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
雲間笑語,使君髙會,佳人半醉。
危柱哀絃,艶歌餘響,繞雲縈水。
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裏。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雲夢南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
料多情夢裏,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雲間笑語,使君髙會,佳人半醉。
危柱哀絃,艶歌餘響,繞雲縈水。
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裏。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雲夢南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
料多情夢裏,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此詞寫了作者一箇浪漫奇瑰的夢,夢中故人閭丘孝終風流自在,宴樂於「郡中勝絶」的栖霞樓。
上闋記述夢境,寫閭丘孝終在黃州栖霞樓絃歌髙會的歡樂情景;下闋則寫夢醒之後對閭丘孝終的追憶與思念,表現了對友人深厚的情誼。
全詞因夢寫實,引實入夢,寫得空靈而凄麗,使作品於風流瀟灑中又有沉鬱之致。
這即是東坡當時心境抑鬱而又努力以曠達之意自我排遣的反映。
上闋記述夢境,寫閭丘孝終在黃州栖霞樓絃歌髙會的歡樂情景;下闋則寫夢醒之後對閭丘孝終的追憶與思念,表現了對友人深厚的情誼。
全詞因夢寫實,引實入夢,寫得空靈而凄麗,使作品於風流瀟灑中又有沉鬱之致。
這即是東坡當時心境抑鬱而又努力以曠達之意自我排遣的反映。
水龍吟:詞牌名。
據説,《水龍吟令》最早爲北齊一組古琴曲,《北齊書·巻二十九·鄭述祖傳》:「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云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
當時以爲絶妙。」同時,漢馬南郡《長笛賦》云:「近世羌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龍吟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故人亦以龍吟喩笛聲,如南朝梁·劉孝先《詠竹》詩:「誰能製長笛,當爲吐龍吟。」北周·庾(Yǔ)開府《對酒詩》:「惟有龍吟笛,桓伊能獨吹。」入唐,君王出行有儀仗鼓吹,所奏樂曲有《龍吟聲》。
《新唐書·巻二十三下·〈儀衞下·大駕鹵簿鼓吹〉》:「大駕鹵簿鼓吹,分前後二部。
……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鐃吹,四大橫吹,五小橫吹,總七十五曲。
……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鉦小鼓、長鳴、中嗚。
扛鼓十曲:……大鼓十五曲,嚴用三曲:……小鼓九曲:……皆以爲嚴、警,其一上馬用之。
長鳴一曲三聲:一《龍吟聲》,二《彪吼聲》,三《河聲》。
中鳴一曲三聲:……」《龍吟聲》爲出行中吹打之儀仗樂。
而宮中娯樂時,亦有類似之笛曲,李太白《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中)》:「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杜少陵《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晩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除宮廷樂外,唐民間亦流傳一種擊打樂《龍吟歌》。
中唐時,李長吉作《假龍吟歌》,歌爲雜言,前半四言,後半七言,全用仄聲押韻,韻字則入聲與上聲交替,語言亦奇崛險怪,用諸奇喩寫龍吟聲。
假者,假借也,藉龍吟歌作雜言歌詞。
唐樂曲名雖有「龍吟」而無「水」字,但唐人理念中,龍與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龍吟喩水聲。
如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巓」。
晩唐張承吉《題李瀆山居玉潭》詩用「一聽夜龍吟」喩潭水聲。
另,《易經》云:「雲從龍,風從虎。」故以龍吟雲起,虎嘯風生。
毎逢旱時,君王便下詔祈雨。
唐玄宗時嘗詔修龍壇、龍堂,以供祭雨。
由唐俗知,龍與水不分,故《龍吟聲》或《龍吟歌》應衍《水龍吟》之曲名曲調。
對於詞名之源,毛稚黃《塡詞名解·巻三》謂本於太白詩「笛奏龍吟水」,而陳元龍《〈片玉集〉注·巻十》謂本於長吉詩「雌龍怨吟寒水光」。
對於最早用此調塡詞者,一説唐末五代時道士呂洞賓,而《歴代詩餘·巻七十四》謂柳耆卿;一説爲東坡。
《詞律》《欽定詞譜》均列此調,所舉體格頗繁。
《詞譜》共列二十五體,並謂「此調句讀最爲參差,今分立二譜」。
一譜爲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東坡《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爲正體,雙調百二字;一譜爲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少游《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爲正體。
