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 · 卷四十一 · 列傳第一 · 后妃
帝祖母號太皇太后,母號皇太后,妃號皇后,漢舊制也。
晉武帝採漢、魏之制,置貴嬪、夫人、貴人,是爲三夫人,位視三公。
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爲九嬪,位視九卿。
其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高祖受命,省二才人,其餘仍用晉制。
貴嬪,魏文帝所制。
夫人,魏武帝初建魏國所制。
貴人,漢光武所制。
淑妃,魏明帝所制。
淑媛,魏文帝所制。
淑儀、修華,晉武帝所制。
修容,魏文帝所制。
修儀,魏明帝所制。
婕妤、容華,前漢舊號。
充華,晉武帝所制。
美人,漢光武所制。
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華、修容,置貴妃,位比相國。
進貴嬪,位比丞相。
貴人,位比三司,以爲三夫人。
又置昭儀、昭容、昭華,以代修華、修儀、修容。
又置中才人、充衣,以爲散位。
昭儀,漢元帝所制。
昭容,世祖所制。
昭華,魏明帝所制。
中才人,晉武帝所制。
充衣,前漢舊制。
太宗泰始元年,省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復置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
三年,又省貴人,置貴姬,以備三夫人之數。
又置昭華,增淑容、承徽、列榮。
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爲九嬪。
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凡五職,班亞九嬪。
美人、中才人、才人三職爲散役。
其後太宗留心後房,擬外百官,備位置內職。
列其名品於後。
後宮通尹,準錄尚書,紫極戶主,光興戶主。
官品第一〔各置一人,並銓六宮〕。
後宮列敘,準尚書令,銓六宮。
紫極中監尹,銓六宮。
光興中監尹,銓六宮。
宣融戶主,銓六宮。
紫極房帥,置一人。
光興房帥,置一人。
官品第二〔各置一人〕。
後宮司儀,準左僕射,銓人士。
後宮司政,準右僕射,銓人士。
參議女林,準銀青光祿,銓人士。
中臺侍御尹,銓六宮。
宣融便殿中監尹,銓六宮。
採藝房主,銓六宮。
南房主,銓六宮。
中藏女典,銓六宮。
典坊,銓六宮。
樂正,銓六宮。
內保,銓人士。
學林祭酒,銓人士。
昭陽房帥,置一人。
徽音房帥,置一人。
宣融房帥,置一人。
官品第三〔各置一人〕。
後宮都掌治職,置二人〔準左右丞,位比尚書,銓人士〕。
後宮殿中治職,置一人〔準左民尚書,銓人士〕。
後宮源典治職,置一人〔準祠部尚書,銓人士〕。
後宮谷帛治職,置一人〔準度支尚書〕。
中傅,置一人〔銓人士〕。
後宮校事女史,置一人〔銓人士〕。
紫極中監女史,置一人〔銓人士〕。
光興中監女史,置一人〔銓人士〕。
紫極房參事,置人無定數〔銓人士。
有限外〕。
宣融房參事,置人無定數〔銓人士。
有限外〕。
中臺侍御奏案女史,置一人〔銓人士〕。
讚樂女史,置一人〔銓人士〕。
中訓女史,置一人〔銓人士〕。
女祝史,置一人。
紫極中監典,置一人。
光興中監典,置一人。
典樂帥,置人無定數〔有限外〕。
紫極房廉帥祭酒,置一人。
光興房廉帥祭酒,置一人。
宣融房廉帥祭酒,置一人。
官品第四。
後宮通關參事,置一人。
景德房參事,置人無定數〔銓人士〕。
採藝房參事。
置人無定數〔銓人士〕。
南房參事,置人無定數〔銓人士〕。
