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聖
〔漢〕 ? - ? 年
戴聖,生卒年不詳,字次君,西漢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世稱小戴,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爲聖編。《漢書》成書於漢建初七年(公元80年)。
曾子問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從攝主,北面,於西階南
大祝裨冕,執束帛,升自西階盡等,不升堂,命毋哭
祝聲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
』升,奠幣於殯東几上,哭,降
衆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
盡一哀,反位
遂朝奠
小宰升舉幣
三日,衆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
大宰、大宗、大祝皆裨冕
少師奉子以衰;祝先,子從,宰宗人從
入門,哭者止,子升自西階
殯前北面
祝立於殯東南隅
祝聲三曰:『某之子某,從執事,敢見
』子拜稽顙哭
祝、宰、宗人、衆主人、卿、大夫、士,哭踊三者三,降東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者三
襲衰,杖,奠出
大宰命祝史,以名遍告於五祀山川
」曾子問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則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從大祝而告於禰
三月,乃名於禰,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廟山川

孔子曰:「諸侯適天子,必告於祖,奠於禰
冕而出視朝,命祝史告於社稷、宗廟、山川
乃命國家五官而後行,道而出
告者,五日而遍,過是,非禮也
凡告,用牲幣
反,亦如之
諸侯相見,必告於禰,朝服而出視朝
命祝史告於五廟所過山川
亦命國家五官,道而出
反,必親告於祖禰
乃命祝史告至於前所告者,而後聽朝而入

曾子問曰:「並有喪,如之何?何先何後?」孔子曰:「葬,先輕而後重;其奠也,先重而後輕;禮也
自啓及葬,不奠,行葬不哀次;反葬奠,而後辭於殯,逐修葬事
其虞也,先重而後輕,禮也
」孔子曰:「宗子雖七十,無無主婦;非宗子,雖無主婦可也

曾子問曰:「將冠子,冠者至,揖讓而入,聞齊衰大功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內喪則廢,外喪則冠而不醴,徹饌而掃,即位而哭
如冠者未至,則廢
如將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齊衰、大功、小功之喪,則因喪服而冠
」「除喪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賜諸侯大夫冕弁服於大廟,歸設奠,服賜服,於斯乎有冠醮,無冠醴
父沒而冠,則已冠掃地而祭於禰;已祭,而見伯父、叔父,而後饗冠者

曾子問曰:「祭如之何則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聞之:小祥者,主人練祭而不旅,奠酬於賓,賓弗舉,禮也
昔者,魯昭公練而舉酬行旅,非禮也;孝公大祥,奠酬弗舉,亦非禮也

曾子問曰:「大功之喪,可以與於饋奠之事乎?」孔子曰:「豈大功耳!自斬衰以下皆可,禮也
」曾子曰:「不以輕服而重相爲乎?」孔子曰:「非此之謂也
天子、諸侯之喪,斬衰者奠;大夫,齊衰者奠;士則朋友奠;不足,則取於大功以下者;不足,則反之
」曾子問曰:「小功可以與於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斬衰以下與祭,禮也
」曾子曰:「不以輕喪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諸侯之喪祭也,不斬衰者不與祭;大夫,齊衰者與祭;士,祭不足,則取於兄弟大功以下者
」曾子問曰:「相識,有喪服可以與於祭乎?」孔子曰:「緦不祭,又何助於人

曾子問曰:「廢喪服,可以與於饋奠之事乎?」孔子曰:「說衰與奠,非禮也;以擯相可也

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
如婿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吊
父喪稱父,母喪稱母
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
婿,已葬,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爲兄弟,使某致命
』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
婿,免喪,女之父母使人請,婿弗取,而後嫁之,禮也
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曾子問曰:「親迎,女在塗,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縞總以趨喪
女在途,而女之父母死,則女反
」「如婿親迎,女未至,而有齊衰大功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男不入,改服於外次;女入,改服於內次;然後即位而哭
」曾子問曰:「除喪則不復昏禮乎?」孔子曰:「祭,過時不祭,禮也;又何反於初?」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
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
擇日而祭於禰,成婦之義也
」曾子問曰:「女未廟見而死,則如之何?」孔子曰:「不遷於祖,不祔於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歸葬於女氏之黨,示未成婦也

