭,士堂上一燭、下一燭
賓出徹帷
哭屍於堂上,主人在東方,由外來者在西方,諸婦南鄉
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寢門見人不哭
其無女主,則男主拜女賓於寢門內;其無男主,則女主拜男賓於阼階下
子幼,則以衰抱之,人爲之拜;爲後者不在,則有爵者辭,無爵者人爲之拜
在竟內則俟之,在竟外則殯葬可也
喪有無後,無無主
君之喪: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殯,授大夫世婦杖
子、大夫寢門之外杖,寢門之內輯之;夫人世婦在其次則杖,即位則使人執之
子有王命則去杖,國君之命則輯杖,聽卜有事於屍則去杖
大夫於君所則輯杖,於大夫所則杖
大夫之喪:三日之朝既殯,主人主婦室老皆杖
大夫有君命則去杖,大夫之命則輯杖;內子爲夫人之命去杖,爲世婦之命授人杖
士之喪:二日而殯,三日而朝,主人杖,婦人皆杖
於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於大夫世婦之命如大夫
子皆杖,不以即位
大夫士哭殯則杖,哭柩則輯杖
棄杖者,斷而棄之於隱者
始死,遷屍於牀,幠用斂衾,去死衣,小臣楔齒用角柶,綴足用燕几,君大夫士一也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盡階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小臣爪足,浴餘水棄於坎
其母之喪,則內御者抗衾而浴
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於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
甸人爲垼於西牆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徹廟之西北厞薪,用爨之
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盤,挋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翦須,濡濯棄於坎
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士並瓦盤無冰,設牀襢笫,有枕
含一牀,襲一牀遷屍於堂又一牀,皆有枕蓆君大夫士一也
君之喪,子、大夫、公子、衆士皆三日不食
子、大夫、公子食粥,納財,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無算;士疏食水飲,食之無算;夫人世婦諸妻皆疏食水飲,食之無算
大夫之喪,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衆士疏食水飲;妻妾疏食水飲
士亦如之
既葬,主人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婦人亦如之
君大夫士一也
練而食菜果,祥而食肉
食粥於盛不盥,食於篹者盥
食菜以酰醬,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期之喪,三不食;食:疏食水飲,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飲酒
期終喪,不食肉,不飲酒,父在爲母,爲妻
九月之喪,食飲猶期之喪也,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
五月三月之喪,壹不食再不食可也
比葬,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
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飲酒
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也;有疾,食肉飲酒可也
五十不成喪,七十唯衰麻在身
既葬,若君食之則食之;大夫父之友食之則食之矣
不闢粱肉,若有酒醴則辭
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
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葦蓆
小斂:布絞,縮者一,橫者三
君錦衾,大夫縞衾,士緇衾,皆一
衣十有九稱,君陳衣於序東;大夫士陳衣於房中;皆西領北上
絞紟不在列
大斂:布絞,縮者三,橫者五,布紟二衾
君大夫士一也
君陳衣於庭,百稱,北領西上;大夫陳衣於序東,五十稱,西領南上;士陳衣於序東,三十稱,西領南上
絞紟如朝服,絞一幅爲三、不闢,紟五幅、無紞
小斂之衣,祭服不倒
君無襚,大夫士畢主人之祭服;親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陳
小斂,君大夫士皆用復衣復衾;大斂,君大夫士祭服無算,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猶小斂也
袍必有表,不禪,衣必有裳,謂之一稱
凡陳衣者實之篋,取衣者亦以篋升,降者自西階
凡陳衣、不詘,非列採不入,絺綌紵不入
凡斂者袒,遷屍者襲
君之喪,大胥是斂,衆胥佐之;大夫之喪,大胥侍之,衆胥是斂;士之喪,胥爲侍,士是斂
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
斂者既斂必哭
士與其執事則斂,斂焉則爲之壹不食
凡斂者六人
君錦冒黼殺,綴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綴旁五;士緇冒赬殺,綴旁三
凡冒質長與手齊,殺三尺,自小斂以往用夷衾,夷衾質殺之,裁猶冒也
君將大斂,子弁絰,即位於序端,卿大夫即位於堂廉楹西,北面東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婦屍西東面,外宗房中南面
小臣鋪席,商祝鋪絞紟衾衣,士盥於盤,上士舉遷屍於斂上
卒斂,宰告,子馮之踊,夫人東面亦如之
大夫之喪,將大斂,既鋪絞紟衾衣
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君釋菜,祝先入升堂,君即位於序端,卿大夫即位於堂廉楹西,北面東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婦屍西,東面
遷屍,卒斂,宰告,主人降,北面於堂下,君撫之,主人拜稽顙,君降、升主人馮之,命主婦馮之
士之喪,將大斂,君不在,其餘禮猶大夫也
鋪絞紟,踊;鋪衾,踊;鋪衣,踊;遷屍,踊;斂衣,踊;斂衾,踊;斂絞紟,踊
君撫大夫,撫內命婦;大夫撫室老,撫侄娣
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不馮庶子;士馮父母、妻、長子、庶子,庶子有子,則父母不馮其屍
凡馮屍者,父母先,妻子後
君於臣撫之,父母於子執之,子於父母馮之,婦於舅姑奉之,舅姑於婦撫之,妻於夫拘之,夫於妻於昆弟執之
馮屍不當君所
凡馮屍,興必踊
父母之喪,居倚廬、不塗,寢苫枕塊,非喪事不言
君爲廬宮之,大夫士襢之
既葬柱楣,塗廬不於顯者
君、大夫、士皆宮之
凡非適子者,自未葬以於隱者爲廬
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
君既葬,王政入於國,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於家,既卒哭、弁絰帶,金革之事無闢也
既練,居堊室,不與人居
君謀國政,大夫、士謀家事
既祥,黝堊
祥而外無哭者;禫而內無哭者,樂作矣故也
禫而從御,吉祭而復寢
期居廬,終喪不御於內者,父在爲母爲妻;齊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於內
婦人不居廬,不寢苫
喪父母,既練而歸;期九月者,既葬而歸
公之喪,大夫俟練,士卒哭而歸
大夫、士父母之葬,既練而歸
朔月忌日,則歸哭於宗室
諸父兄弟之喪,既卒哭而歸
父不次於子,兄不次於弟
君於大夫、世婦大斂焉;爲之賜則小斂焉
於外命婦,既加蓋而君至
於士,既殯而往;爲之賜,大斂焉
夫人於世婦,大斂焉;爲之賜,小斂焉
於諸妻,爲之賜,大斂焉
於大夫外命婦,既殯而往
大夫、士既殯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禮,俟於門外
見馬首,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祝代之先,君釋菜於門內
祝先升自阼階,負墉南面
君即位於阼
小臣二人執戈立於前,二人立於後
擯者進,主人拜稽顙
君稱言,視祝而踊,主人踊
大夫則奠可也
士則出俟於門外,命之反奠,乃反奠
卒奠,主人先俟於門外,君退,主人送於門外,拜稽顙
君於大夫疾,三問之,在殯,三往焉;士疾,壹問之,在殯,壹往焉
君吊則復殯服
夫人吊於大夫、士,主人出迎於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
夫人入,升堂即位
主婦降自西階,拜稽顙於下
夫人視世子而踊
奠如君至之禮
夫人退,主婦送於門內,拜稽顙;主人送於大門之外不拜
大夫君不迎於門外
入即位於堂下
主人北面,衆主人南面;婦人即位於房中
若有君命,命夫命婦之命,四鄰賓客,其君後主人而拜
君吊,見屍柩而後踊
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
君裏棺用朱綠,用雜金鐕;大夫裏棺用玄綠,用牛骨鐕;士不綠
君蓋用漆,三衽三束;大夫蓋用漆,二衽二束;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
君、大夫鬊爪;實於綠中;士埋之
君殯用輴,攢至於上,畢塗屋;大夫殯以幬,攢置於西序,塗不暨於棺;士殯見衽,塗上帷之
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臘焉
飾棺,君龍帷三池,振容
黼荒,火三列,黼三列
素錦褚,加僞荒
纁紐六
齊,五采五貝
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皆戴圭
魚躍拂池
君纁戴六,纁披六
