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三十一节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或曰:“寇至,盍去诸?”
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
”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
”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
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
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急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
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暂无
武城:鲁国邑名,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左右:指曾参的学生。
殆于:近于。
沈犹行:曾参弟子,姓沈犹,名行。
负刍:人名。
七十人:古称孔门弟子有“七十二贤人”,简称“七十人”。
此处泛指曾参门徒,未可坐实。
子思:孔子之孙,名伋,字子思。
曾子住在武城,有越国军队入侵。
有人说:“敌人要来了,何不离开这里?”
曾子说:“不要让人住到我屋里,毁坏那些树木。
”敌人撤退了,他又说:“修葺好我的房屋,我要回来了。
”敌人撤退,曾子回来了。
曾子的学生议论说:“武城的人们待先生这样忠诚恭敬,敌人一来您先走开,给老百姓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敌人一退您就回来,恐怕不可以的。
”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懂得的。
从前先生住在我那里,遇到一个叫负刍的人作乱,随从先生的七十人,也都跟着先生走了,没有人参加抵抗。

子思住在卫国,有齐国的军队入侵。
有人说:“敌人要来了,何不离开这里?”子思说:“如果我走了,君主和谁一道来守城呢?”
孟子说:“曾子、子思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曾子,是老师,是父兄。
子思,是臣子,是地位较低的人。
曾子和子思如果互换地位,也会像对方一样行动的。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