曾子問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齊衰而吊,既葬而除之
夫死亦如之
」曾子問曰:「喪有二孤,廟有二主,禮與?」孔子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嘗禘郊社,尊無二上
未知其爲禮也
昔者齊桓公亟舉兵,作僞主以行
及反,藏諸祖廟
廟有二主,自桓公始也
喪之二孤,則昔者衛靈公適魯,遭季桓子之喪,衛君請吊,哀公辭不得命,公爲主,客人吊
康子立於門右,北面;公揖讓升自東階,西鄉;客升自西階吊
公拜,興,哭;康子拜稽顙於位,有司弗辯也
今之二孤,自季康子之過也

曾子問曰:「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載於齊車,言必有尊也
今也取七廟之主以行,則失之矣
當七廟、五廟無虛主;虛主者,唯天子崩,諸侯薨與去其國,與祫祭於祖,爲無主耳
吾聞諸老聃曰:天子崩,國君薨,則祝取羣廟之主而藏諸祖廟,禮也
卒哭成事而後,主各反其廟
君去其國,大宰取羣廟之主以從,禮也
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主
主,出廟入廟必蹕;老聃雲
」曾子問曰:「古者師行,無遷主,則何主?」孔子曰:「主命
」問曰:「何謂也?」孔子曰:「天子、諸侯將出,必以幣帛皮圭告於祖禰,遂奉以出,載於齊車以行
每舍,奠焉而後就舍
反必告,設奠卒,斂幣玉,藏諸兩階之間,乃出
蓋貴命也

子游問曰:「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
古者,男子外有傅,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魯昭公少喪其母,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喪之,有司以聞,曰:『古之禮,慈母無服,今也君爲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遺後世
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練冠以燕居
』公弗忍也,遂練冠以喪慈母
喪慈母,自魯昭公始也

曾子問曰:「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廢者幾?」孔子曰:「四
」請問之
曰:「大廟火,日食,後之喪,雨沾服失容,則廢
如諸侯皆在而日食,則從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與其兵
大廟火,則從天子救火,不以方色與兵
」曾子問曰:「諸侯相見,揖讓入門,不得終禮,廢者幾?」孔子曰:「六
」請問之
曰:「天子崩,大廟火,日食,後夫人之喪,雨沾服失容,則廢
」曾子問曰:「天子嘗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既陳,天子崩,後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廢
」曾子問曰:「當祭而日食,太廟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接祭而已矣
如牲至,未殺,則廢
天子崩,未殯,五祀之祭不行;既殯而祭,其祭也,屍入,三飯不侑,酳不酢而已矣
自啓至於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已葬而祭,祝畢獻而已
」曾子問曰:「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陳,聞天子崩、後之喪、君薨、夫人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廢
自薨比至於殯,自啓至於反哭,奉帥天子
」曾子問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陳,籩豆既設,不得成禮,廢者幾?」孔子曰:「九
」請問之
曰:「天子崩、後之喪、君薨、夫人之喪、君之大廟火、日食、三年之喪、齊衰、大功,皆廢
外喪自齊衰以下,行也
其齊衰之祭也,屍入,三飯不侑,酳不酢而已矣;大功酢而已矣;小功、緦,室中之事而已矣
士之所以異者,緦不祭,所祭於死者無服則祭

