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的翠,秋江澄空,扬帆迅征,不远千里。
之子于迈,我劳如何?夫树德无穷,太上之宏规也;立言不朽,君子之常道也。
今子藉父兄之资,享钟鼎之贵,吴姬赵璧,岂吉人之攸宝,矧子皆有之矣。
哀泪甘言,实妇女之常调,又我所不敢也。
临歧赠别,其唯言乎?在原之心,于是而见。
噫!俗无旷顺,爱之则归怀;吏无贞污,化之可彼此。
刑唯政本,不可以不穷不亲;政乃民中,不可以不清不正。
执至公而御下,则检佞自除;察薰莸之禀心,则妍媸何惑?武惟时习,知五材之难忘;学以润身,虽三余而忍舍?无酣觞而败度,无荒乐以荡神,此言勉从,庶几寡悔。
苟行之而愿益,则有先王之明谟,具在于缃帙也。
呜呼!老兄盛年壮思,犹言不成文,况岁晚心衰,则词岂迨意?方今凉秋八月,鸣根长川,爱君此行,高兴可尽。
况彼敬亭溪山,畅乎遐览,正此时也。
之子于迈,我劳如何?夫树德无穷,太上之宏规也;立言不朽,君子之常道也。
今子藉父兄之资,享钟鼎之贵,吴姬赵璧,岂吉人之攸宝,矧子皆有之矣。
哀泪甘言,实妇女之常调,又我所不敢也。
临歧赠别,其唯言乎?在原之心,于是而见。
噫!俗无旷顺,爱之则归怀;吏无贞污,化之可彼此。
刑唯政本,不可以不穷不亲;政乃民中,不可以不清不正。
执至公而御下,则检佞自除;察薰莸之禀心,则妍媸何惑?武惟时习,知五材之难忘;学以润身,虽三余而忍舍?无酣觞而败度,无荒乐以荡神,此言勉从,庶几寡悔。
苟行之而愿益,则有先王之明谟,具在于缃帙也。
呜呼!老兄盛年壮思,犹言不成文,况岁晚心衰,则词岂迨意?方今凉秋八月,鸣根长川,爱君此行,高兴可尽。
况彼敬亭溪山,畅乎遐览,正此时也。
玉斝澄醪,金盘绣糕,茱房气烈,菊芷香豪。
左右进而言曰:维芳时之令月,可藉野以登高。
别上林之伺幸,而秋光之待褒乎?
余告之曰:“昔时之壮也,意如马,心如猱,情槃乐恣,欢赏忘劳。
悁心志于金石,泥花月于诗骚,轻五陵之得侣,陋三秦之选曹。
量珠聘伎,纫彩维艘,被墙宇以耗帛,论丘山而委糟。
年年不负登临节,岁岁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剪菊,长裁罗被翠为袍。
岂知萑苇乎性,忘长夜之靡靡;宴安其毒,累大德于滔滔。
今予之齿老矣,心凄焉而忉忉。
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
陟彼冈矣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鸰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
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洏。
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
於戏,噫嘻!尔之告我,曾非所宜。
左右进而言曰:维芳时之令月,可藉野以登高。
别上林之伺幸,而秋光之待褒乎?
余告之曰:“昔时之壮也,意如马,心如猱,情槃乐恣,欢赏忘劳。
悁心志于金石,泥花月于诗骚,轻五陵之得侣,陋三秦之选曹。
量珠聘伎,纫彩维艘,被墙宇以耗帛,论丘山而委糟。
年年不负登临节,岁岁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剪菊,长裁罗被翠为袍。
岂知萑苇乎性,忘长夜之靡靡;宴安其毒,累大德于滔滔。
今予之齿老矣,心凄焉而忉忉。
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
陟彼冈矣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鸰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
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洏。
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
於戏,噫嘻!尔之告我,曾非所宜。
臣猥以幽孱,曲承临照。
僻在幽远,忠义自持。
唯将一心,上结明主。
比蒙号召,自取愆尤。
王师四临,无往不克。
穷途道迫,天实为之。
北望天门,心悬魏阙。
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⑩也。
微臣薄躯,吾君外臣也。
忍使一朝,便忘覆育,号咷郁咽,盍见舍乎?
臣性实愚昧,才无异禀,受皇朝奖与,首冠万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贻责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
岂独臣不忍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为也。
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
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
惟陛下宽之赦之。
臣又闻:鸟兽,微物也,依人而犹哀之。
君臣,大义也,倾忠能无怜乎?倘令臣进退之迹,不至丑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
岂惟存没之幸也,实举国之受赐也。
岂惟举国之受赐也,实天下之鼓舞也。
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僻在幽远,忠义自持。
唯将一心,上结明主。
比蒙号召,自取愆尤。
王师四临,无往不克。
穷途道迫,天实为之。
北望天门,心悬魏阙。
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⑩也。
微臣薄躯,吾君外臣也。
忍使一朝,便忘覆育,号咷郁咽,盍见舍乎?
臣性实愚昧,才无异禀,受皇朝奖与,首冠万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贻责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
岂独臣不忍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为也。
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
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
惟陛下宽之赦之。
臣又闻:鸟兽,微物也,依人而犹哀之。
君臣,大义也,倾忠能无怜乎?倘令臣进退之迹,不至丑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
岂惟存没之幸也,实举国之受赐也。
岂惟举国之受赐也,实天下之鼓舞也。
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
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
天下离心,人不用命。
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
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
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
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
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
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
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
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
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
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
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
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
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
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
天下离心,人不用命。
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
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
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
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
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
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
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
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
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
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
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
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
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
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
少孤,母殷躬加训导。
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
调醴泉尉。
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
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
迁殿中侍御史。
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
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
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
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诏可,公卿皆失色。
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
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粱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少孤,母殷躬加训导。
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
调醴泉尉。
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
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
迁殿中侍御史。
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
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
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
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诏可,公卿皆失色。
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
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粱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