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劉子河洛之英,骨毛粹清;用意風塵之表,如秋高而月明。
遊戲翰墨,龍蛇起陸;甞其餘巧,顧作二竹。
其一枝葉條達,惠風舉之;瘦地筍笴,夏篁解衣。
三河少年,稟生勦剛;春服楚楚,俠遊專場。
王謝子弟,生長見聞;文獻不足,猶超人羣。
其一折榦偃蹇,斮頭不屈;枝老葉硬,強項風雪。
廉藺之骨成塵,凜凜猶有生氣;雖汲黯之不學,挫淮南之鋒於千里之外。
昭穆至於來雲仍昆,組練十幅,煙寒雨昏,乃爲能盡之。
蓋陽虎、有若之似夫子,市人識之;顏回之具體,門人不知。
蘇子曰:“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辦。
”意其在斯。
劉子凌雲自許,按劍者多,故以歸我,請觀謂何。
黃庭堅曰:
吾子於此,可謂能矣。
猶有修篁之歲晩,枯枿之發春,少者骨梗,老而日新。
附之以傾崖礐石,摧之以冰霜斧斤,弟其曾高;藉外論之,梓人不以慶賞成鐻,痀僂不以萬物易蜩;及其至也,禹之喻於水,仲尼之妙於韶,蓋因物而不用吾私焉。
若夫燕荊南之無俗氣,庖丁之解牛進技以道者也;文湖州之成竹於胸中,會稽之用筆,得如印印泥者也。
詩曰:“鶴鳴於天。
”抄萬物以成象,必其胸中洞然。
好學者,天不能掣其肘,劉子勉旃。
遊戲翰墨,龍蛇起陸;甞其餘巧,顧作二竹。
其一枝葉條達,惠風舉之;瘦地筍笴,夏篁解衣。
三河少年,稟生勦剛;春服楚楚,俠遊專場。
王謝子弟,生長見聞;文獻不足,猶超人羣。
其一折榦偃蹇,斮頭不屈;枝老葉硬,強項風雪。
廉藺之骨成塵,凜凜猶有生氣;雖汲黯之不學,挫淮南之鋒於千里之外。
昭穆至於來雲仍昆,組練十幅,煙寒雨昏,乃爲能盡之。
蓋陽虎、有若之似夫子,市人識之;顏回之具體,門人不知。
蘇子曰:“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至於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辦。
”意其在斯。
劉子凌雲自許,按劍者多,故以歸我,請觀謂何。
黃庭堅曰:
吾子於此,可謂能矣。
猶有修篁之歲晩,枯枿之發春,少者骨梗,老而日新。
附之以傾崖礐石,摧之以冰霜斧斤,弟其曾高;藉外論之,梓人不以慶賞成鐻,痀僂不以萬物易蜩;及其至也,禹之喻於水,仲尼之妙於韶,蓋因物而不用吾私焉。
若夫燕荊南之無俗氣,庖丁之解牛進技以道者也;文湖州之成竹於胸中,會稽之用筆,得如印印泥者也。
詩曰:“鶴鳴於天。
”抄萬物以成象,必其胸中洞然。
好學者,天不能掣其肘,劉子勉旃。
臣邦彥頓首再拜曰:自古受命之君,多都於鎬京,或在洛邑。
惟樑都於宣武號爲東都,所謂汴州也。
後周因之乃名爲京,周之叔世,統微政缺,天命蕩杌,歸我有宋。
民之戴宋,厥惟固哉,奉迎鑾輿至汴而止,是爲東京。
六聖傳繼,保世滋大,無內無外,涵養如一。
含牙戴角,莫不得所。
而此汴都,高顯宏麗,百美所具,億萬千世,承學之臣弗能究宣,無以爲稱伊。
彼三國割據方隅,區區之霸,言餘事乏,而三都之賦,磊落可駭人,到於今稱之。
矧皇居天府,而有遺美,可不愧哉!謹拜手稽首獻賦曰:
發微子客遊四方,無所適從。
既倦遊,乃﨑嶇邅回,造於中都。
觀土木之妙,冠葢之富,煒煜煥爛,心駭神悸,瞁□而不敢進。
於是夷猶於通衢,彷徨不知所屆。
適遭行流先生,目而招之,執其祛,局局然嘆曰:“觀子之貌,神采不定,狀若失守,豈非蔽席隱茅,未遊乎廣廈;誅草鉏棘,未擷乎蘭□;被褐懷縕,未曳乎綺縠;微邦陋邑,未覩乎雄藩大都者乎?”