曾子問曰:「三年之喪,吊乎?」孔子曰:「三年之喪,練,不羣立,不旅行
君子禮以飾情,三年之喪而吊哭,不亦虛乎?」曾子問曰:「大夫、士有私喪,可以除之矣,而有君服焉,其除之也如之何?」孔子曰:「有君喪服於身,不敢私服,又何除焉?於是乎有過時而弗除也
君之喪,服除而後殷祭,禮也
」曾子問曰:「父母之喪,弗除可乎?」孔子曰:「先王制禮,過時弗舉,禮也;非弗能勿除也,患其過於制也,故君子過時不祭,禮也

曾子問曰:「君薨,既殯,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居於家,有殷事,則之君所,朝夕否
」曰:「君既啓,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哭而反送君
」曰:「君未殯,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殯,反於君所,有殷事則歸,朝夕否
大夫,室老行事;士,則子孫行事
大夫內子,有殷事,亦之君所,朝夕否

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禮也
唯天子,稱天以誄之
諸侯相誄,非禮也
曾子問曰:「君出疆以三年之戒,以椑從
君薨,其入如之何?」孔子曰:「共殯服,則子麻,弁絰,疏衰,菲,杖
入自闕,升自西階
如小斂,則子免而從柩,入自門,升自阼階
君大夫士一節也
」曾子問曰:「君之喪既引,聞父母之喪,如之何?」孔子曰:「遂
既封而歸,不俟子
」曾子問曰:「父母之喪既引,及塗,聞君薨,如之何?」孔子曰:「遂
既封,改服而往

曾子問曰:「宗子爲士,庶子爲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
祝曰:『孝子某爲介子某薦其常事
』若宗子有罪,居於他國,庶子爲大夫,其祭也,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
』攝主不厭祭,不旅,不假,不綏祭,不配
布奠於賓,賓奠而不舉,不歸肉
其辭於賓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國,使某辭
』」曾子問曰:「宗子去在他國,庶子無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哉!」請問:「其祭如之何?」孔子曰:「望墓而爲壇,以時祭
若宗子死,告於墓而後祭於家
宗子死,稱名不言孝,身沒而已
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義也
今之祭者,不首其義,故誣於祭也

曾子問曰:「祭必有屍乎?若厭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成喪者必有屍,屍必以孫
孫幼,則使人抱之
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
祭殤必厭,蓋弗成也
祭成喪而無屍,是殤之也
」孔子曰:「有陰厭,有陽厭
」曾子問曰:「殤不祔祭,何謂陰厭、陽厭?」孔子曰:「宗子爲殤而死,庶子弗爲後也
其吉祭,特牲
祭殤不舉,無肵俎,無玄酒,不告利成,是謂陰厭
凡殤,與無後者,祭於宗子之家,當室之白,尊於東房,是謂陽厭

曾子問曰:「葬引至於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
』既明反而後行
曰:『禮也
』反葬,而丘問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遲數,則豈如行哉?』老聃曰:『諸侯朝天子,見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見日而行,逮日而舍
夫柩不早出,不暮宿
見星而行者,唯罪人與奔父母之喪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見星也?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痁患
』吾聞諸老聃雲