內房參事,置一人〔銓人士〕。
校學女史,置一人〔銓人士〕。
後宮中房帥,置二人。
後宮源典帥,置二人。
後宮谷帛帥,置二人。
中臺帥,置一人。
中臺侍御起居帥,置二人。
中臺侍御詔誥帥,置二人。
斯男房帥,置一人。
宣豫房帥,置一人。
景德房帥,置一人。
採藝房帥,置一人。
中藏帥,置一人。
內坊帥,置一人。
南房帥,置一人。
外華房帥,置一人。
招慶房帥,置一人。
紫極諸房廉帥,置人無定數〔有限外〕。
紫極中監省帥,置一人。
紫極殿帥,置六人。
光興殿帥,置四人。
徽音監帥,置一人。
徽章監帥,置一人。
宣融便殿中監典,置一人。
清商帥,置人無定數。
總章帥,置人無定數。
左西章帥,置人無定數。
右西章帥,置人無定數。
中廚師,置一人。
官品第五。
中臺侍御執衛,置人無定數。
中臺侍御監閨帥,置二人。
中臺侍御監司帥,置二人。
宣融便殿帥,置一人。
永巷帥,置一人。
後宮都掌內史,置二人。
後宮殿中內史,置一人。
後宮源典內史,置一人。
後宮谷帛內史,置二人。
後宮監臨內史,置二人。
中臺侍御執法內史,置一人。
中臺侍御典內史,置二人。
中臺侍御節度內史,置二人。
中臺侍御應內史,置六人。
紫極房內史,置一人。
光興房內史,置一人。
助教,置一人。
彩制帥,置人無定數。
裝飾帥,置人無定數。
繡帥,置人無定數。
織帥,置人無定數。
學林館帥,置一人。
宮閨帥,置一人。
教堂帥,置人無定數,〔有限外〕。
監解帥,置人無定數。
累室帥,置人無定數。
行病帥,置人無定數。
官品第六。
合堂帥,置二人。
御清帥,置一人。
監夜帥,置一人。
諸房禁防,置人無定數。
三廂禁防,置三人。
諸房廚帥,各置一人。
中廚廉,置三人。
應閨,置六人。
諸應閣,置人無定數。
宮閨史,置一人。
官品第七。
諸房中掾,各置一人。
中藏掾,各置二人。
比五品敕吏。
紫極供殿直倀。
光興供殿直倀。
總章伎倀。
侍御扶持。
主衣。
準二衛五品,敕吏比六品。
供殿左右。
〔紫極置二十人。
光興置十人。
〕左右守藏,置四人。
典樂人。
比諸房禁防。
作倀。
比王官。
供殿給使。
〔紫極置二十人。
光興置十人〕。
典殿,置人無定數。
比官人。
紫極三廂給事,置十人。
全堂給使,置五人。
宮閨給使,置六人。
比房。
孝穆趙皇后,諱安宗,下邳僮人也。
祖彪,字世範,治書侍御史。
父裔,字彥胄,平原太守。
後以晉穆帝昇平四年嬪孝皇,晉哀帝興寧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
其日,後以產疾殂於丹徒官舍,時年二十一。
葬晉陵丹徒縣東鄉練璧裏雩山。
宋初追崇號諡,陵曰興寧。
永初二年,有司奏曰“大孝之德,盛於榮親。
一人有慶,光被萬國。
是以靈文寵於西京,壽張顯於隆漢。
故平原太守趙裔、故洮陽令蕭卓,並外屬尊戚,不逮休寵。
臣等仰述聖思,遠稽舊章,並可追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綏。
裔命婦孫可豫章郡建昌縣君,卓命婦趙可吳郡壽昌縣君”孫氏,東莞人也。
其年,又詔曰“推恩之禮,在情所同。
故內樹宗子,外崇後屬,爰自漢、魏,鹹遵斯典。
外祖趙光祿、蕭光祿,名器雖隆,茅土未建,並宜追封開國縣侯,食邑五百戶”於是追封裔臨賀縣侯。
裔長子宣之,仕至江乘令。
蚤卒,無子,以弟孫襲之繼宣之紹封。
襲之卒,子祖憐嗣。
齊受禪,國除。
宣之弟倫之,自有傳。
孝懿蕭皇后,諱文壽,蘭陵蘭陵人也。
祖亮,字保祚,侍御史。
父卓,字子略,洮陽令。
孝穆後殂,孝皇帝娉後爲繼室,生長沙景王道憐、臨川烈武王道規。
義熙七年,拜豫章公太夫人。
高祖爲宋王,又加太妃之號。
高祖以十二年北伐,仍停彭城、壽陽,至元熙二年入朝,因受晉禪。
