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此词写了作者一个浪漫奇瑰的梦,梦中故人闾丘孝终风流自在,宴乐于「郡中胜绝」的栖霞楼。
上阕记述梦境,写闾丘孝终在黄州栖霞楼絃歌髙会的欢乐情景;下阕则写梦醒之后对闾丘孝终的追忆与思念,表现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全词因梦写实,引实入梦,写得空灵而凄丽,使作品于风流潇洒中又有沉鬱之致。
这即是东坡当时心境抑鬱而又努力以旷达之意自我排遣的反映。
水龙吟:词牌名。
据说,《水龙吟令》最早为北齐一组古琴曲,《北齐书·卷二十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
当时以为绝妙。
”同时,汉马南郡《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
”故人亦以龙吟喻笛声,如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北周·庾(Yǔ)开府《对酒诗》:“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入唐,君王出行有仪仗鼓吹,所奏乐曲有《龙吟声》。
《新唐书·卷二十三下·〈仪卫下·大驾卤簿鼓吹〉》:“大驾卤簿鼓吹,分前后二部。
……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铙吹,四大横吹,五小横吹,总七十五曲。
……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钲小鼓、长鸣、中呜。
扛鼓十曲:……大鼓十五曲,严用三曲:……小鼓九曲:……皆以为严、警,其一上马用之。
长鸣一曲三声:一《龙吟声》,二《彪吼声》,三《河声》。
中鸣一曲三声:……”《龙吟声》为出行中吹打之仪仗乐。
而宫中娱乐时,亦有类似之笛曲,李太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中)》:“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杜少陵《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除宫廷乐外,唐民间亦流传一种击打乐《龙吟歌》。
中唐时,李长吉作《假龙吟歌》,歌为杂言,前半四言,后半七言,全用仄声押韵,韵字则入声与上声交替,语言亦奇崛险怪,用诸奇喻写龙吟声。
假者,假借也,借龙吟歌作杂言歌词。
唐乐曲名虽有“龙吟”而无“水”字,但唐人理念中,龙与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龙吟喻水声。
如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晚唐张承吉《题李渎山居玉潭》诗用“一听夜龙吟”喻潭水声。
另,《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
”故以龙吟云起,虎啸风生。
每逢旱时,君王便下诏祈雨。
唐玄宗时尝诏修龙坛、龙堂,以供祭雨。
由唐俗知,龙与水不分,故《龙吟声》或《龙吟歌》应衍《水龙吟》之曲名曲调。
对于词名之源,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三》谓本于太白诗“笛奏龙吟水”,而陈元龙《〈片玉集〉注·卷十》谓本于长吉诗“雌龙怨吟寒水光”。
对于最早用此调填词者,一说唐末五代时道士吕洞宾,而《历代诗余·卷七十四》谓柳耆卿;一说为东坡。
《词律》《钦定词谱》均列此调,所举体格颇繁。
《词谱》共列二十五体,并谓“此调句读最为参差,今分立二谱”。
一谱为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东坡《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为正体,双调百二字;一谱为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少游《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为正体。
又,《高丽史·乐志》所录无名氏《水龙吟慢·玉皇金阙长春》词,虽亦为双调百二字,然句读韵律与苏词、秦词迥异,名《水龙吟慢》。
兹以历来传诵苏辛两家之作为准。
百二字,前后阕各四仄韵。
又前后阕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水龙吟》的异名亦多,如少游词有“小楼连苑横空”句,故名《小楼连苑》;吴七郡王词结句为“片片是,丰年瑞”,故别名《丰年瑞》;方味道《寿赵丞相》词结句为“长是伴,庄椿岁”,故亦名《庄椿岁》;欧阳文忠词“缕金裙窣轻纱”,名《鼓笛慢》;史梅溪词名《龙吟曲》等。
题注:傅子立注:“公旧注云:‘闾丘大夫孝直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野中胜绝。
元丰五年,予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觉而异之,乃作此词。
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刘尚荣按:“‘公旧注’云云,原钞于调名次行。
今据本书体例移注于词后。
元延祐本、毛本删‘公旧注云’四字,径以注文为词叙。
‘孝直’,元延祐本作‘孝终’;‘野中胜绝’,元延祐本、毛本作‘郡中绝胜’,龙榆生笺校云傅注‘郡’误作‘野’;‘予’,元延祐本、毛本作‘余’;‘此词’,毛本作‘此曲’,元延祐本作‘此曲。
盖越调《鼓笛慢》’。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龙榆生笺引朱彊村注:“《吴郡志》:‘闾丘孝终字公显,郡人。
尝守黄州,既挂冠,与诸名人耆艾为九老会。
东坡经从,必访孝终,赋诗为乐。
’”
《鼓笛慢》:龙榆生笺:“《康熙钦定词谱》:‘《水龙吟》,姜白石词注无射商,俗称越调。
吕圣求词名《鼓笛慢》。
’”
翠壁:龙榆生笺引唐·杜少陵《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佳人半醉:傅子立注:“韩文公诗:‘金钗半醉坐添香。
’”刘尚荣按:“此系韩昌黎《醉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见《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四》。
宋魏仲举编《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十》诗题作‘上’作‘别’。
”龙榆生笺引隋·卢武阳《后园宴》诗:“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危柱哀弦:龙榆生笺:“《宋史·乐志》:‘八音之中,革为燥湿所薄,丝有弦柱,缓急不齐,故二者其声难定。
’魏文帝《善哉行二首》:‘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杜少陵《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诗:‘哀弦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
绕云:傅子立注:“《列子》:‘薛谭之歌,响遏行云。
’”刘尚荣按:“《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lì),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
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傅注曲解《列子》原意,竟误歌者秦青为薛谭矣。

空回首:明吴讷钞本作“独回首”。
兹从傅注本、元延祐本。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句:傅子立注:“世说范蠡相越,平吴之后,因取西子,遂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杜牧之《杜秋娘》诗:‘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刘尚荣按:“勾践灭吴后,范蠡辞于王,乘轻舟泛五湖而去。
事详《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越灭吴,)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然而未云‘取西子’事。
又《吴越春秋》、《越绝书》均不载范蠡携西子泛五湖之事。
杜诗见宋·姚宝之《唐文粹·卷十四下》、《全唐诗·卷五百二十》。

“云梦南州,武昌南岸”句:傅子立注:“齐安在云梦泽之南。
武昌,今江夏之地,又在大江之南岸。
”龙榆生笺:“《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瞢。
’瞢,模红切,与‘梦’同。
《一统志》:‘云梦泽在天门县西。
’《寰宇记》:‘竟陵城西大泽,即古云梦。
’”南岸,元延祐本作“东岸”。
参差是:傅子立注:“白乐天《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小船横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两岸翠绿的山峦,其间有一座红色的高楼。
那高高的栖霞楼直入云端,笑语声阵阵飘出,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丽歌女都已醉意朦胧。
演奏音乐声音髙亢悲怨。
这歌声回旋,悠扬动听,飘荡在云水之间。
您虽然年事已高,但风流潇洒仍一如从前。
我梦游春江,回头只看到您在烟波之中。
推开枕头坐起身朱,这才发现是一场梦,眼前不见老友,只有空荡荡的江面,明月的清光无限。
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苏州隐居了。
您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黄州之时吧,我们曾四处游玩,十分快乐。
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梦中梦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梦到您是一样的吧。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1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