曾子問曰:「爲君使而卒於舍,禮曰:公館復,私館不復
凡所使之國,有司所授舍,則公館已,何謂私館不復也?」孔子曰:「善乎問之也!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館;公館與公所爲,曰公館
公館復,此之謂也
」曾子問曰:「下殤:土周葬於園,遂輿機而往,途邇故也
今墓遠,則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殤也
墓遠,召公謂之曰:『何以不棺斂於宮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於周公,周公曰:『豈不可?』史佚行之
下殤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曾子問曰:「卿、大夫將爲屍於公,受宿矣,而有齊衰內喪,則如之何?」孔子曰:「出,舍於公館以待事,禮也
」孔子曰:「屍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屍必式,必有前驅
」子夏問曰:「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闢也者,禮與?初有司與?」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喪,既殯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
《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可奪親也
』此之謂乎?」子夏曰:「金革之事無闢也者,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爲爲之也
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吾弗知也!」
文王之爲世子,朝於王季,日三
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
」文王乃喜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
及莫,又至,亦如之
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
王季腹膳,然後亦復初
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
」然後退
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
文王有疾,武王不脫冠帶而養
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
旬有二日乃間
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文王曰:「女以爲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
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
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
」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
成王幼,不能蒞阼,周公相,踐阼而治
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
文王之爲世子也
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
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龠,皆於東序
小樂正學幹,大胥贊之
龠師學戈,龠師丞贊之
胥鼓南
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
大樂正學舞干鏚,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成論說在東序
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間三席,可以問
終則負牆,列事未盡,不問
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
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
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
凡大合樂,必遂養老
凡語於郊者,必取賢斂才焉
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
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
三而一有焉,乃進其等,以其序,謂之郊人,遠之
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
儐於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
教世子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
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
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立大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大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
大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
《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設四輔及三公
不必備,唯其人
語使能也
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之謂也
仲尼曰:「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以善成王也
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況於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爲之!」是故知爲人子,然後可以爲人父;知爲人臣,然後可以爲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
成王幼,不能蒞阼,以爲世子,則無爲也,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與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
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
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
是故,養世子不可不慎也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其齒於學之謂也
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其二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衆着於君臣之義也
」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然而衆知長幼之節矣
」故父在斯爲子,君在斯謂之臣,居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
故學之爲父子焉,學之爲君臣焉,學之爲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國治
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
」世子之謂也
周公踐阼
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
其朝於公:內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
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爲之
其在宗廟之中,則如外朝之位
宗人授事,以爵以官
其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
庶子治之,雖有三命,不逾父兄
其公大事,則以其喪服之精粗爲序
雖於公族之喪亦如之,以次主人
若公與族燕,則異姓爲賓,膳宰爲主人,公與父兄齒
族食,世降一等
其在軍,則守於公禰
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無事者守於公宮,正室守大廟,諸父守貴宮貴室,諸子諸孫守下宮下室
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爲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練祥則告
族之相爲也,宜吊不弔,宜免不免,有司罰之
至於賵賻承含,皆有正焉
公族其有死罪,則磬於甸人
其刑罪,則纖剸,亦告於甸人
公族無宮刑
獄成,有司讞於公
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闢」
公曰:「宥之
」有司又曰:「在闢
」公又曰:「宥之
」有司又曰:「在闢
」及三宥,不對,走出,致刑于於甸人
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之
」有司對曰:「無及也!」反命於公,公素服不舉,爲之變,如其倫之喪
無服,親哭之
公族朝於內朝,內親也
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
外朝以官,體異姓也
宗廟之中,以爵爲位,崇德也
宗人授事以官,尊賢也
登餕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
喪紀以服之輕重爲序,不奪人親也
公與族燕則以齒,而孝弟之道達矣
其族食世降一等,親親之殺也
戰則守於公禰,孝愛之深也
正室守大廟,尊宗室,而君臣之道着矣
諸父諸兄守貴室,子弟守下室,而讓道達矣
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親也
親未絕而列於庶人,賤無能也
敬吊臨賻賵,睦友之道也
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邦國有倫,而衆鄉方矣
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所以體百姓也
刑于隱者,不與國人慮兄弟也
弗吊,弗爲服,哭於異姓之廟,爲忝祖遠之也
素服居外,不聽樂,私喪之也,骨肉之親無絕也
公族無宮刑,不翦其類也
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
衆至,然後天子至
乃命有司行事
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
有司卒事,反命
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詠焉,退修之以孝養也
反,登歌清廟,既歌而語,以成之也
言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禮之大者也
下管《象》,舞《大武》
大合衆以事,達有神,興有德也
正君臣之位、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
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老幼於東序
」終之以仁也
是故聖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行之以禮,修之以孝養,紀之以義,終之以仁
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衆皆知其德之備也
古之君子,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衆安得不喻焉?《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