在外凡五年,後常留東府。
高祖踐阼,有司奏曰“臣聞道積者慶流,德洽者禮備。
故祗敬表於崇高,嘉號彰於盛典。
伏惟太妃母儀之德,化穆不言,保翼之訓,光被洪業。
雖幽明同慶,而稱謂未窮。
稽之前代,禮有恆準,宜式遵舊章,允副羣望。
臣等請上宋王太后號皇太后”故有司奏猶稱太妃也。
上以恭孝爲行,奉太后素謹,及即大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太后,未嘗失時刻。
少帝即位,加崇曰太皇太后。
景平元年,崩於顯陽殿,時年八十一。
遺令曰“孝皇背世五十餘年,古不祔葬。
且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今可於塋域之內,別爲一壙。
孝皇陵墳本用素門之禮,與王者制度奢儉不同,婦人禮有所從,可一遵往式”乃開別壙,與興寧陵合墳。
初,高祖微時,貧約過甚。
孝皇之殂,葬禮多闕。
高祖遺旨,太后百歲後不須祔葬。
至是故稱後遺旨施行。
卓,初與趙裔俱贈金紫光祿大夫,又追封封陽縣侯,妻下邳趙氏封吳郡壽昌縣君。
卓子源之襲爵,源之見子《思話傳》。
武敬臧皇后,諱愛親,東莞人也。
祖汪,字山甫,尚書郎。
父俊,字宣乂,郡功曹。
後適高祖,生會稽宣長公主興弟。
高祖以儉正率下,後恭謹不違。
及高祖興復晉室,居上相之重,而後器服粗素,不爲親屬請謁。
義熙四年正月甲午,殂於東城,時年四十八。
追贈豫章公夫人,還葬丹徒。
高祖臨崩,遺詔留葬京師,於是備法駕,迎梓宮祔葬初寧陵。
宋初,追贈俊金紫光祿大夫,妻高密叔孫氏封遷陵永平鄉君。
俊子燾,燾弟熹,熹子質,自有傳。
武帝張夫人,諱闕,不知何郡縣人也。
義熙初,得幸高祖,生少帝,又生義興恭長公主惠媛。
永初元年,拜爲夫人。
少帝即位,有司奏曰“臣聞嚴親敬始,所因者本,充孝之道,由中被外。
伏惟夫人德並坤元,徽音光劭,發祥兆慶,誕啓聖明。
宜崇極徽號,允備盛則。
從《春秋》母以子貴之義,遵漢、晉推愛之典,謹上尊號爲皇太后,宮曰永樂”少帝既廢,太后還璽紱,隨居吳縣。
太祖元嘉元年,拜營陽王太妃。
三年,薨。
少帝司馬皇后,諱茂英,河內溫人,晉恭帝女也。
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
宋初,拜皇太子妃。
少帝即位,立爲皇后。
元嘉元年,降爲營陽王妃,又爲南豐王太妃。
十六年薨,時年四十七。
武帝胡婕妤,諱道安,淮南人。
義熙初,爲高祖所納,生文帝。
五年,被譴賜死,時年四十二。
葬丹徒。
高祖踐阼,追贈婕妤。
太祖即位,有司奏曰“臣聞德厚者禮尊,慶深者位極。
故閟宮既構,詠歌先妣。
園陵崇衛,聿追來孝。
伏惟先婕妤柔明塞淵,光備六列,德昭坤範,訓洽母儀。
用能啓祚聖明,奄宅四海。
嚴親莫逮,天祿永違。
臣等遠準《春秋》,近稽漢、晉。
謹上尊號曰章皇太后,陵曰熙寧”立廟於京師。
太后兄子元慶,位至奉朝請。
文帝袁皇后,諱齊嬀,陳郡陽夏人,左光祿大夫敬公湛之庶女也。
母本卑賤,後年五六歲,方見舉。
後適太祖,初拜宜都王妃。
生子劭、東陽獻公主英娥。
上待後恩禮甚篤,袁氏貧薄,後每就上求錢帛以贍與之。
上性節儉,所得不過三五萬、三五十匹。
後潘淑妃有寵,愛傾後宮,鹹言所求無不得。
後聞之,欲知信否,乃因潘求三十萬錢與家,以觀上意,信宿便得。
因此恚恨甚深,稱疾不復見上。
上每入,必他處迴避。
上數掩伺之,不能得。
始興王浚諸庶子問訊,後未嘗視也。
後遂憤恚成疾。
元嘉十七年,疾篤,上執手流涕問所欲言,後視上良久,乃引被覆面。
崩於顯陽殿,時年三十六。
上甚相悼痛,詔前永嘉太守顏延之爲哀策,文甚麗。
其辭曰:
龍輁纚綍,容翟結驂。
皇塗昭列,神路幽嚴。
皇帝親臨祖饋,躬瞻宵載。
飾遺儀於組旒,想徂音乎珩佩。