又,《髙麗史·樂志》所録無名氏《水龍吟慢·玉皇金闕長春》詞,雖亦爲雙調百二字,然句讀韻律與蘇詞、秦詞迥異,名《水龍吟慢》。
茲以歴來傳誦蘇辛兩家之作爲準。
百二字,前後闋各四仄韻。
又前後闋第九句第一字幷是領格,宜用去聲。
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水龍吟》的異名亦多,如少游詞有「小樓連苑橫空」句,故名《小樓連苑》;呉七郡王詞結句爲「片片是,豐年瑞」,故別名《豐年瑞》;方味道《壽趙丞相》詞結句爲「長是伴,莊椿歳」,故亦名《莊椿歳》;歐陽文忠詞「縷金裙窣輕紗」,名《鼓笛慢》;史梅溪詞名《龍吟曲》等。
題注:傅子立注:「公舊注云:『閭丘大夫孝直公顯嘗守黃州,作棲霞樓,爲野中勝絶。
元豐五年,予謫居黃。
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
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覺而異之,乃作此詞。
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
』」劉尚榮按:「『公舊注』云云,原鈔於調名次行,今據本書體例移注於詞後。
元延祐本、毛本刪『公舊注云』四字,徑以注文爲詞敍。
『孝直』,元延祐本作『孝終』;『野中勝絶』,元延祐本、毛本作『郡中絶勝』,龍楡生箋校云傅注『郡』誤作『野』;『予』,元延祐本、毛本作『余』;『此詞』,毛本作『此曲』,元延祐本作『此曲。
蓋越調《鼓笛慢》』。」
閭丘大夫孝終公顯:龍楡生箋引朱彊邨注:「《呉郡志》:『閭丘孝終字公顯,郡人。
嘗守黃州,旣挂冠,與諸名人耆艾爲九老會。
東坡經從,必訪孝終,賦詩爲樂。
』」
《鼓笛慢》:龍楡生箋:「《康熙欽定詞譜》:『《水龍吟》,姜白石詞注無射商,俗稱越調。
呂聖求詞名《鼓笛慢》。
』」
翠壁:龍楡生箋引唐·杜少陵《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佳人半醉:傅子立注:「韓文公詩:『金釵半醉坐添香。
』」劉尚榮按:「此係韓昌黎《醉中留上襄陽李相公》詩,見《全唐詩·巻三百四十四》。
宋魏仲舉編《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巻十》詩題作『上』作『別』。」龍楡生箋引隋·盧武陽《後園宴》詩:「欲眠衣先解,半醉臉逾紅。」
危柱哀絃:龍楡生箋:「《宋史·樂志》:『八音之中,革爲燥濕所薄,絲有絃柱,緩急不齊,故二者其聲難定。
』魏文帝《善哉行二首》:『哀絃微妙,淸氣含芳。
』杜少陵《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詩:『哀絃繞白雪,未與俗人操。
』」
繞雲:傅子立注:「《列子》:『薛譚之歌,響遏行雲。
』」劉尚榮按:「《列子·巻五·〈湯問·薛譚學謳〉》:『薛譚學謳於秦靑,未窮靑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靑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薛譚乃謝,求反。
終身不敢言歸。
秦靑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
旣去而餘音繞梁欐(lì),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逆旅人辱之。
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還,復爲曼聲長歌。
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賂發之。
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傅注曲解《列子》原意,竟誤歌者秦靑爲薛譚矣。」
空回首:明呉訥鈔本作「獨回首」。
茲從傅注本、元延祐本。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句:傅子立注:「世説范蠡相越,平呉之後,因取西子,遂乘扁舟,汎五湖而去。
杜牧之《杜秋娘》詩:『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劉尚榮按:「勾踐滅呉後,范蠡辭於王,乘輕舟汎五湖而去。
事詳《國語·巻二十一·越語下》:『(越滅呉,)范蠡辭於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然而未云『取西子』事。
又《呉越春秋》、《越絶書》均不載范蠡攜西子汎五湖之事。
杜詩見宋·姚寶之《唐文粹·巻十四下》、《全唐詩·巻五百二十》。」
「雲夢南州,武昌南岸」句:傅子立注:「齊安在雲夢澤之南。
武昌,今江夏之地,又在大江之南岸。」龍楡生箋:「《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雲瞢。
』瞢,模紅切,與『夢』同。
《一統志》:『雲夢澤在天門縣西。
』《寰宇記》:『竟陵城西大澤,卽古雲夢。
』」南岸,元延祐本作「東岸」。
參差是:傅子立注:「白樂天《長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眞,雪膚花貌參差是。
』」