世子之記曰:朝夕至於大寢之門外,問於內豎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今日安
」世子乃有喜色
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世子,世子色憂不滿容
內豎言「復初」,然後亦復初
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視寒暖之節
食下,問所膳羞
必知所進,以命膳宰,然後退
若內豎言「疾」,則世子親齊玄而養
膳宰之饌,必敬視之;疾之藥,必親嘗之
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嘗饌寡,世子亦不能飽;以至於復初,然後亦復初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
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爲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着其義,以考其信,着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聘
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言偃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
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幹焉
坤幹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
」然後飯腥而苴孰
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皆從其初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爲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爲醴酪;治其麻絲,以爲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
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
是謂承天之祜
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冪,衣其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
然後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鉶羹
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
此禮之大成也
孔子曰:「於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謂大假
祝嘏辭說,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
醆斝及屍君,非禮也,是謂僭君
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
故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
三年之喪,與新有昏者,期不使
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君與臣同國
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
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朝,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爲謔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
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事也
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
是故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
命降於社之謂殽地,降於祖廟之謂仁義,降於山川之謂興作,降於五祀之謂制度
此聖人所以藏身之固也
故聖人蔘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
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
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於無過之地也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
君者所養也,非養人者也
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
故君明人則有過,養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
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
故禮達而分定,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
故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
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以中國爲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爲之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
講信修睦,謂之人利
爭奪相殺,謂之人患
故聖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
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于山川
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
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爲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爲質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爲本,以陰陽爲端,以四時爲柄,以日星爲紀,月以爲量,鬼神以爲徒,五行以爲質,禮義以爲器,人情以爲田,四靈以爲畜
以天地爲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爲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爲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爲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爲量,故功有藝也;鬼神以爲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爲質,故事可復也;禮義以爲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爲田,故人以爲奧也;四靈以爲畜,故飲食有由也
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故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鳳以爲畜,故鳥不獝;麟以爲畜,故獸不狘;龜以爲畜,故人情不失
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
故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也,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
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
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爲也,以守至正
故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
故自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修而禮之藏也
是故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爲天地,轉而爲陰陽,變而爲四時,列而爲鬼神
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
夫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於分藝,其居人也曰養,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
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
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
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
故唯聖人爲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
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
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
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
故禮也者,義之實也
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
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協於藝,講於仁,得之者強
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
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爲禮不本於義,猶耕而弗種也;爲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講之於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獲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弗肥也
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
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天子以德爲車、以樂爲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是謂大順
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
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
深而通,茂而有間
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
故明於順,然後能守危也
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
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
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
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德
用民必順
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兇飢妖孽之疾
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
則是無故,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禮器是故大備
大備,盛德也
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
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
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無本不正,無文不行
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人心,理萬物者也
是故天時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
故天不生,地不養,君子不以爲禮,鬼神弗饗也
居山以魚鱉爲禮,居澤以鹿豕爲禮,君子謂之不知禮
故必舉其定國之數,以爲禮之大經,禮之大倫
以地廣狹,禮之薄厚,與年之上下
是故年雖大殺,衆不匡懼
則上之制禮也節矣
禮,時爲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
堯授舜,舜授禹;湯放桀,武王伐紂,時也
《詩》雲:「匪革其猶,聿追來孝
」天地之祭,宗廟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義,倫也
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體也
喪祭之用,賓客之交,義也
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餘,此之謂稱也
諸侯以龜爲寶,以圭爲瑞
家不寶龜,不藏圭,不臺門,言有稱也
禮,有以多爲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
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
此以多爲貴也
有以少爲貴者:天子無介;祭天特牲;天子適諸侯,諸侯膳以犢;諸侯相朝,灌用鬱鬯,無籩豆之薦;大夫聘禮以脯醢;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單席
諸侯視朝,大夫特,士旅之
此以少爲貴也
有以大爲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之大
此以大爲貴也
有以小爲貴者: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君尊瓦甒
此以小爲貴也
有以高爲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諸侯臺門
此以高爲貴也
有以下爲貴者:至敬不壇,掃地而祭
天子諸侯之尊廢禁,大夫、士棜禁
此以下爲貴也
禮有以文爲貴者: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
此以文爲貴也
有以素爲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犧尊疏布冪,樿杓
此以素爲貴也
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
」禮不同,不豐、不殺,此之謂也
蓋言稱也
禮之以多爲貴者,以其外心者也;德發揚,詡萬物,大理物博,如此,則得不以多爲貴乎?故君子樂其發也
禮之以少爲貴者,以其內心者也
德產之致也精微,觀天子之物無可以稱其德者,如此則得不以少爲貴乎?是故君子慎其獨也
古之聖人,內之爲尊,外之爲樂,少之爲貴,多之爲美
是故先生之制禮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稱也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大牢而祭,謂之攘
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君子以爲濫矣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爲隘矣
是故君子之行禮也,不可不慎也;衆之紀也,紀散而衆亂
孔子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
」蓋得其道矣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不樂葆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薦不美多品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
燔柴於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
禮也者,猶體也
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
設之不當,猶不備也

