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一节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
’去父母国之道也。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
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
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
’去父母国之道也。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
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
暂无
横(hèng)政:暴政。
横(hèng)民:暴民。
顽:贪。
懦:柔弱。
由由然:怡然自得的样子。
袒裼裸裎:指赤身裸体。
浼:污染,弄脏。
接淅:把正在淘洗的大米滤干,比喻行色匆忙;淅,淘洗大米。
而:用法同“则”。
金声:指音乐开始演奏时,由金属乐器钟、镈等最先发出的声音。
玉振:指演奏即将结束时由玉盘最后发出的声音。
由:同“犹”。
横(hèng)民:暴民。
顽:贪。
懦:柔弱。
由由然:怡然自得的样子。
袒裼裸裎:指赤身裸体。
浼:污染,弄脏。
接淅:把正在淘洗的大米滤干,比喻行色匆忙;淅,淘洗大米。
而:用法同“则”。
金声:指音乐开始演奏时,由金属乐器钟、镈等最先发出的声音。
玉振:指演奏即将结束时由玉盘最后发出的声音。
由:同“犹”。
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不好的颜色,耳朵不听不好的声音。
他认为不理想的君主,不去服侍,他认为不理想的百姓,不去使唤。
国家太平就进取,天下动乱就引退。
暴政出现的地方,暴民停留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去住。
他以为同乡下人相处,就像穿着上朝的礼服,戴着上朝的礼帽坐在泥土和炭灰上。
在商纣的时候,他住在北海的海滨,来等待天下清平。
所以听说过伯夷的风节的人,贪婪者也会变得廉洁,懦弱者也会有自立的意志。
“伊尹说:‘服侍谁不是服侍君主,使唤谁不是使唤百姓?’天下太平他也进取,天下动乱他也进取。
说:‘天生育这些百姓,就要让先知者唤醒后知者,让先觉者唤醒后觉者。
我,是天下人中的先觉者,我将用真理来唤醒老百姓。
他想到天下的百姓、男男女女有不能获得尧、舜的恩泽的人,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到水沟里去一样——他就是这样地自己承担天下的重担。
“柳下惠,不为侍奉污浊的君主而感到羞耻,不辞去小官。
做官时,不隐藏自己的贤能,一定照原则办事。
被遗弃时不抱怨,困穷时不发愁。
与乡下人相处,高高兴兴地不忍离去。
照他的话说,‘你是你,我是我,就算你赤身裸体在我身边,又怎么能污染我呢?’所以听说过柳下惠的风节的人,鄙陋者变得宽宏大量,刻薄者变得温柔敦厚。
“孔子离开齐国时,拿着正在淘洗的大米,等不及做饭就走。
离开鲁国,却说:‘我们慢慢走吧。
’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
可以快走就快走,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不做官就不做官,可以做官就做官,这就是孔子。
”
孟子说:“伯夷,是圣贤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贤中负责任的人;柳下惠,是圣贤中随和的人;孔子,是圣贤中识时务的人。
孔子,可说是集大成的人。
集大成,就像奏乐时先以击打钟镈开场,再以敲击玉盘收尾一样,完完整整。
击打钟镈,是条理的开始;敲击玉盘,是条理的终结。
条理的开始,是运用智慧的事业;条理的终结,是完成圣德的事业。
智慧,好比技巧;圣德,好比力量。
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箭射到靶子,是你的力量在起作用;箭射中靶子,就不是你的力量能起作用了。
”
他认为不理想的君主,不去服侍,他认为不理想的百姓,不去使唤。
国家太平就进取,天下动乱就引退。
暴政出现的地方,暴民停留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去住。
他以为同乡下人相处,就像穿着上朝的礼服,戴着上朝的礼帽坐在泥土和炭灰上。
在商纣的时候,他住在北海的海滨,来等待天下清平。
所以听说过伯夷的风节的人,贪婪者也会变得廉洁,懦弱者也会有自立的意志。
“伊尹说:‘服侍谁不是服侍君主,使唤谁不是使唤百姓?’天下太平他也进取,天下动乱他也进取。
说:‘天生育这些百姓,就要让先知者唤醒后知者,让先觉者唤醒后觉者。
我,是天下人中的先觉者,我将用真理来唤醒老百姓。
他想到天下的百姓、男男女女有不能获得尧、舜的恩泽的人,就像是自己把他们推到水沟里去一样——他就是这样地自己承担天下的重担。
“柳下惠,不为侍奉污浊的君主而感到羞耻,不辞去小官。
做官时,不隐藏自己的贤能,一定照原则办事。
被遗弃时不抱怨,困穷时不发愁。
与乡下人相处,高高兴兴地不忍离去。
照他的话说,‘你是你,我是我,就算你赤身裸体在我身边,又怎么能污染我呢?’所以听说过柳下惠的风节的人,鄙陋者变得宽宏大量,刻薄者变得温柔敦厚。
“孔子离开齐国时,拿着正在淘洗的大米,等不及做饭就走。
离开鲁国,却说:‘我们慢慢走吧。
’这是离开祖国的态度。
可以快走就快走,可以久留就久留,可以不做官就不做官,可以做官就做官,这就是孔子。
”
孟子说:“伯夷,是圣贤中清高的人;伊尹,是圣贤中负责任的人;柳下惠,是圣贤中随和的人;孔子,是圣贤中识时务的人。
孔子,可说是集大成的人。
集大成,就像奏乐时先以击打钟镈开场,再以敲击玉盘收尾一样,完完整整。
击打钟镈,是条理的开始;敲击玉盘,是条理的终结。
条理的开始,是运用智慧的事业;条理的终结,是完成圣德的事业。
智慧,好比技巧;圣德,好比力量。
就像在百步之外射箭,箭射到靶子,是你的力量在起作用;箭射中靶子,就不是你的力量能起作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