發微子姡然有赧色,曰:“臣翺翔乎天下,東欲究扶桑,西欲窮虞淵;南欲盡反戶,北欲徹幽都。
所謂天子之都,則未嘗厯焉。
今先生訊我,誠有是也。
然觀先生類辯士,其言似能碎崑崙而結溟渤,鏤混沌而形罔象。
試移此辯,原此汴都,可乎?臣固不敏,謹願承敎。
”先生笑曰:“客知我哉。
”
於是申喙據牀,虛徐而言曰:“噫,子獨不聞之歟?今天下混一,四海爲家,令走絕徼,地掩鬼區。
惟是日月所□,隂陽之中,據要總殊,掲鍵制樞,拱衛環周,共安乗輿。
而此汴都,禹畫爲豫,周封鄭地,觜觿臨而上直,實沈分以爲次。
推蓬澤之固境,昔合縻之所至,芒碭渙渦截其面,金堤玉渠累其脊,雷夏灉沮繞其脅,累邱訾婁夾其腋。
樑周帝據而糜沸,漢唐尹統而寜一,故此王國襲故不徙。
恢圻甸域,尊崇天體,司徒制其畿疆,職方辨其土地。
前千官而□朝,後百族而爲市,分疆十同,提封萬井。
舟車之所輻輳,方物之所灌輸,宏基融而壯址植,九鼎立而四嶽位。
仰營域而體極,立土圭而測晷。
蜀險漢坌,荊惑閩鄙,惟此中峙,不首不尾,限而不迫,華而不侈,環睎睋於郡縣,如岣嶁之迤邐。
觀其高城萬雉,埤堄鱗接,繚如長雲之方舒,屹若崇山之□□。
坤靈因贔屓而跼蹐,土怪畏榨壓而妥貼,靡胥不可縋而登,爵鼠不可噣而穴。
利過百二,險逾四塞。
鄙秦人之踐華,陋荊州之卻月。
傾捷步與超足,矧蹣跚與蹩躠。
闞城爲門,二十有九,瓊扉塗丹,金墉鏤獸。
列兵連卒,呵夜警晝。
異物不入,詭邪必究。
城中則有東西之阡,南北之陌,其衢四達,其塗九軌。
車不
惟樑都於宣武號爲東都,所謂汴州也。
後周因之乃名爲京,周之叔世,統微政缺,天命蕩杌,歸我有宋。
民之戴宋,厥惟固哉,奉迎鑾輿至汴而止,是爲東京。
六聖傳繼,保世滋大,無內無外,涵養如一。
含牙戴角,莫不得所。
而此汴都,高顯宏麗,百美所具,億萬千世,承學之臣弗能究宣,無以爲稱伊。
彼三國割據方隅,區區之霸,言餘事乏,而三都之賦,磊落可駭人,到於今稱之。
矧皇居天府,而有遺美,可不愧哉!謹拜手稽首獻賦曰:
發微子客遊四方,無所適從。
既倦遊,乃﨑嶇邅回,造於中都。
觀土木之妙,冠葢之富,煒煜煥爛,心駭神悸,瞁□而不敢進。
於是夷猶於通衢,彷徨不知所屆。
適遭行流先生,目而招之,執其祛,局局然嘆曰:“觀子之貌,神采不定,狀若失守,豈非蔽席隱茅,未遊乎廣廈;誅草鉏棘,未擷乎蘭□;被褐懷縕,未曳乎綺縠;微邦陋邑,未覩乎雄藩大都者乎?”
