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周〕 前551 - 前479 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
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
」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子路使子羔爲費宰
子曰:“賊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爲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1.39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