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及末世衆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衆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佈此教至於何地?”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皈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祕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
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善男子,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羣品。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恆河沙衆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恆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賢善首當知,是經諸佛說,
如來等護持,十二部眼目,
名爲大方廣,圓覺陀羅尼,
顯如來境界。
以此修行者,
增進至佛地。
如海納百川,
飲者皆充滿。
假使施七寶,
積滿三千界,不如聞此經。
若化河沙衆,皆得阿羅漢,
不如聞半偈。
汝等於來世,
護是宣持者,無令生退屈。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眾,及爲末世一切眾生,演説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説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
願興慈悲,爲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説方便。」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説種種方便。
汝今諦聽,當爲汝説。」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凈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競無體,和合爲相,實同幻化。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爲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
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爲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凈。」善男子,譬如清凈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
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凈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
彼愚癡者,説凈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
是故我説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説名菩薩。
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説名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凈,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覺圓明故, 顯心清凈。
心清凈故,見塵清凈。
見清凈故,眼根清凈。
根清凈故,眼識清凈。
識清凈故,聞塵清凈。
聞清凈故,耳根清凈。
根清凈故,耳識清凈。
識清凈故,覺塵清凈。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凈故,色塵清凈。
色清凈故,聲塵清凈。
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塵清凈故,地大清凈。
地清凈故,水大清凈。
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凈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凈。
彼清凈故,十力、四無所畏、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菩薩衆,及爲末世一切衆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衆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爲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衆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爲末世一切衆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衆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衆生得離諸幻。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
是故幻滅,名爲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爲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
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
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 一切諸衆生,
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 空華若覆滅,
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 及末世衆生,
常應遠離幻, 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 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菩薩開祕密藏,令諸大衆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於大涅盤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衆生?唯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深奧祕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衆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
當知輪迴,愛爲根本。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慾爲因,愛命爲果。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爲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
是故衆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爲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
若諸末世一切衆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衆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
若諸衆生永舍貪慾,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衆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
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盤。
善男子,一切衆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爲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衆生咎。
是名衆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來法衆,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爲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盤及波羅蜜,教授菩薩。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衆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
何以故?無生處故。
一切衆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
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爲淨覺隨順。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爲因地法行。
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
末世衆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華,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衆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 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衆生, 修此免邪見。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衆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
若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爲首?唯願大悲,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祕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
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
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
若佛現在,當正思惟。
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
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爲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衆。
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爲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盤自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爲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衆。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衆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
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
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衆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衆生修三摩鉢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薰成種。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衆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若諸衆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
若後末世鈍根衆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衆得未曾有。
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衆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爲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衆及末世衆生作將來眼。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爲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盤,由此不能入清淨覺。
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爲己主宰,一切衆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爲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則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盤,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衆生心悟證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盤,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
云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
云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
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盤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盤,伏我愛根爲涅盤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
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
願爲諸來一切法衆,重宣法王圓滿覺性。
一切衆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衆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衆生。
何以故?菩薩、衆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
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
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
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爲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爲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爲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
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
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
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盤;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
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
佛說是人,名爲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 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 無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唯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
汝今諦聽,當爲汝說。
”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
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爲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
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衆,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
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
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
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
此方便者,名三摩鉢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了知身心皆爲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盤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
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衆生壽命皆爲浮想。
此方便者,名爲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
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 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 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
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 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 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
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
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 名究竟涅盤。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