發微子姡然有赧色,曰:“臣翺翔乎天下,東欲究扶桑,西欲窮虞淵;南欲盡反戶,北欲徹幽都。
所謂天子之都,則未嘗厯焉。
今先生訊我,誠有是也。
然觀先生類辯士,其言似能碎崑崙而結溟渤,鏤混沌而形罔象。
試移此辯,原此汴都,可乎?臣固不敏,謹願承敎。
”先生笑曰:“客知我哉。
”
於是申喙據牀,虛徐而言曰:“噫,子獨不聞之歟?今天下混一,四海爲家,令走絕徼,地掩鬼區。
惟是日月所□,隂陽之中,據要總殊,掲鍵制樞,拱衛環周,共安乗輿。
而此汴都,禹畫爲豫,周封鄭地,觜觿臨而上直,實沈分以爲次。
推蓬澤之固境,昔合縻之所至,芒碭渙渦截其面,金堤玉渠累其脊,雷夏灉沮繞其脅,累邱訾婁夾其腋。
樑周帝據而糜沸,漢唐尹統而寜一,故此王國襲故不徙。
恢圻甸域,尊崇天體,司徒制其畿疆,職方辨其土地。
前千官而□朝,後百族而爲市,分疆十同,提封萬井。
舟車之所輻輳,方物之所灌輸,宏基融而壯址植,九鼎立而四嶽位。
仰營域而體極,立土圭而測晷。
蜀險漢坌,荊惑閩鄙,惟此中峙,不首不尾,限而不迫,華而不侈,環睎睋於郡縣,如岣嶁之迤邐。
觀其高城萬雉,埤堄鱗接,繚如長雲之方舒,屹若崇山之□□。
坤靈因贔屓而跼蹐,土怪畏榨壓而妥貼,靡胥不可縋而登,爵鼠不可噣而穴。
利過百二,險逾四塞。
鄙秦人之踐華,陋荊州之卻月。
傾捷步與超足,矧蹣跚與蹩躠。
闞城爲門,二十有九,瓊扉塗丹,金墉鏤獸。
列兵連卒,呵夜警晝。
異物不入,詭邪必究。
城中則有東西之阡,南北之陌,其衢四達,其塗九軌。
車不
蒼蠅,蒼蠅,吾嗟爾之爲生!既無蜂蠆之毒尾,又無蚊虻之利嘴。
幸不爲人之畏,胡不爲人之喜?爾形至眇,爾欲易盈,杯盂殘瀝,砧幾餘腥,所希杪忽,過則難勝。
苦何求而不足,乃終日而營營?逐氣尋香,無處不到,頃刻而集,誰相告報?其在物也雖微,其爲害也至要。
若乃華榱廣廈,珍簟方牀,炎風之燠,夏日之長,神昏氣蹙,流汗成漿,委四支而莫舉,眊兩目其茫洋。
惟高枕之一覺,冀煩歊之暫忘。
念於吾而見殃?尋頭撲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復警,臂已痹而猶攘。
於此之時,孔子何由見周公於彷彿,莊生安得與蝴蝶而飛揚?徒使蒼頭丫髻,巨扇揮,鹹頭垂而腕脫,每立寐而顛僵。
此其爲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賓上客,沽酒市脯,鋪筵設席。
聊娛一日之餘閒,奈爾衆多之莫敵!或集器皿,或屯幾格。
或醉醇酎,因之沒溺;或投熱羹,遂喪其魄。
諒雖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貪得。
尤忌赤頭,號爲景跡,一有沾污,人皆不食。
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聚散倏忽,往來絡繹。
方其賓主獻酬,衣冠儼飾,使吾揮手頓足,改容失色。
於此之時,王衍何暇於清談,賈誼堪爲之太息!此其爲害者二也。
又如醯醢之品,醬臡之制,及時月而收藏,謹瓶罌之固濟,乃衆力以攻鑽,極百端而窺覬。
至於大胾肥牲,嘉餚美味,蓋藏稍露於罅隙,守者或時而假寐,才稍怠於防嚴,已輒遺其種類。
莫不養息蕃滋,淋漓敗壞。
使親朋卒至,索爾以無歡;臧獲懷憂,因之而得罪。
此其爲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餘悉難名。
嗚呼!《止棘》之詩,垂之六經,於此見詩人之博物,比興之爲精。
宜乎以爾刺讒人之亂國,誠可嫉而可憎!