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
畫荒,火三列,黻三列
素錦褚
纁紐二,玄紐二
齊,三採三貝
黻翣二,畫翣二,皆戴綏
魚躍拂池
大夫戴前纁後玄,披亦如之
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絞
纁紐二,緇紐二
齊,三採一貝
畫翣二,皆戴綏
士戴前纁後緇,二披用纁
君葬用輇,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大夫葬用輇,二綍二碑,御棺用茅
士葬用國車
二綍無碑,比出宮,御棺用功布
凡封,用綍去碑負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鹹
君命毋譁,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
君鬆槨,大夫柏槨,士雜木槨
棺槨之間,君容柷,大夫容壺,士容甒
君裏槨虞筐,大夫不裏槨,士不虞筐
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
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
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
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用騂犢
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
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壇,祭四時也
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爲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
諸侯在其地則祭之,亡其地則不祭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
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七代之所以更立者:禘、郊、宗、祖;其餘不變也
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爲親疏多少之數
是故:王立七廟,一罈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
遠廟爲祧,有二祧,享嘗乃止
去祧爲壇,去壇爲墠
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
去墠曰鬼
諸侯立五廟,一罈一墠
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皆月祭之;顯考廟,祖考廟,享嘗乃止
去祖爲壇,去壇爲墠
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
去墠爲鬼
大夫立三廟二壇,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享嘗乃止
顯考祖考無廟,有禱焉,爲壇祭之
去壇爲鬼
適士二廟一罈,曰考廟,曰王考廟,享嘗乃止
皇考無廟,有禱焉,爲壇祭之
去壇爲鬼
官師一廟,曰考廟
王考無廟而祭之,去王考曰鬼
庶士庶人無廟,死曰鬼
王爲羣姓立社,曰大社
王自爲立社,曰王社
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
諸侯自立社,曰侯社
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王爲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竈
王自爲立七祀
諸侯爲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
諸侯自爲立五祀
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竈
王下祭殤五:適子、適孫、適曾孫、適玄孫、適來孫
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適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爲稷
共工氏之霸九州島島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島島,故祀以爲社
帝嚳能序星辰以着衆;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舜勤衆事而野死
鯀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鯀之功
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修之
契爲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
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
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
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穀丘陵,民所取材用也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
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
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
致齊於內,散齊於外
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
齊三日,乃見其所爲齊者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志嗜慾不忘乎心
致愛則存,致愨則着
着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
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忌日不用,非不祥也
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私也
唯聖人爲能饗帝,孝子爲能饗親
饗者,鄉也
鄉之,然後能饗焉
是故孝子臨屍而不怍
君牽牲,夫人奠盎
君獻屍,夫人薦豆
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
齊齊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稱諱如見親
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其文王與?《詩》雲:「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文王之詩也
祭之明日,明發不寐,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
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
仲尼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愨,其行趨趨以數
已祭,子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漆漆然;今子之祭,無濟濟漆漆,何也?」子曰:「濟濟者,容也遠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
容以遠,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濟濟漆漆之有乎?反饋,樂成,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
君子致其濟濟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當也

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虛中以治之
宮室既修,牆屋既設,百物既備,夫婦齊戒沐浴,盛服奉承而進之,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將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與!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奉承而進之
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恍惚以與神明交,庶或饗之
「庶或饗之」,孝子之志也
孝子之祭也,盡其愨而愨焉,盡其信而信焉,盡其敬而敬焉,盡其禮而不過失焉
進退必敬,如親聽命,則或使之也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其進之也敬以愉,其薦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將受命;已徹而退,敬齊之色不絕於面
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詘,固也;進而不愉,疏也;薦而不欲,不愛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徹而退,無敬齊之色,而忘本也
如是而祭,失之矣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弗勝,如將失之