悲黼筵之移御,痛翬褕之重晦。
降輿客位,撤奠殯階。
乃命史臣,誄德述懷。
其辭曰:
倫昭儷升,有物有憑。
圓精初鑠,方只始凝。
昭哉世族,祥發慶膺。
祕儀景胄,圖光玉繩。
昌輝在陰,柔明將進。
率禮蹈和,稱詩納順。
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亦既有行,素章增絢。
象服是加,言觀惟則。
俾我王風,始基嬪德。
蕙問川流,芳猷淵塞。
方江泳漢,再謠南國。
伊昔不造,洪化中微。
用集寶命,仰陟天機。
釋位公宮,登耀紫闈。
欽若皇姑,允迪前徽。
孝達寧親,敬行宗祀。
進思才淑,傍綜圖史。
發音在詠,動容成紀。
壺政穆宣,房樂昭理。
坤則順成,星軒潤飾。
德之所屆,惟深必測。
下節震騰,上清朓側。
有來斯雍,無思不極。
謂道輔仁,司化莫晰。
象物方臻,眡祲告沴。
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蘭殿長陰,椒塗弛衛。
嗚呼哀哉。
戒涼在律,杪秋即穸。
霜夜流唱,曉月升魄。
八神警引,五輅遷跡。
噭々儲嗣,哀哀列闢。
灑零玉墀,雨泗丹掖,撫存悼亡,感今懷昔。
嗚呼哀哉。
南背國門,北首山園。
僕人案節,服馬顧轅。
遙酸紫蓋,眇泣素軒。
滅彩清都,夷體壽原。
邑野淪藹,戎夏悲沄。
來芳可述,往駕弗援。
嗚呼哀哉。
策既奏,上自益“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字,以致其意焉。
有司奏諡宣皇后,上特詔曰“元”。
初,後生劭,自詳視之,馳白太祖“此兒形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便欲殺之。
太祖狼狽至後殿戶外,手撥幔禁之,乃止。
後亡後,常有小小靈應。
沈美人者,太祖所幸也。
嘗以非罪見責,應賜死。
從後昔所住徽音殿前度。
此殿有五間,自後崩後常閉。
美人至殿前,流涕大言曰“今日無罪就死,先後若有靈,當知之”殿諸窗戶應聲豁然開。
職掌遽白太祖,太祖驚往視之。
美人乃得釋。
大明五年,世祖詔曰“昔漢道既靈,博平輝絕,魏國方安,嘉憲啓策,皆因心所弘,酌典沿誥。
亡外祖親王夫人柔德淑範,光啓坤載。
屬內位闕正,攝饋閨庭,儀被芳闈,聞宣戚里。
永言感遠,思追榮秩,宜式傍鴻則,敬登徽序”乃追贈豫章郡新淦縣平樂鄉君。
後之所生母也。
又詔“趙、蕭、臧光祿、袁敬公、平樂郡君墓,先未給塋戶。
加世數已遠,胤嗣衰陵,外戚尊屬,不宜使墳塋蕪穢。
可各給蠻戶三,以供灑掃”後父湛,自有傳。
文帝路淑媛,諱惠男,丹陽建康人也。
以色貌選入後宮,生孝武帝,拜爲淑媛。
年既長,無寵,常隨世祖出蕃。
世祖入討元兇,淑媛留尋陽。
上即位,遣建平王宏奉迎。
有司奏曰“臣聞歷集周邦,徽音克嗣,氣淳漢國,沙麓發祥。
昔在上代,業隆祚遠,未有不敷陰教以闡洪基,膺淑慶以載聖哲者也。
伏惟淑媛柔明內昭,徽儀外範,合靈初迪,則庶姬仰耀。
引訓蕃閫,則家邦被德。
民應惟和,神屬惟祉,故能誕鍾睿躬,用集大命,固靈根於既殞,融盛烈乎中興。
載厚化深,聲詠允緝,宜式諧舊典,恭享極號。
謹奉尊號曰皇太后,宮曰崇憲”太后居顯陽殿。
上於閨房之內,禮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內,故民間喧然,鹹有醜聲。
宮掖事祕,莫能辨也。
孝建二年,追贈太后父興之散騎常侍,興之妻徐氏餘杭縣廣昌鄉君。
大明四年,太后弟子撫軍參軍瓊之上表曰“先臣故懷安令道慶賦命乖辰,自違明世。
敢緣衛戍請名之典,特乞雲雨,微垂灑潤”詔付門下。
有司承旨奏贈給事中。
瓊之及弟休之、茂之並超顯職。
太后頗豫政事,賜與瓊之等財物,家累千金。