禮有大有小,有顯有微
大者不可損,小者不可益,顯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
故《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其致一也
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
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君子之於禮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殺也,有經而等也,有順而討也,有摭而播也,有推而進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順而摭也
三代之禮一也,民共由之
或素或青,夏造殷因
周坐屍,詔侑武方;其禮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屍而卒祭;殷坐屍
周旅酬六屍,曾子曰:「周禮其猶醵與!」
君子曰: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
郊血,大饗腥,三獻爓,一獻孰
是故君子之於禮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
是故七介以相見也,不然則已愨
三辭三讓而至,不然則已蹙
故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宮;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
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
故禮有擯詔,樂有相步,溫之至也
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故凶事不詔,朝事以樂
醴酒之用,玄酒之尚
割刀之用,鸞刀之貴
莞簟之安,而稿鞂之設
是故,先王之制禮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學也
君子曰:無節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
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
故作事不以禮,弗之敬矣
出言不以禮,弗之信矣
故曰:「禮也者,物之致也
」是故昔先王之制禮也,因其財物而致其義焉爾
故作大事,必順天時,爲朝夕必放於日月,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
是故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焉
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舉賢而置之,聚衆而誓之
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因吉土以饗帝於郊
升中於天,而鳳凰降、龜龍假;饗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
是故聖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天道至教,聖人至德
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
廟堂之下,縣鼓在西,應鼓在東
君在阼,夫人在房
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
君西酌犧象,夫人東酌罍尊
禮交動乎上,樂交應乎下,和之至也
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成
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以節事,修樂以道志
故觀其禮樂,而治亂可知也
蘧伯玉曰:「君子之人達,故觀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觀其發,而知其人之知
」故曰:「君子慎其所以與人者

