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
〔周〕 前556 - 前451 年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
庚辰,傅於許
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
壬午,遂入許
許莊公奔衛
齊侯以許讓公
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
許既伏其罪矣
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
”乃與鄭人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於許君,而假手於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爲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糊其口於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獲也佐吾子
若寡人得沒於地,天其以禮悔禍於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
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惟許國之爲,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置於許
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於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
夫許,大嶽之胤也
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後嗣者也
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穆王將徵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觀兵
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
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
允王保之
’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棄稷弗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翟之間
不敢怠業,時序其德,纂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篤,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
至於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商王帝辛,大惡於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於商牧
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
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脩名;有不王,則修德
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
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徵不享,讓不貢,告不王
於是乎有刑罰之闢,有攻伐之兵,有徵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
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又增修於德,無勤民於遠
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
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徵之’,且觀之兵,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夫犬戎樹槨,能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聽,遂徵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自是荒服者不至
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
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
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視塗,澤不陂,川不樑,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若藝,膳宰不置餼,司裏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旅舍
民將築臺於夏氏
及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不見
單子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
”王曰:“何故?”對曰:“夫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樑,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樑
’其時儆曰:“收而場功,待而畚梮,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於司裏
’此先王所以不用財賄,而廣施德於天下者也
今陳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塞,野場若棄,澤不陂障,川無舟樑,是廢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災也,其餘無非谷土,民無懸耜,野無奧草
不奪民時,不蔑民功
有優無匱,有逸無罷
國有班事,縣有序民
’今陳國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間,功成而不收,民罷於逸樂,是棄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以節逆之,候人爲導,卿出郊勞,門尹除門,宗祝執祀,司裏授館,司徒具徒,司空視途,司寇詰奸,虞人入材,甸人積薪,火師監燎,水師監濯,膳宰致饔,廩人獻餼,司馬陳芻,工人展車,百官以物至,賓入如歸
是故小大莫不懷愛
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於王吏,則皆官正蒞事,上卿監之
若王巡守,則君親監之
’今雖朝也不才,有分族於周,承王命以爲過賓於陳,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今陳侯不念胤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卿佐以淫於夏氏,不亦嬪姓矣乎?陳,我大姬之後也
棄袞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簡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帥其德也,猶恐殞越
若廢其教而棄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將何以守國?居大國之間,而無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單子如楚
八年,陳侯殺於夏氏
九年,楚子入陳
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二日
臧文仲使國人祭之
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爲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祀以爲國典
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穀百蔬
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爲稷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爲社
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
顓頊能修之,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鯀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鯀之功,契爲司徒而民輯,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穀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穢
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太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
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於民者也
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爲民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
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鳥至,已不知而犯之,以爲國典,難以爲仁且知矣
夫仁者講功,而知者處物
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問,非知也
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恆知而避其災也

是歲也,海多大風,冬暖
文仲聞柳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
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使書以爲三策
宣公夏濫於泗淵,裏革斷其罟而棄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
鳥獸孕,水蟲成,獸虞於是乎禁罝羅,矠魚鱉,以爲夏槁,助生阜也
鳥獸成,水蟲孕,水虞於是乎禁罜䍡,設阱鄂,以實廟庖,畜功用也
且夫山不槎櫱,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上鹿下夭,鳥翼鷇卵,蟲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
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

公聞之,曰:“吾過而裏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爲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
”師存侍,曰:“藏罟不如置裏革於側之不忘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1.21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