據説,《水龍吟令》最早爲北齊一組古琴曲,《北齊書·巻二十九·鄭述祖傳》:「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云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
當時以爲絶妙。」同時,漢馬南郡《長笛賦》云:「近世羌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龍吟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故人亦以龍吟喩笛聲,如南朝梁·劉孝先《詠竹》詩:「誰能製長笛,當爲吐龍吟。」北周·庾(Yǔ)開府《對酒詩》:「惟有龍吟笛,桓伊能獨吹。」入唐,君王出行有儀仗鼓吹,所奏樂曲有《龍吟聲》。
《新唐書·巻二十三下·〈儀衞下·大駕鹵簿鼓吹〉》:「大駕鹵簿鼓吹,分前後二部。
……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鐃吹,四大橫吹,五小橫吹,總七十五曲。
……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鉦小鼓、長鳴、中嗚。
扛鼓十曲:……大鼓十五曲,嚴用三曲:……小鼓九曲:……皆以爲嚴、警,其一上馬用之。
長鳴一曲三聲:一《龍吟聲》,二《彪吼聲》,三《河聲》。
中鳴一曲三聲:……」《龍吟聲》爲出行中吹打之儀仗樂。
而宮中娯樂時,亦有類似之笛曲,李太白《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中)》:「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杜少陵《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晩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除宮廷樂外,唐民間亦流傳一種擊打樂《龍吟歌》。
中唐時,李長吉作《假龍吟歌》,歌爲雜言,前半四言,後半七言,全用仄聲押韻,韻字則入聲與上聲交替,語言亦奇崛險怪,用諸奇喩寫龍吟聲。
假者,假借也,藉龍吟歌作雜言歌詞。
唐樂曲名雖有「龍吟」而無「水」字,但唐人理念中,龍與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龍吟喩水聲。
如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巓」。
晩唐張承吉《題李瀆山居玉潭》詩用「一聽夜龍吟」喩潭水聲。
另,《易經》云:「雲從龍,風從虎。」故以龍吟雲起,虎嘯風生。
毎逢旱時,君王便下詔祈雨。
唐玄宗時嘗詔修龍壇、龍堂,以供祭雨。
由唐俗知,龍與水不分,故《龍吟聲》或《龍吟歌》應衍《水龍吟》之曲名曲調。
對於詞名之源,毛稚黃《塡詞名解·巻三》謂本於太白詩「笛奏龍吟水」,而陳元龍《〈片玉集〉注·巻十》謂本於長吉詩「雌龍怨吟寒水光」。
對於最早用此調塡詞者,一説唐末五代時道士呂洞賓,而《歴代詩餘·巻七十四》謂柳耆卿;一説爲東坡。
《詞律》《欽定詞譜》均列此調,所舉體格頗繁。
《詞譜》共列二十五體,並謂「此調句讀最爲參差,今分立二譜」。
一譜爲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東坡《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爲正體,雙調百二字;一譜爲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少游《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爲正體。
又,《髙麗史·樂志》所録無名氏《水龍吟慢·玉皇金闕長春》詞,雖亦爲雙調百二字,然句讀韻律與蘇詞、秦詞迥異,名《水龍吟慢》。
茲以歴來傳誦蘇辛兩家之作爲準。
百二字,前後闋各四仄韻。
又前後闋第九句第一字幷是領格,宜用去聲。
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水龍吟》的異名亦多,如少游詞有「小樓連苑橫空」句,故名《小樓連苑》;呉七郡王詞結句爲「片片是,豐年瑞」,故別名《豐年瑞》;方味道《壽趙丞相》詞結句爲「長是伴,莊椿歳」,故亦名《莊椿歳》;歐陽文忠詞「縷金裙窣輕紗」,名《鼓笛慢》;史梅溪詞名《龍吟曲》等。
題注:傅子立注:「公舊注云:『閭丘大夫孝直公顯嘗守黃州,作棲霞樓,爲野中勝絶。
元豐五年,予謫居黃。
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
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覺而異之,乃作此詞。
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
』」劉尚榮按:「『公舊注』云云,原鈔於調名次行,今據本書體例移注於詞後。
元延祐本、毛本刪『公舊注云』四字,徑以注文爲詞敍。
『孝直』,元延祐本作『孝終』;『野中勝絶』,元延祐本、毛本作『郡中絶勝』,龍楡生箋校云傅注『郡』誤作『野』;『予』,元延祐本、毛本作『余』;『此詞』,毛本作『此曲』,元延祐本作『此曲。
蓋越調《鼓笛慢》』。」
閭丘大夫孝終公顯:龍楡生箋引朱彊邨注:「《呉郡志》:『閭丘孝終字公顯,郡人。
嘗守黃州,旣挂冠,與諸名人耆艾爲九老會。
東坡經從,必訪孝終,賦詩爲樂。
』」
《鼓笛慢》:龍楡生箋:「《康熙欽定詞譜》:『《水龍吟》,姜白石詞注無射商,俗稱越調。
呂聖求詞名《鼓笛慢》。
』」