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成人之道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德,貴貴,貴老,敬長,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貴有德,何爲也?爲其近於道也
貴貴,爲其近於君也
貴老,爲其近於親也
敬長,爲其近於兄也
慈幼,爲其近於子也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至孝近乎王,雖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雖諸侯,必有兄
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子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
立教自長始,教民順也
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
孝以事親,順以聽命,錯諸天下,無所不行

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敬之至也
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
既入廟門,麗於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菺,乃退
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
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外內,以端其位
日出於東,月生於西
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天下之禮,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義也,致讓也
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紀也
致義,則上下不悖逆矣
致讓,以去爭也
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禮也,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謂
」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
衆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骨肉斃於下,陰爲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因物之精,製爲之極,明命鬼神,以爲黔首則
百衆以畏,萬民以服
」聖人以是爲未足也,築爲宮室,謂爲宗祧,以別親疏遠邇,教民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
衆之服自此,故聽且速也
二端既立,報以二禮
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以報氣也
此教衆反始也
薦黍稷,羞肝肺首心,見間以俠甒,加以鬱鬯,以報魄也
教民相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
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以報其親,不敢弗盡也
是故昔者天子爲藉千畝,冕而朱紘,躬秉耒
諸侯爲藉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爲醴酪齊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養獸之官,及歲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
犧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
君召牛,納而視之,擇其毛而卜之,吉,然後養之
君皮弁素積,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爲之
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
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於蠶室,奉種浴於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
歲既殫矣,世婦卒蠶,奉繭以示於君,遂獻繭於夫人
夫人曰:「此所以爲君服與?」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
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佈於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遂朱綠之,玄黃之,以爲黼黻文章
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
致樂以治心者也
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樂極和,禮極順
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不與爭也;望其容貌,而衆不生慢易焉
故德輝動乎內,而民莫不承聽;理髮乎外,而衆莫不承順
故曰:致禮樂之道,而天下塞焉,舉而措之無難矣
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
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
故禮有報而樂有反
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
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公明儀問於曾子曰:「夫子可以爲孝乎?」曾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君子之所爲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
參,直養者也,安能爲孝乎?」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
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亨孰羶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
君子之所謂孝也者,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已
衆之本教曰孝,其行曰養
養,可能也,敬爲難;敬,可能也,安爲難;安,可能也,卒爲難
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
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
樂自順此生,刑自反此作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此之謂也
」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
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
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
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
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
父母愛之,嘉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此之謂禮終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
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爲大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
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
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
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遊,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
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
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
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
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
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
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
行,肩而不併,不錯則隨
見老者,則車徒闢;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