幸不爲人之畏,胡不爲人之喜?爾形至眇,爾欲易盈,杯盂殘瀝,砧幾餘腥,所希杪忽,過則難勝。
苦何求而不足,乃終日而營營?逐氣尋香,無處不到,頃刻而集,誰相告報?其在物也雖微,其爲害也至要。
若乃華榱廣廈,珍簟方牀,炎風之燠,夏日之長,神昏氣蹙,流汗成漿,委四支而莫舉,眊兩目其茫洋。
惟高枕之一覺,冀煩歊之暫忘。
念於吾而見殃?尋頭撲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復警,臂已痹而猶攘。
於此之時,孔子何由見周公於彷彿,莊生安得與蝴蝶而飛揚?徒使蒼頭丫髻,巨扇揮,鹹頭垂而腕脫,每立寐而顛僵。
此其爲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賓上客,沽酒市脯,鋪筵設席。
聊娛一日之餘閒,奈爾衆多之莫敵!或集器皿,或屯幾格。
或醉醇酎,因之沒溺;或投熱羹,遂喪其魄。
諒雖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貪得。
尤忌赤頭,號爲景跡,一有沾污,人皆不食。
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聚散倏忽,往來絡繹。
方其賓主獻酬,衣冠儼飾,使吾揮手頓足,改容失色。
於此之時,王衍何暇於清談,賈誼堪爲之太息!此其爲害者二也。
又如醯醢之品,醬臡之制,及時月而收藏,謹瓶罌之固濟,乃衆力以攻鑽,極百端而窺覬。
至於大胾肥牲,嘉餚美味,蓋藏稍露於罅隙,守者或時而假寐,才稍怠於防嚴,已輒遺其種類。
莫不養息蕃滋,淋漓敗壞。
使親朋卒至,索爾以無歡;臧獲懷憂,因之而得罪。
此其爲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餘悉難名。
嗚呼!《止棘》之詩,垂之六經,於此見詩人之博物,比興之爲精。
宜乎以爾刺讒人之亂國,誠可嫉而可憎!
臣聞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宮也。
在國之陽,於巳之方。
廣大乎天地之象,髙明乎日月之章。
崇百王之大觀,揭三宮之中央。
昭壯麗於神州,宣英茂於皇猷。
頒金玉之宏度,集人神之丕休。
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諸侯者也。
粵自蒼牙開極,黃靈耀徳,巢穴以革,棟宇以植,徹太古之弊,明大壯之則。
風雨攸止,宮室斯美。
將復崇髙乎富貴之位,統和乎天人之理。
乃聖大造,明堂肇起。
明以清其居,堂以髙而視。
壁廓焉而四達,殿巋焉而中峙。
禮以潔而儉,故表之以茅,教以清而流,故環之以水。
暨二帝之述焉。
合五府而祭矣。
逮夫夏禮秩秩,奉以世室;商祀穆穆,制以重屋。
神禹卑宮,階以一尺之崇;成湯受命,革以三尺之盛。
赫赫周堂,制度景彰。
七筵兮南北之廣,九筵兮西東之長,堂并包於五室,室辨正於五方。
左青陽而右總章,面明堂而背北室。
耽然太室,儼乎中黃。
都徽名之在南,取盛徳之向陽。
或謂厥堂惟一,厥室惟九,闢闔其三十六戶,疏達兮七十二牖。
亦規上而天覆,復矩下而坤厚。
近郊之宮,廣而能受,通天之宇,髙而弗偶。
八方象其幅員,九陛參其前後。
桓桓焉聴政之廟,應辰而周彰;趪趪焉承天之柱,列宿而相望。
環林兮葱葱,圓海兮泱泱。
既方舟而經梁,復素飾其迴牆。
陳位序以有嚴,議法象而必臧。
示邦域之景鑠,期人神之樂康。
左有辟雍,天子學宮。
墳籍浩以明備,文物森其會同。
奉三壽以勗天下之孝,設三乏以勸諸侯之風。
右有靈臺,庶民子來。
若經始於神明,乃占候於昭囘。
天之道也,惟默默以有象;聖之心也,蓋惕惕於無災。
此三雍之大者,故百世以欽哉。
若夫約周之禮,稟夏之正,天子升青陽之位,體大徳之生,彼相協謀,有司奉行。
慶賜必均,曆象必明。
布農事於凖直,習舞徳於和平。
止伯益之伐木,禁蚩尤之稱兵。
惟倉廩兮賑天之窮,惟幣帛兮禮邦之英。
無隠不彰,無潛不亨。
蒙蕩蕩之至仁,浸灝灝之醇精。
此明堂之春也,萬物為之榮。
又若炎以繼天,羲以永日。
始於仲呂之管,復於清宮之律。
天子乃登諸明堂,暨夫太室。
命盛樂以象德,致大雩以祈實。
升髙明而有豫,定心氣而無逸。
靜百官之事,驅五榖之疾。
無索於關,無難於門。
止北伐之威,以助養於生生;導南風之和,以飾喜於元元。
此明堂之夏也。
萬物為之繁。
爾乃象正火位,德王金行,羽漸干以南嚮,榖萬斯而西成。
天子乃居總章之奧,奏清商之聲,圖有功而専任,詰不義而徂征。
脩法制以謹收藏之令,養衰老以惻揺落之情。
同我度量,平予權衡。
人社以崇,厚兆民報本之志;神倉以秘,示萬邦致孝之誠。
此明堂之
在國之陽,於巳之方。
廣大乎天地之象,髙明乎日月之章。
崇百王之大觀,揭三宮之中央。
昭壯麗於神州,宣英茂於皇猷。
頒金玉之宏度,集人神之丕休。
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諸侯者也。
粵自蒼牙開極,黃靈耀徳,巢穴以革,棟宇以植,徹太古之弊,明大壯之則。
風雨攸止,宮室斯美。
將復崇髙乎富貴之位,統和乎天人之理。
乃聖大造,明堂肇起。
明以清其居,堂以髙而視。
壁廓焉而四達,殿巋焉而中峙。
禮以潔而儉,故表之以茅,教以清而流,故環之以水。
暨二帝之述焉。
合五府而祭矣。
逮夫夏禮秩秩,奉以世室;商祀穆穆,制以重屋。
神禹卑宮,階以一尺之崇;成湯受命,革以三尺之盛。
赫赫周堂,制度景彰。
七筵兮南北之廣,九筵兮西東之長,堂并包於五室,室辨正於五方。
左青陽而右總章,面明堂而背北室。
耽然太室,儼乎中黃。
都徽名之在南,取盛徳之向陽。
或謂厥堂惟一,厥室惟九,闢闔其三十六戶,疏達兮七十二牖。
亦規上而天覆,復矩下而坤厚。
近郊之宮,廣而能受,通天之宇,髙而弗偶。
八方象其幅員,九陛參其前後。
