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周〕 ? - ? 年
墨子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
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
民之为婬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
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
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今执无鬼者曰:“鬼神者,固无有。
”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疑天下之众,使天下之众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天下乱。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
既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不可不察已。

然则吾为明察此,其说将奈何而可?子墨子曰:“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
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
若是,何不尝入一乡一里而问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若莫闻莫见,则鬼神可谓有乎?”
今执无鬼者言曰:“夫天下之为闻见鬼神之物者,不可胜计也。
”亦孰为闻见鬼神有、无之物哉?子墨子言曰:“若以众之所同见,与众之所同闻,则若昔者杜伯是也。
”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
”其三年,周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车数百乘,从数千人,满野。
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
当是之时,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
为君者以教其臣,为父者以警其子,曰:“戒之!慎之!凡杀不辜者,其得不祥,鬼神之诛,若此之僭速也!”以若书之说观之,则鬼神之有,岂可疑哉!
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昔者郑穆公,当昼日中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
郑穆公见之,乃恐惧奔。
神曰:“无惧!帝享女明德,使予锡女寿十年有九,使若国家蕃昌,子孙茂,毋失郑。
”穆公再拜稽首,曰:“敢问神名?”曰:“予为句芒。
”若以郑穆公之所身见为仪,则鬼神之有,岂可疑哉!
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昔者燕简公杀其臣庄子仪而不辜,庄子仪曰:“吾君王杀我而不辜。
死人毋知亦已,死人有知,不出三年,心使吾君知之。
”期年,
子墨子言曰:“古(为“今”字之误)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
……”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见”通“现”)知隐’。
谋若此可得而知矣。

今师徒(行军)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
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
今唯毋废一时(一季),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今尝计军上(为“出”字之误):竹箭、羽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幄幕、甲盾、拨劫(“拨”同“瞂”fá盾牌,“劫”同“鉣”jié组带铁,一种马具),往而靡弊腑(为“腐”之假借字)冷(当作“泠”líng清凉:泠风;泠泠(a.形容清凉;b.形容声音清越);姓;古同“零”,凋零)不反(通“返”)者,不可胜数。
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为“往则”之误)碎拆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
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
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
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肌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鬼神因此丧失后代祭祀的),亦不可胜数。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
”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
”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
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开发建设)。
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为“士”字之误)民者,所不足也。
今尽王(为“士”字之误)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
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饰攻战者言曰:“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数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
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
故当攻战而不可为也。
”子墨子言曰:“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
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
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
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
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近者以目之所见,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
”何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
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
”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
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
”何以知其然?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阯,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斗以酌,俯仰周旋,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之衣,轻且暖;夏服绤之衣,轻且凊,则止。
”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
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
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此甲之利也。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
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
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
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曰:“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
”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
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避风寒,逮夏,下润湿上熏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
然则为宫室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
”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
”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
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处人之家者知之。
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家,不戒不慎之,而有处人之国者乎?”今人处若国得罪,将犹有异国所以避逃之者矣;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国者,不可不戒慎也。
”今人皆处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将无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极戒也。
吾以此知大物则不知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
”曰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恶者,何也?天欲义而恶其不义者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义者,正也。
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
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
是故庶人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诸侯正之;诸侯不得次己而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正之。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之正天子也。
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说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
”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天下疾病祸福,霜露不时,天子必且■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之祷祈福于天子也。
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
是故义者,不自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
曰:谁为知?天为知。
然则义果自天出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
曰: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
何以知兼爱天下之人也?以兼而食之也。
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无有远灵孤夷之国,皆■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食之也。
苟兼而食焉,必兼而爱之。
譬之若楚、越之君:今是楚王食于楚之四境之内,故爱楚之人;越王食于越,故爱越之人。
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
且天之爱百姓也,不尽物而止矣。
今天下之国,粒食之民,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详。
曰:“谁杀不辜?”曰:“人也。
”“孰予之不辜?”曰:“天也。
”若天之中实不爱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杀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爱百姓厚矣,天之爱百姓别矣,既可得而知也。
何以知天之爱百姓也?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
何以知贤者之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
”言亲疏尊卑之异也。
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同也。
若以尊卑为岁月数,则是尊其妻、子与父母同,而亲伯父、宗兄而卑子也。
逆孰大焉?其亲死,列尸弗敛,登堂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赣愚甚矣;如其亡也必求焉,伪亦大矣!
取妻身迎,祗褍为仆,秉辔授绥,如仰严亲;昏礼威仪,如承祭祀。
颠覆上下,悖逆父母,下则妻、子,妻、子上侵事亲。
若此,可谓孝乎?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
故重之。
”应之曰:此诬言也!其宗兄守其先宗庙数十年,死,丧之其;兄弟之妻奉其先之祭祀,弗散;则丧妻子三年,必非以守、奉祭祀也。
夫忧妻子以大负累,有曰:“所以重亲也。
”为欲厚所至私,轻所至重,岂非大奸也哉!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
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且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
是若人气,甉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
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夫夏乞麦禾,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姓皆从,得厌饮食。
毕治数丧,足以至矣。
因人之家翠以为,恃人之野以为尊,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儒者曰:“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
”应之曰: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
又曰:“君子循而不作。
”应之曰: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则其所循,皆小人道也。
又曰:“君子胜不逐奔,掩函弗射,施则助之胥车。
”应之曰:“若皆仁人也,则无说而相与;仁人以其取舍、是非之理相告,无故从有故也,弗知从有知也,无辞必服,见善必迁,何故相?若两暴交争,其胜者欲不逐奔,掩函弗射,施则助之胥车,虽尽能,犹且不得为君子也,意暴残之国也。
圣将为世除害,兴师诛罚,胜将因用儒术令士卒曰:‘毋逐奔,掩函勿射,施则助之胥车。
’暴乱之人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8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