居鄉以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衆不暴寡,而弟達乎州巷矣
古之道,五十不爲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而弟達乎搜狩矣
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
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搜狩,修乎軍旅,衆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
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揔幹,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是故,鄉里有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衆不暴寡,此由大學來者也
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大子齒
天子巡守,諸侯待於竟
天子先見百年者
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
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壹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族,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
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後及爵者
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卿大夫有善,薦於諸侯;士、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祿爵慶賞,成諸宗廟;所以示順也
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爲《易》
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
示不敢專,以尊天也
善則稱人,過則稱己
教不伐以尊賢也
孝子將祭祀,必有齊莊之心以慮事,以具服物,以修宮室,以治百事
及祭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
其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焉而未之然
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
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
是故,愨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
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
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
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
非世所謂福也
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
無所不順者,謂之備
言:內盡於己,而外順於道也
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
上則順於鬼神,外則順於君長,內則以孝於親
如此之謂備
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後能祭
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
明薦之而已矣
不求其爲
此孝子之心也
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
孝者畜也
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
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
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
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既內自盡,又外求助,昏禮是也
故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請君之玉女與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廟社稷
」此求助之本也
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所以備外內之官也;官備則具備
水草之菹,陸產之醢,小物備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昆蟲之異,草木之實,陰陽之物備矣
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長,茍可薦者,莫不鹹在,示盡物也
外則盡物,內則盡志,此祭之心也
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王后蠶於北郊,以共純服
諸侯耕於東郊,亦以共齊盛;夫人蠶於北郊,以共冕服
天子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蠶也,身致其誠信,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後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及時將祭,君子乃齊
齊之爲言齊也
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則不齊
不齊則於物無防也,嗜慾無止也
及其將齊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慾,耳不聽樂
故記曰:「齊者不樂」,言不敢散其志也
心不茍慮,必依於道;手足不茍動,必依於禮
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也
故散齊七日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
定之之謂齊
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交於神明也
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齊七日,致齊三日
君致齊於外,夫人致齊於內,然後會於大廟
君純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於東房
君執圭瓚裸屍,大宗執璋瓚亞裸
及迎牲,君執紖,卿大夫從士執芻
宗婦執盎從夫人薦涗水
君執鸞刀羞嚌,夫人薦豆,此之謂夫婦親之
及入舞,君執干鏚就舞位,君爲東上,冕而揔幹,率其羣臣,以樂皇屍
是故天子之祭也,與天下樂之;諸侯之祭也,與竟內樂之
冕而揔幹,率其羣臣,以樂皇屍,此與竟內樂之之義也
夫祭有三重焉:獻之屬,莫重於裸,聲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周道也
凡三道者,所以假於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與志進退;志輕則亦輕,志重則亦重
輕其志而求外之重也,雖聖人弗能得也
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盡也,所以明重也
道之以禮,以奉三重,而薦諸皇屍,此聖人之道也
夫祭有餕;餕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
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終者如始
」餕其是已
是故古之君子曰:「屍亦餕鬼神之餘也,惠術也,可以觀政矣
」是故屍謖,君與卿四人餕
君起,大夫六人餕;臣餕君之餘也
大夫起,士八人餕;賤餕貴之餘也
士起,各執其具以出,陳於堂下,百官進,徹之,下餕上之餘也
凡餕之道,每變以衆,所以別貴賤之等,而興施惠之象也
是故以四簋黍見其修於廟中也
廟中者竟內之象也
祭者澤之大者也
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
非上積重而下有凍餒之民也
是故上有大澤,則民夫人待於下流,知惠之必將至也,由餕見之矣
故曰:「可以觀政矣

夫祭之爲物大矣,其興物備矣
順以備者也,其教之本與?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之以尊其君長,內則教之以孝於其親
是故,明君在上,則諸臣服從;崇事宗廟社稷,則子孫順孝
盡其道,端其義,而教生焉
是故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於上,則不以使下;所惡於下,則不以事上;非諸人,行諸己,非教之道也
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
此之謂十倫
〔祭有十倫〕鋪筵設同幾,爲依神也;詔祝於室,而出於祊,此交神明之道也
君迎牲而不迎屍,別嫌也
屍在廟門外,則疑於臣,在廟中則全於君;君在廟門外則疑於君,入廟門則全於臣、全於子
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義也