桓桓焉聴政之廟,應辰而周彰;趪趪焉承天之柱,列宿而相望。
環林兮葱葱,圓海兮泱泱。
既方舟而經梁,復素飾其迴牆。
陳位序以有嚴,議法象而必臧。
示邦域之景鑠,期人神之樂康。
左有辟雍,天子學宮。
墳籍浩以明備,文物森其會同。
奉三壽以勗天下之孝,設三乏以勸諸侯之風。
右有靈臺,庶民子來。
若經始於神明,乃占候於昭囘。
天之道也,惟默默以有象;聖之心也,蓋惕惕於無災。
此三雍之大者,故百世以欽哉。
若夫約周之禮,稟夏之正,天子升青陽之位,體大徳之生,彼相協謀,有司奉行。
慶賜必均,曆象必明。
布農事於凖直,習舞徳於和平。
止伯益之伐木,禁蚩尤之稱兵。
惟倉廩兮賑天之窮,惟幣帛兮禮邦之英。
無隠不彰,無潛不亨。
蒙蕩蕩之至仁,浸灝灝之醇精。
此明堂之春也,萬物為之榮。
又若炎以繼天,羲以永日。
始於仲呂之管,復於清宮之律。
天子乃登諸明堂,暨夫太室。
命盛樂以象德,致大雩以祈實。
升髙明而有豫,定心氣而無逸。
靜百官之事,驅五榖之疾。
無索於關,無難於門。
止北伐之威,以助養於生生;導南風之和,以飾喜於元元。
此明堂之夏也。
萬物為之繁。
爾乃象正火位,德王金行,羽漸干以南嚮,榖萬斯而西成。
天子乃居總章之奧,奏清商之聲,圖有功而専任,詰不義而徂征。
脩法制以謹收藏之令,養衰老以惻揺落之情。
同我度量,平予權衡。
人社以崇,厚兆民報本之志;神倉以秘,示萬邦致孝之誠。
此明堂之
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凝神。
渾盎盎以無聲,始從味入。
杳冥冥其似道,徑得天真。
伊人之生,以酒爲命。
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稻米無知,豈解窮理?曲捏糱有毒,安能發性?乃知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併。
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
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聖。
湛若秋露,穆如春風。
疑宿雲之解駁,漏朝日之暾紅。
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
酷愛孟生,知其中之有趣。
猶嫌白老,不頌德而言功。
兀爾坐忘,浩然天縱。
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座中客滿,惟憂百咳榼之空。
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
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襦。
夜光之壁,不可以鋪。
芻換豢飽我,而不我覺。
布帛襖燠我,而我不娛。
惟此君獨遊萬物之表,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
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藥?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又何必一石亦醉,罔閒州閭。
五斗解酲,不問妻妾。
結襪庭中,觀廷尉之度量。
脫靴殿上,誇謫仙之敏捷。
陽醉逖地,常陋王式之褊。
歌嗚仰天,每譏楊惲之狹。
我欲眠而君且去,有客何嫌?人借而我不聞,其誰敢接?殊不知人之齊聖,匪昏之如。
古者晤語,必旅之於。
獨醒者汨羅之道也,屢舞者高陽之徒歟!惡蔣濟而射木人,又何狷淺?
殺王敦而取金印,亦自狂疏。
故我內全其天,外寓於酒。
濁者以飲吾僕,清者以酌吾友。
吾方耕於渺莽之野,而汲於清冷之淵。
以釀此醪,然後舉窪樽而屬予口。
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凝神。
渾盎盎以無聲,始從味入。
杳冥冥其似道,徑得天真。
伊人之生,以酒爲命。
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稻米無知,豈解窮理?曲捏糱有毒,安能發性?乃知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併。
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
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聖。
湛若秋露,穆如春風。
疑宿雲之解駁,漏朝日之暾紅。
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
酷愛孟生,知其中之有趣。
猶嫌白老,不頌德而言功。
兀爾坐忘,浩然天縱。
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座中客滿,惟憂百咳榼之空。
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
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襦。
夜光之壁,不可以鋪。
芻換豢飽我,而不我覺。
布帛襖燠我,而我不娛。
惟此君獨遊萬物之表,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
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藥?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又何必一石亦醉,罔閒州閭。
