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
有《披沙诗集》﹐已佚。
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
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
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
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防,字子慎,天宝十二年杨儇榜进士,襄阳人也。
善辞章,笃志于学。
累官至太原尹、河东节度使。
人乐其治,不减龚、黄,诏图形别殿。
又历福建、江西观察使。
丁乱,从幸奉天,除礼部侍郎,封东海公。
又迁御史大夫。
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柳公绰等,皆位至台鼎,世美其知人。
时比岁旱,质对:汉故事,免三公,烹弘羊。
权近独孤愐欲下按治,防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
授工部尚书,卒。
防工于诗,兴思优足,风调严整,凡有感发,以讥切世弊,正国音之宗派也。
与谢良弼为诗友,时亦称鲍、谢云。
有集今传。
之涣,蓟门人。
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
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日振。
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
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
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
与王昌龄、高适、畅当忘形尔汝。
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擅诗名,未定甲乙。
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
"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一绝句。
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
"须臾,一佳妓唱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复唱二绝,皆之涣词。
三子大笑。
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谕其故,拜曰:"肉眼不识神仙。
"三子从之酣醉终日。
其狂放如此云。
有诗传于今。
彪,颍上人。
初赴举,无所遇,适遭丧乱,奉老母避地隐居嵩山,供养至谨。
与孟云卿为中表,俱工古调诗。
云卿有赠云:"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
行行无定心,坎壈难归来。
"性高简,善草书。
志在轻举,《咏神仙》云:"五谷非长年,四气乃灵药。
列子何必待,吾心满寥廓。
"时与杜甫往还,尝《寄张十二山人》诗云:"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
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
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观工部之作,可知其人矣。
参,南阳人,文本之后。
天宝三年赵岳榜第二人及第。
累官左补阙、起居郎,出为嘉州刺史。
杜鸿渐表置安西幕府,拜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辞罢。
别业在杜陵山中。
后终于蜀。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寨堡,无不经行。
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
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
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
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
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至德中,裴休、杜甫等尝荐其识度清远,议论雅正,佳名早立,时辈所仰,可以备献替之官。
未及大用而谢世,岂不伤哉!有集十卷行于世。
杜确为之序云。
方平,河南人。
白皙美容仪。
二十工词赋,与元鲁山交善。
隐居颍阳大谷,尚高不仕。
皇甫冉、李颀等相与赠答,有云:"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
"神意淡泊。
善画山水,墨妙无前。
汧国公李勉延至斋中,甚敬爱之。
欲荐于朝,不忍屈,辞还旧隐。
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
区区斗筲,何足以系刘先生哉!有集今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5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