太廟之內敬矣!君親牽牲,大夫贊幣而從
君親制祭,夫人薦盎
君親割牲,夫人薦酒
卿、大夫從君,命婦從夫人
洞洞乎其敬也,屬屬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饗之也
納牲詔於庭,血毛詔於室,羹定詔於堂,三詔皆不同位,蓋道求而未之得也
設祭於堂,爲祊乎外,故曰:「於彼乎?於此乎?」一獻質,三獻文,五獻察,七獻神
大饗其王事與!三牲魚臘,四海九州島島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
內金,示和也
束帛加璧,尊德也
龜爲前列,先知也
金次之,見情也
丹漆絲纊竹箭,與衆共財也
其餘無常貨,各以其國之所有,則致遠物也
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
祀帝於郊,敬之至也
宗廟之祭,仁之至也
喪禮,忠之至也
備服器,仁之至也
賓客之用幣,義之至也
故君子欲觀仁義之道,禮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採;忠信之人,可以學禮
茍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
是以得其人之爲貴也
孔子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
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
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
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
」毋輕議禮!子路爲季氏宰
季氏祭,逮暗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
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
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爲不敬大矣
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戶,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
孔子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
天子適諸侯,諸侯膳用犢;諸侯適天子,天子賜之禮大牢;貴誠之義也
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
大路繁纓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
郊血,大饗腥,三獻爓,一獻熟;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
諸侯爲賓,灌用鬱鬯
灌用臭也,大饗,尚腶修而已矣
大饗,君三重席而酢焉
三獻之介,君專席而酢焉
此降尊以就卑也
饗禘有樂,而食嘗無樂,陰陽之義也
凡飲,養陽氣也;凡食,養陰氣也
故春禘而秋嘗;春饗孤子,秋食耆老,其義一也
而食嘗無樂
飲,養陽氣也,故有樂;食,養陰氣也,故無聲
凡聲,陽也
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
籩豆之實,水土之品也
不敢用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
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
卒爵而樂闋,孔子屢嘆之
奠酬而工升歌,發德也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
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也,陰陽和而萬物得
旅幣無方,所以別土地之宜而節遠邇之期也
龜爲前列,先知也,以鍾次之,以和居參之也
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束帛加璧,往德也
庭燎之百,由齊桓公始也
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趙文子始也
朝覲,大夫之私覿,非禮也
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覿,所以致敬也;而庭實私覿,何爲乎諸侯之庭?爲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大夫而饗君,非禮也
大夫強而君殺之,義也;由三桓始也
天子無客禮,莫敢爲主焉
君適其臣,升自阼階,不敢有其室也
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
下堂而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
諸侯之宮縣,而祭以白牡,擊玉磬,朱幹設錫,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諸侯之僭禮也
臺門而旅樹,反坫,繡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禮也
故天子微,諸侯僭;大夫強,諸侯脅
於此相貴以等,相覿以貨,相賂以利,而天下之禮亂矣
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
而公廟之設於私家,非禮也,由三桓始也
天子存二代之後,猶尊賢也,尊賢不過二代
諸侯不臣寓公
故古者寓公不繼世
君之南鄉,答陽之義也
臣之北面,答君也
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闢君也
大夫有獻弗親,君有賜不面拜,爲君之答己也
鄉人禓,孔子朝服立於阼,存室神也
孔子曰:「射之以樂也,何以聽,何以射?」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則辭以疾
縣弧之義也
」孔子曰:「三日齊,一日用之,猶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孔子曰:「繹之於庫門內,祊之於東方,朝市之於西方,失之矣