五斗解酲,不問妻妾。
結襪庭中,觀廷尉之度量。
脫靴殿上,誇謫仙之敏捷。
陽醉逖地,常陋王式之褊。
歌嗚仰天,每譏楊惲之狹。
我欲眠而君且去,有客何嫌?人借而我不聞,其誰敢接?殊不知人之齊聖,匪昏之如。
古者晤語,必旅之於。
獨醒者汨羅之道也,屢舞者高陽之徒歟!惡蔣濟而射木人,又何狷淺?
殺王敦而取金印,亦自狂疏。
故我內全其天,外寓於酒。
濁者以飲吾僕,清者以酌吾友。
吾方耕於渺莽之野,而汲於清冷之淵。
以釀此醪,然後舉窪樽而屬予口。
時也,命也,運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靈雞有翼,飛不如鴨。
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
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羣,太公垂釣於渭水。
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
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
晏子身無五尺,封爲齊國首相;孔明臥居草盧,能作蜀漢軍師。
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爲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
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
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江山萬里。
滿腹經綸,白髮不第。
才疏學淺,少年登科。
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
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
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
地不得時,草木不長。
水不得時,風浪不平。
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餘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皆言:“餘之賤也!”餘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餘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袂;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餘之貴也!”餘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能移,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靈雞有翼,飛不如鴨。
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
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羣,太公垂釣於渭水。
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
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
晏子身無五尺,封爲齊國首相;孔明臥居草盧,能作蜀漢軍師。
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爲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
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
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江山萬里。
滿腹經綸,白髮不第。
才疏學淺,少年登科。
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
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
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
地不得時,草木不長。
水不得時,風浪不平。
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餘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皆言:“餘之賤也!”餘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餘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袂;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餘之貴也!”餘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能移,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