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宋〕 一〇三七年 - 一一〇一年 年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西元一〇八一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西元一〇八一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西元一〇八六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西元一〇九一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後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西元一〇九四年),贬惠州。绍圣四年(西元一〇九七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西元一一〇一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西元一〇三七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淸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淸新豪健,善用誇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淸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淸乾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淸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淸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淸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淸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淸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
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
柳诚悬之言良是,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
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
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
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
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
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
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
予亦自觉其如此
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腊酒诗催熟,寒梅雪斗新
杜陵休叹老,韦曲已先春
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
高歌对三白,迟暮慰安仁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
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1.94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