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正復爲奇,善復爲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正復爲奇,善復爲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爲下。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爲下。
道者萬物之奧。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爲天下貴。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爲天下貴。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
爲天下溪,常德不離。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爲天下谷,常德乃足。
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
爲天下式,常德不忒。
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智不割。
爲天下溪,常德不離。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爲天下谷,常德乃足。
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
爲天下式,常德不忒。
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智不割。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
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