居處服器,與帝子相侔。
瓊之宅與太常王僧達並門。
嘗盛車服衛從造僧達,僧達不爲之禮。
瓊之以訴太后,太后大怒,告上曰“我尚在,而人皆陵我家。
死後,乞食矣”欲罪僧達。
上曰“瓊之年少,自不宜輕造詣。
王僧達貴公子,豈可以此事加罪”
大明五年,太后隨上巡南豫州,妃主以下並從。
廢帝即位,號太皇太后。
太宗踐阼,號崇憲太后。
初,太宗少失所生,爲太后所攝養,太宗盡心祗事,而太后撫愛亦篤。
及上即位,供奉禮儀,不異舊日。
有司奏曰“夫德敷於內,典章必遠。
化覃於外,徽號宜宣。
伏惟皇太后懿聖自天,母儀允著,義明八遠,道變九圍。
聖明登御,景胙攸改,皇太后宜即前號,別居外宮”詔曰“朕備丁艱罰,蚤嬰孤苦,特蒙崇憲太后聖訓撫育。
昔在蕃閫,常奉藥膳,中迫兇威,抱懷莫遂。
今泰運初啓,情典獲申,方欲親奉晨昏,盡歡閨禁。
不得如所奏”尋崩,時年五十五。
遷殯東宮,門題曰宗憲宮。
上又詔曰“朕幼集荼蓼,夙憑德訓,龕虣定業,實資仁範,恩著屯夷,有兼常慕。
夫禮沿情施,義循事立,可特齊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諡曰昭皇太后,葬世祖陵東南,號曰修寧陵。
先是,晉安王子勳未平,巫者謂宜開昭太后陵以爲厭勝。
修復倉卒,不得如禮。
上性忌,慮將來致災。
泰始四年夏,詔有司曰“崇憲昭太后修寧陵地,大明之世,久所考卜。
前歲遭諸蕃之難,禮從權宜。
奉營倉卒,未暇營改。
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
頃年頹壞,日有滋甚,恆費修整,終無永固。
且詳考地形,殊乖相勢。
朕蚤蒙慈遇,情禮兼常,思使終始之義,載彰幽顯。
史官可就巖山左右,更宅吉地。
明審龜筮,須選令辰,式遵舊典,以禮創制。
今中宇雖寧,邊虜未息,營就之功,務在從簡。
舉言尋悲,情如切割”有司奏“北疆未緝,戎役是務,禮之詳略,各沿時宜。
臣等參議,修寧陵玄宮補治毀壞,權施油殿,暫出梓宮,事畢即窆,於事爲允”詔可。
瓊之爲衡陽內史,先後卒。
廢帝景和中,以休之爲黃門侍郎,茂之左軍將軍,並封開國縣侯,邑千戶。
又追贈興之侍中、金紫光祿大夫,諡曰孝侯。
道慶散騎常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敬侯。
立道慶女爲皇后,以休之爲侍中,茂之黃門郎。
太宗廢幼主,欲說太后之心,乃下令書曰“太皇太后蚤垂愛遇,沿情即事,同於天屬。
前車騎諮議參軍路休之、前丹陽丞路茂之,崇憲密戚,蚤延榮貴,並懷所勳,宜殊恆飾。
休之可黃門侍郎,領步兵校尉。
茂之可中書侍郎”太宗未即位,故稱令書。
茂之又遷司徒從事中郎,休之桂陽王休範鎮北諮議參軍。
太宗殺世祖諸子,因此陷休之等,宥其諸子。
孝武文穆王皇后,諱憲嫄,琅邪臨沂人。
元嘉二十年,拜武陵王妃。
生廢帝、豫章王子尚、山陰公主楚玉、臨淮康哀公主楚佩、皇女楚琇、康樂公主修明。
世祖在蕃,後甚有寵。
上入伐凶逆,後留尋陽,與太后同還京都,立爲皇后。
大明四年,後率六宮躬桑於西郊,皇太后觀禮。
上下詔曰“朕卜祥大昕,測辰拂羽,爰詔六宮,親蠶川室。
皇太后降鑾從御,佇蹕觀禮。
綠蘧既具,玄紞方修,庶儀發椒,闈化動中。
縣妃主以下,可量加班錫”廢帝即位,尊曰皇太后,宮曰永訓。
其年,崩於含章殿,時年三十八。
祔葬景寧陵。
後父偃,字子游,晉丞相導玄孫,尚書嘏之子也。
母晉孝武帝女鄱陽公主,宋受禪,封永成君。
偃尚高祖第二女吳興長公主諱榮男,少歷顯官,黃門侍郎,祕書監,侍中。
元嘉末,爲散騎常侍、右衛將軍。
世祖即位,以後父,授金紫光祿大夫,領義陽王師,常侍如故。
遷右光祿大夫,常侍、王師如故。
偃謙虛恭謹,不以世事關懷。
