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八佾篇 · 第二十二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暂无
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
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摄:兼任。
树塞门:树,树立。
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反坫:坫,音diàn。
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摄:兼任。
树塞门:树,树立。
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反坫:坫,音diàn。
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
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
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
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