社祭土而主陰氣也
君南鄉於北墉下,答陰之義也
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
是故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
薄社北牖,使陰明也
社所以神地之道也
地載萬物,天垂象
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
家主中溜而國主社,示本也
唯爲社事,單出裏
唯爲社田,國人畢作
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報本反始也
季春出火,爲焚也
然後簡其車賦,而歷其卒伍,而君親誓社,以習軍旅
左之右之,坐之起之,以觀其習變也;而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
求服其志,不貪其得,故以戰則克,以祭則受福
天子適四方,先柴
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
兆於南郊,就陽位也
掃地而祭,於其質也
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於郊,故謂之郊
牲用騂,尚赤也;用犢,貴誠也
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
卜郊,受命於祖廟,作龜於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
卜之日,王立於澤,親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
獻命庫門之內,戒百官也
大廟之命,戒百姓也
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喪者不哭,不敢凶服,汜掃反道,鄉爲田燭
弗命而民聽上
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
乘素車,貴其質也
旗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
天垂象,聖人則之
郊所以明天道也
帝牛不吉,以爲稷牛
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唯具
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
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
天子大蜡八
伊耆氏始爲蠟,蠟也者,索也
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
祭百種以報嗇也
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
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
迎貓,爲其食田鼠也;迎虎,爲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祭坊與水庸,事也
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皮弁素服而祭
素服,以送終也
葛帶榛杖,喪殺也
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
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
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
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羅氏致鹿與女,而詔客告也
以戒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國
」天子樹瓜華,不斂藏之種也
八蜡以記四方
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
順成之方,其蠟乃通,以移民也
既蠟而收,民息已
故既蠟,君子不興功
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其醢,陸產之物也
加豆,陸產也;其醢,水物也
籩豆之薦,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於神明之義也,非食味之道也
先王之薦,可食也而不可耆也
卷冕路車,可陳也而不可好也
武壯,而不可樂也
宗廟之威,而不可安也
宗廟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以同於所安樂之義也
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貴五味之本也
黼黻文繡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莞簟之安,而蒲越稿鞂之尚,明之也
大羹不和,貴其質也
大圭不琢,美其質也
丹漆雕幾之美,素車之乘,尊其樸也,貴其質而已矣
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同於所安褻之甚也
如是而後宜
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
黃目,鬱氣之上尊也
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清明者也
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祭天,掃地而祭焉,於其質而已矣
酰醢之美,而煎鹽之尚,貴天產也
割刀之用,而鸞刀之貴,貴其義也
聲和而後斷也
冠義:始冠之,緇布之冠也
大古冠布,齊則緇之
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
冠而敝之可也
」適子冠於阼,以着代也
醮於客位,加有成也
三加彌尊,喻其志也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委貌,周道也
章甫,殷道也
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周弁,殷冔,夏收
三王共皮弁素積
無大夫冠禮,而有其昏禮
古者,五十而後爵,何大夫冠禮之有?諸侯之有冠禮,夏之末造也
天子之元子,士也
天下無生而貴者也
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
以官爵人,德之殺也
死而諡,今也;古者生無爵,死無諡
禮之所尊,尊其義也
失其義,陳其數,祝史之事也
故其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
知其義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
夫昏禮,萬世之始也
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
幣必誠,辭無不腆
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婦德也
壹與之齊,終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
男子親迎,男先於女,剛柔之義也
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義一也
執摯以相見,敬章別也
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
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
婿親御授綏,親之也
親之也者,親之也
敬而親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
出乎大門而先,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也
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玄冕齋戒,鬼神陰陽也
將以爲社稷主,爲先祖後,而可以不致敬乎?共牢而食,同尊卑也
故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夫之齒
器用陶匏,尚禮然也
三王作牢用陶匏
厥明,婦盥饋
舅姑卒食,婦餕餘,私之也
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也
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
樂,陽氣也
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血腥爓祭,用氣也
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盪其聲;樂三闋,然後出迎牲
聲音之號,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間也
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
灌以圭璋,用玉氣也
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
蕭合黍稷;臭,陽達於牆屋
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
凡祭,慎諸此
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
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
殷人先求諸陽,周人先求諸陰
詔祝於室,坐屍於堂,用牲於庭,升首於室
直祭,祝於主;索祭,祝於祊
不知神之所在,於彼乎?於此乎?或諸遠人乎?祭於祊,尚曰求諸遠者與?祊之爲言倞也,肵之爲言敬也
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
相,饗之也
嘏,長也,大也
屍,陳也
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
血祭,盛氣也
祭肺肝心,貴氣主也
祭黍稷加肺,祭齊加明水,報陰也
取膟菺燔燎,升首,報陽也
明水涗齊,貴新也
凡涗,新之也
其謂之明水也,由主人之絜着此水也
君再拜稽首,肉袒親割,敬之至也
敬之至也,服也
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肉袒,服之盡也
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稱曾孫某,謂國家也
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
腥肆爓腍祭,豈知神之所饗也?主人自盡其敬而已矣
舉斝角,詔妥屍
古者,屍無事則立,有事而後坐也
屍,神象也
祝,將命也
縮酌用茅,明酌也
醆酒涗於清,汁獻涗於醆酒;猶明清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
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闢焉
齊之玄也,以陰幽思也
故君子三日齊,必見其所祭者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3.75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