孝建二年卒,時年五十四。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本官如故,諡曰恭公。
長子藻,位至東陽太守。
尚太祖第六女臨川長公主諱英媛。
公主性妒,而藻別愛左右人吳崇祖。
前廢帝景和中,主讒之於廢帝,藻坐下獄死,主與王氏離婚。
泰始初,以主適豫章太守庾衝遠,未及成禮而衝遠卒。
宋世諸主,莫不嚴妒,太宗每疾之。
湖熟令袁慆妻以妒忌賜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婦記》。
左光祿大夫江湛孫斅當尚世祖女,上乃使人爲斅作表讓婚,曰:
伏承詔旨,當以臨汝公主降嬪,榮出望表,恩加典外。
顧審輶蔽,伏用憂惶。
臣寒門顇族,人凡質陋,閭閻有對,本隔天姻。
如臣素流,室貧業寡,年近將冠,皆已有室,荊釵布裙,足得成禮。
每不自解,無偶迄茲,媒訪莫尋,素族弗問。
自惟門慶,屬降公主,天恩所覃,容及醜末。
懷憂抱惕,慮不獲免,徵命所當,果膺茲舉。
雖門泰宗榮,於臣非幸,仰緣聖貸,冒陳愚實。
自晉氏以來,配上王姬者,雖累經美胄,亟有名才,至如王敦懾氣,桓溫斂威,真長佯愚以求免,子敬灸足以違詔,王偃無仲都之質,而倮露於北階,何瑀闕龍工之姿,而投軀於深井,謝莊殆自同於矇叟,殷衝幾不免於強鉏。
彼數人者,非無才意,而勢屈於崇貴,事隔於聞覽,吞悲茹氣,無所逃訴。
制勒甚於僕隸,防閒過於婢妾。
往來出入,人理之常。
當賓待客,朋從之義。
而令掃轍息駕,無窺門之期。
廢筵抽席,絕接對之理。
非唯交友離異,乃亦兄弟疏闊。
第令受酒肉之賜,制以動靜。
監子荷錢帛之私,節其言笑。
姆妳爭媚,相勸以嚴。
妮媼競前,相諂以急。
第令必凡庸下才,監子皆葭萌愚豎,議舉止則未閒是非,聽言語則謬於虛實。
姆妳敢恃耆舊,唯贊妒忌。
尼媼自倡多知,務檢口舌。
其間又有應答問訊,卜筮師母,乃至殘餘飲食,詰辯與誰,衣被故敝,必責頭領。
又出入之宜,繁省難衷,或進不獲前,或入不聽出。
不入則嫌於欲疏,求出則疑有別意,召必以三晡爲期,遣必以日出爲限,夕不見晚魄,朝不識曙星。
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晝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內,與此長乖。
又聲影裁聞,則少婢奔迸。
裾袂向席,則老醜叢來。
左右整刷,以疑寵見嫌。
賓客未冠,以少容致斥。
禮則有列媵,象則有貫魚,本無嫚嫡之嫌,豈有輕婦之誚。
況今義絕傍私,虔恭正匹,而每事必言無儀適,設辭輒言輕易我。
又竊聞諸主集聚,唯論夫族。
緩不足爲急者法,急則可爲緩者師,更相扇誘,本其恆意,不可貸借,固實常辭。
或言野敗去,或言人笑我,雖家曰私理,有甚王憲,發口所言,恆同科律。
王藻雖復強佷,頗經學涉,戲笑之事,遂爲冤魂。
褚曖憂憤,用致夭絕。
傷理害義,難以具聞。
夫螽斯之德,實致克昌。
專妒之行,有妨繁衍,是以尚主之門,往往絕嗣。
駙馬之身,通離釁咎。
以臣凡弱,何以克堪。
必將毀族淪門,豈伊身眚。
前後嬰此,其人雖衆,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無敢論訴。
臣幸屬聖明,矜照由道,弘物以典,處親以公,臣之鄙懷,可得自盡。
如臣門分,世荷殊榮,足守前基,便預提拂,清官顯宦,或由才升,一叨婚戚,鹹成恩假。
是以仰冒非宜,披露丹實。
非唯止陳一己,規全身願。
實乃廣申諸門憂患之切。
伏願天慈照察,特賜蠲停,使燕雀微羣,得保叢蔚,蠢物含生,自己彌篤。
若恩詔難降,披請不申,便當刊膚剪髮,投山竄海。
太宗以此表遍示諸主。
於是臨川長公主上表曰“妾遭隨奇薄,絕於王氏,私庭囂戾,致此分異。
