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三节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
皆适于义也。
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
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
’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
辞曰:‘闻戒。
’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
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暂无
陈臻:孟子弟子。
馈:赠送。
兼金:好金,价值双倍于普通金,故称。
一百:指一百镒;一镒为二十两。
赆(jìn):送给别人的财物。
这里指盘缠。
陈臻问道:“前些日子在齐国,齐王送您上等金一百镒,而您不接受;在宋国,宋君送您七十镒,您接受了;在薛,薛君送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
如果先前的不接受是对的,那么今天的接受就是错的了;如果今天的接受是对的,那么先前的不接受就是错的了。
二者之间,您必有一个是错的。

孟子说:“都是对的。
在宋国的时候,我将要去远行,对远行的人照风俗是要送些盘缠的;因此他说:‘赠送盘缠。
’我为何不接受?在薛的时候,我有戒备之心;因此他说:‘听说您有戒备之心,赠送买兵器的钱。
’我为何不接受?至于在齐国,就没什么理由了。
没有理由而送钱给我,这是收买我。
哪里有君子能被收买的呢?”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