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宋〕 1007 - 1072 年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四纪才名天下重
三朝构厦为梁栋
定册功成身退勇
辞荣宠
归来白首笙歌拥
顾我薄才无可用
君恩近许归田垅
今日一觞难得共
聊对捧
官奴为我高歌送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馀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
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
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馀睡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91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