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
〔元〕 ? - ? 年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
有《披沙诗集》﹐已佚。
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
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
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
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
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至,字幼几,洛阳人,曾之子也。
曾开元间与苏晋同掌制诰。
至天宝十年明经擢第,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
从幸西川,当撰传位肃宗册文,既进稿,玄宗曰:"先天诰命,乃父所为。
今兹大册,尔又为之。
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
"大历初,迁京兆尹,以散骑常侍卒。
初,尝以事谪守巴陵,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追忆京华旧游,多见酬唱。
白赠诗有云:"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昭、庾信。
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
有集三十余卷,今传。
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也。
与弟佶,俱以诗鸣,时称"二包"。
天宝七年杨誉榜及第。
曾师事孟浩然,授格法。
与李嘉佑相友善。
大历中,仕终起居舍人。
诗传者可数,盖流离世故,率多素辞。
大播芳名,亦当时望族也。
嘉佑,字从一,赵州人。
天宝七年杨誉榜进士,为秘书正字。
以罪谪南荒,未几何,有诏量移为鄱阳宰,又为江阴令。
后迁台、袁二州刺史。
善为诗,绮丽婉靡,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时风,人拟为吴均、何逊之敌。
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风流也。
有集今传。
知章,字季真,会稽人。
少以文词知名,性旷夷,善谈论笑谑。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
陆象先在中书,引为太常博士。
象先与知章最亲善,常曰:"季真清谈风韵,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为太子宾客。
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
晚年尤加纵诞,无复礼度,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
又善草隶,每醉辄属词,笔不停辍,咸有可观,每纸不过数十字,好事者共传宝之。
天宝三年,因病,梦游帝居,及寤,表请为道士,求还乡里,即舍住宅为千秋观,上许之。
诏赐镜湖剡溪一曲,以给渔樵。
帝赋诗及太子、百官祖饯。
寿八十六。
集今传。
佶,字幼正。
天宝六年杨护榜进士。
累迁秘书监。
刘晏治财,奏为汴东两税使。
及晏罢,以佶为诸道盐铁等使。
未几,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神和大雅,诗家老斫轮也。
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
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卒封丹阳郡公。
有诗集行于世。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