今孤疾煢然,假息朝夕,情寄所鍾,唯在一子。
契闊荼炭,持兼憐愍,否泰枯榮,系以爲命。
實願申其門釁,還爲母子。
推遷僶俛,未及自聞。
先朝慈愛,鑑妾丹衷。
若賜使息徹歸第定省,仰揆天旨,或有可尋。
今事迫誠切,不顧典憲,敢緣恩燾,觸冒披聞。
特乞還身王族,守養弱嗣,雖死之日,實甘於生”許之。
藻弟懋,升明末貴達。
懋弟攸,太宰從事中郎,蚤卒,追贈黃門侍郎。
弟臻,升明末顯宦。
前廢帝何皇后,諱令婉,廬江灊人也。
孝建三年,納爲皇太子妃。
大明五年,薨於東宮徽光殿,時年十七。
葬囗囗,諡曰獻妃。
上更爲太子置內職二等,曰保林,曰良娣。
納南中郎長史太山羊瞻女爲良娣,宜都太守袁僧惠女爲保林。
廢帝即位,追崇獻妃曰獻皇后。
太宗踐阼,遷後與廢帝合葬龍山北。
後父瑀,字稚玉,晉尚書左僕射澄曾孫也。
祖融,大司農。
瑀尚高祖少女豫章康長公主諱欣男。
公主先適徐喬,美容色,聰敏有智數。
太祖世,禮待特隆。
瑀豪競於時,與平昌孟靈休、東海何勖等,並以輿馬驕奢相尚。
公主與瑀情愛隆密,何氏外姻疏戚,莫不沾被恩紀。
瑀歷位清顯,至衛將軍。
大明八年,公主薨,瑀墓開,世祖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子邁,尚太祖第十女新蔡公主諱英媚。
邁少以貴戚居顯宦,好犬馬馳逐,多聚才力之士。
有墅在江乘縣界,去京師三十里。
邁每游履,輒結駟連騎,武士成羣。
大明末,爲豫章王子尚撫軍諮議參軍,加寧朔將軍、南濟陰太守。
廢帝納公主於後宮,僞言薨殞,殺一婢送出邁第嬪葬行喪禮。
常疑邁有異圖,邁亦招聚同志,欲因行幸廢立。
事覺,廢帝自出討邁誅之。
太宗即位,追封建寧縣侯,食邑五百戶。
子曼倩嗣,齊受禪,國除。
瑀兄子亮,孝建初,爲桂陽太守。
丞相南郡王義宣爲逆,遣參軍王師壽斷桂陽道,以防廣州刺史宗愨,亮收斬之。
官至新安內史。
亮弟恢,廢帝元徽初,爲廣州刺史,未之鎮,坐國哀期晦不到,免官。
復起爲都官尚書,未拜,卒。
恢弟誕,司徒右長史。
誕弟衍,最知名。
性躁動。
太宗初,爲建安王休仁司徒從事中郎,仍除黃門郎,未拜竟,求轉司徒司馬。
得司馬,復求太子右率。
拜右率一二日,復求侍中。
旬日之間,求進無已。
不得侍中,以怨詈賜死。
文帝沈婕妤,諱容姬,不知何許人也。
納於後宮,爲美人。
生明帝,拜爲婕妤。
元嘉三十年卒,時四十。
葬建康之莫府山。
世祖即位,追贈湘東國太妃。
太宗即位,有司奏曰“昔豳都追遠,正邑纏哀,緬慕德義,敬奉園陵。
先太妃德履端華,徽景明峻,風光宸掖,訓流國闈,鞠聖誕靈,蚤捐鴻祚。
臣等遠模漢冊,近儀晉典,謹上尊號爲皇太后”下禮官議諡,諡曰宣太后,陵號曰崇寧。
以太后弟道慶爲給事中,泰始三年卒,追贈通直散騎常侍,賜爵縣侯。
又追贈太后父散騎常侍,母王氏成樂鄉君。
明恭王皇后,諱貞風,琅邪臨沂人也。
元嘉二十五年,拜淮陽王妃。
太宗改封,又爲湘東王妃。
生晉陵長公主伯姒、建安長公主伯媛。
太宗即位,立爲皇后。
上常宮內大集,而瑀婦人觀之,以爲歡笑。
後以扇障面,獨無所言。
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爲笑樂,何獨不視”後曰“爲樂之事,其方自多。
豈有姑姊妹集聚,而瑀婦人形體。
以此爲樂,外舍之爲歡適,實與此不同”帝大怒,遣後令起。
後兄揚州刺史景文以此事語從舅陳郡謝緯曰“後在家爲儜弱婦人,不知今段遂能剛正如此”
廢帝即位,尊爲皇太后,宮曰弘訓。
廢帝失德,太后每加勖譬,始者猶見順從,後狂慝轉甚,漸不悅。
元徽五年五月五日,太后賜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華,因此欲加鴆害,已令太醫煮藥,左右人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應作孝子,豈復得出入狡獪”帝曰“汝語大有理”乃止。