翠壁:龍楡生箋引唐·杜少陵《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佳人半醉:傅子立注:「韓文公詩:『金釵半醉坐添香。
』」劉尚榮按:「此係韓昌黎《醉中留上襄陽李相公》詩,見《全唐詩·巻三百四十四》。
宋魏仲舉編《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巻十》詩題作『上』作『別』。」龍楡生箋引隋·盧武陽《後園宴》詩:「欲眠衣先解,半醉臉逾紅。」
危柱哀絃:龍楡生箋:「《宋史·樂志》:『八音之中,革爲燥濕所薄,絲有絃柱,緩急不齊,故二者其聲難定。
』魏文帝《善哉行二首》:『哀絃微妙,淸氣含芳。
』杜少陵《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詩:『哀絃繞白雪,未與俗人操。
』」
繞雲:傅子立注:「《列子》:『薛譚之歌,響遏行雲。
』」劉尚榮按:「《列子·巻五·〈湯問·薛譚學謳〉》:『薛譚學謳於秦靑,未窮靑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靑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薛譚乃謝,求反。
終身不敢言歸。
秦靑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
旣去而餘音繞梁欐(lì),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逆旅人辱之。
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還,復爲曼聲長歌。
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賂發之。
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傅注曲解《列子》原意,竟誤歌者秦靑爲薛譚矣。」
空回首:明呉訥鈔本作「獨回首」。
茲從傅注本、元延祐本。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句:傅子立注:「世説范蠡相越,平呉之後,因取西子,遂乘扁舟,汎五湖而去。
杜牧之《杜秋娘》詩:『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劉尚榮按:「勾踐滅呉後,范蠡辭於王,乘輕舟汎五湖而去。
事詳《國語·巻二十一·越語下》:『(越滅呉,)范蠡辭於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然而未云『取西子』事。
又《呉越春秋》、《越絶書》均不載范蠡攜西子汎五湖之事。
杜詩見宋·姚寶之《唐文粹·巻十四下》、《全唐詩·巻五百二十》。」
「雲夢南州,武昌南岸」句:傅子立注:「齊安在雲夢澤之南。
武昌,今江夏之地,又在大江之南岸。」龍楡生箋:「《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雲瞢。
』瞢,模紅切,與『夢』同。
《一統志》:『雲夢澤在天門縣西。
』《寰宇記》:『竟陵城西大澤,卽古雲夢。
』」南岸,元延祐本作「東岸」。
參差是:傅子立注:「白樂天《長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眞,雪膚花貌參差是。
』」
小船橫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兩岸翠綠的山巒,其間有一座紅色的髙樓。
那髙髙的棲霞樓直入雲端,笑語聲陣陣飄出,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麗歌女都已醉意朦朧。
演奏音樂聲音髙亢悲怨。
這歌聲迴旋,悠揚動聽,飄蕩在雲水之間。
您雖然年事已髙,但風流瀟灑仍一如從前。
我夢遊春江,回頭衹看到您在煙波之中。
推開枕頭坐起身朱,這纔發現是一場夢,眼前不見老友,衹有空蕩蕩的江面,明月的清光無限。
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蘇州隱居了。
您一定還記得當年我們在黃州之時吧,我們曾四處遊玩,十分快樂。
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夢中夢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夢到您是一樣的吧。
那髙髙的棲霞樓直入雲端,笑語聲陣陣飄出,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麗歌女都已醉意朦朧。
演奏音樂聲音髙亢悲怨。
這歌聲迴旋,悠揚動聽,飄蕩在雲水之間。
您雖然年事已髙,但風流瀟灑仍一如從前。
我夢遊春江,回頭衹看到您在煙波之中。
推開枕頭坐起身朱,這纔發現是一場夢,眼前不見老友,衹有空蕩蕩的江面,明月的清光無限。
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蘇州隱居了。
您一定還記得當年我們在黃州之時吧,我們曾四處遊玩,十分快樂。
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夢中夢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夢到您是一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