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宋〕 1021 - 1086 年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襃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襃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襃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襃之廬冢也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
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爲文猶可識曰「花山」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葢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衆,所謂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遂與之俱出
葢余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什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葢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遊之樂也
於是余有歎焉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囘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其一】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尙疑身屬半山園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臺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閒卻
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酒醒後,思量着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4.19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