順帝即位,齊王秉權,宗室劉晃、劉綽、卜伯興等有異志,太后頗與相關。
順帝禪位,太后與帝遜於東邸,因遷居丹陽宮,拜汝陰王太妃。
順帝殂於丹陽,更立第京邑。
建元元年,薨於第,時年四十四。
追加號諡,葬以宋後禮。
父僧朗,事別見《景文傳》。
明帝陳貴妃,諱妙登,丹陽建康人,屠家女也。
世祖常使尉司採訪民間子女有姿色者。
太妃家在建康縣界,家貧,有草屋兩三間。
上出行,問尉曰“御道邊那得此草屋,當由家貧”賜錢三萬,令起瓦屋。
尉自送錢與之,家人並不在,唯太妃在家,時年十二三。
尉見其容質甚美,即以白世祖,於是迎入宮。
在路太后房內,經二三年,再呼,不見幸。
太后因言於上,以賜太宗。
始有寵,一年許衰歇,以乞李道兒。
尋又迎還,生廢帝,故民中皆呼廢帝爲李氏子。
廢帝后每自稱李將軍,或自謂李統。
太宗即位,拜貴妃,禮秩同皇太子妃。
廢帝踐阼,有司奏曰“臣聞河龍啓聖,理浹民神。
郊電基皇,慶爍天地。
故資敬之道,粹古銘風。
沿貴之誼,眇代凝則。
伏惟貴妃含和日晷,表淑星樞,徽音峻古,柔光照世,聲華帝掖,軌秀天嬪,景發皇明,祚昌睿命。
而備物之章,未煥彝策。
遠酌前王,允陟鴻典。
臣等參議,謹上尊號曰皇太妃。
輿服一如晉孝武帝太后故事。
置家令一人。
改諸國太妃曰太妃〔妃音怡〕。
宮曰弘化”追贈太妃父金寶散騎常侍,金寶妻王氏永世縣成樂鄉君。
升明初,降爲蒼梧王太妃。
伯父照宗,中書通事舍人。
叔佛念,步兵校尉。
兄敬元,通直郎,南魯郡太守。
佛念大通貨賄,侵亂朝政。
升明初,賜死。
後廢帝江皇后,諱簡珪,濟陽考城人,北中郎長史智淵孫女。
泰始五年,太宗訪求太子妃,而雅信小數,名家女多不合。
後弱小,門無強蔭,以卜筮最吉,故爲太子納之。
諷朝士州郡令獻物,多者將直百金。
始興太守孫奉伯止獻琴書,其外無餘物。
上大怒,封藥賜死,既而原之。
太子即帝位,立爲皇后。
帝既廢,降爲蒼梧王妃。
智淵自有傳。
明帝陳昭華,諱法容,丹陽建康人也。
太宗晚年,痿疾不能內御,諸弟姬人有懷孕者,輒取以入宮。
及生男,皆殺其母,而以與六宮所愛者養之。
順帝,桂陽王休範子也,以昭華爲母焉。
明帝崩,昭華拜安成王太妃。
順帝即位,進爲皇太妃。
順帝禪位,去皇太妃之號。
順帝謝皇后,諱梵境,陳郡陽夏人,右光祿大夫莊孫女也。
升明二年,立爲皇后。
順帝禪位,降爲汝陰王妃。
莊自有傳。
史臣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故聖人順民情而爲之度,王宮六列,士室二等,皆司事設防,典文曲立。
若夫義篤閫闈,化形邦國,古先哲王有以之致治者矣。
夫后妃專夕,配以德升。
姬嬙並御,進非色幸。
欲使情有覃被,愛罔偏流,專貞內表,妖蠱外息。
至於降班在四,簪珥成行。
同列者三,環佩系響,乃可以燮理陰教,輔佐君德。
宋氏藉晉世令典,娉納有章,俔天作儷,必四嶽之後。
雖正位天閨,禮亢尊極,而衰懨易兆,恩宴難留,一謝屬車之塵,永隔青蒲之地。
是故元后憤終,良有以也。
自元嘉以降,內職稍繁,椒庭綺觀,千門萬戶,而淫妝怪飾,變炫無窮。
自漢氏昭陽之輪奐,魏室九華之照曜,曾不能概其萬一。
徒以所選止於軍署之內,徵引極乎廝皁之間,非晉氏採擇濫及冠冕也。
且愛止帷房,權無外授,戚屬餼賚,歲時不過餚漿,斯爲美矣。
及太祖之傾惑潘嫗,謀及婦人。
大明之淪溺殷姬,並後匹嫡,至使多難起於肌膚,並命行於同產,又況進於此者乎。
以斯言之,三代、二漢之亡於淫嬖,非不幸也。
暂无
暂无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