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周〕 前551 - 前479 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爲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爲謗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
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
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張也爲難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併爲仁矣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孟氏使陽膚爲士師,問於曾子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
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爲也,仲尼不可毀也
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爲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爲知,一言以爲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所重:民、食、喪、祭
寬則得衆,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75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