夫祭之道,孫爲王父屍
所使爲屍者,於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
此父子之倫也
屍飲五,君洗玉爵獻卿;屍飲七,以瑤爵獻大夫;屍飲九,以散爵獻士及羣有司,皆以齒
明尊卑之等也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
是故,有事於大廟,則羣昭羣穆鹹在而不失其倫
此之謂親疏之殺也
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祿有功,必賜爵祿於大廟,示不敢專也
故祭之日,一獻,君降立於阼階之南,南鄉
所命北面,史由君右執策命之
再拜稽首
受書以歸,而舍奠於其廟
此爵賞之施也
君卷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於東房
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
屍酢夫人執柄,夫人受屍執足
夫婦相授受,不相襲處,酢必易爵
明夫婦之別也
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凡前貴於後
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
是故,貴者取貴骨,賤者取賤骨
貴者不重,賤者不虛,示均也
惠均則政行,政行則事成,事成則功立
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
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
善爲政者如此,故曰:見政事之均焉
凡賜爵,昭爲一,穆爲一
昭與昭齒,穆與穆齒,凡羣有司皆以齒,此之謂長幼有序
夫祭有畀輝胞翟閽者,惠下之道也
唯有德之君爲能行此,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
畀之爲言與也,能以其餘畀其下者也
輝者,甲吏之賤者也;胞者,肉吏之賤者也;翟者,樂吏之賤者也;閽者,守門之賤者也
古者不使刑人守門,此四守者,吏之至賤者也
屍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賤,而以其餘畀之
是故明君在上,則竟內之民無凍餒者矣,此之謂上下之際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
礿、禘,陽義也;嘗、烝,陰義也
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
故曰:莫重於禘、嘗
古者於禘也,發爵賜服,順陽義也;於嘗也,出田邑,發秋政,順陰義也
故記曰:「嘗之日,發公室,示賞也;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故曰:禘、嘗之義大矣
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
明其義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
不明其義,君人不全;不能其事,爲臣不全
夫義者,所以濟志也,諸德之發也
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義章
其義章者,其祭也敬
祭敬則竟內之子孫莫敢不敬矣
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親蒞之;有故,則使人可也
雖使人也,君不失其義者,君明其義故也
其德薄者,其志輕,疑於其義,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
祭而不敬,何以爲民父母矣?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
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後世者也
爲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惡焉,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孝孫之心也
唯賢者能之
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聲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
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
身比焉,順也
明示後世,教也
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是故君子之觀於銘也,既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爲
爲之者,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知足以利之,可謂賢矣
賢而勿伐,可謂恭矣
故衛孔悝之鼎銘曰:六月丁亥,公假於大廟
公曰:「叔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
成公乃命莊叔隨難於漢陽,即宮於宗周,奔走無射
啓右獻公
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
乃考文叔,興舊耆欲,作率慶士,躬恤衛國,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鹹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銘:若纂乃考服
」悝拜稽首曰:「對揚以闢之,勤大命施於烝彝鼎
」此衛孔悝之鼎銘也
古之君子論譔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後世者也
以比其身,以重其國家如此
子孫之守宗廟社稷者,其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
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
昔者,周公旦有勳勞於天下
周公既沒,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勳勞者,而欲尊魯;故賜之以重祭
外祭,則郊社是也;內祭,則大嘗禘是也
夫大嘗禘,升歌《清廟》,下而管《象》;朱干玉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樂也
康周公,故以賜魯也
子孫纂之,至於今不廢,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
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天子者,與天地參
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
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
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
《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此之謂也
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
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
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圜也
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
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
敬讓之道也
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此之謂也
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
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
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
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
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
故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爲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
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闢之罪多矣
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
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衆矣
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
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是以先王隆之也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此之謂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17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