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 · 贈歌者
韻勝仙風縹緲,的皪嬌波宜笑。
串玉一聲歌,占斷多情風調。
清妙,清妙,留住飛雲多少。
暂无
如夢令:詞牌名。
此調本名《憶仙姿》,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Xù)創調,詞存《尊前集》。
宋蘇東坡用此調時改名《如夢令》,其詞序云:「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兩闕。
此曲本唐莊宗製,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爲《如夢令》。
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
』因取以爲名云。」周美成又因此詞首句,改名《宴桃源》。
沈會宗詞有「不見,不見」疊句,名《不見》。
張東澤詞有「比著梅花誰瘦」句,名《比梅》。
《梅苑》詞名《古記》。
《鳴鶴餘音》詞名《無夢令》。
魏道輔雙調詞名《如意令》。
此調兩箇二字疊句,最難處理,而且必須與上下句語意連貫。
《詞譜》此句第一字作可平可仄,但當依《詞律》此句作「平仄」,如秦少游作「消瘦」「無寐」「回首」「腸斷」「無寐」。
此調四箇六字句,倶爲「仄仄平平仄仄」。
兩箇二字句,爲「平仄」。
此六句用仄聲韻。
一箇五字句,末字爲平聲。
這樣使此詞聲情低沉凝重。
此調於五代僅唐莊宗兩詞,宋人作者甚衆,一般用以抒情,自蘇東坡用以遊戲和表曠達之情後,亦有用以言志與寫景者。
「的皪嬌波宜笑」句:《漢書·巻五十七上·司馬相如傳》:「皓齒粲爛,宜笑的皪。」郭璞曰:「鮮明貌也。」師古曰:「皪,音『礫』。」
「留住飛雲多少」句:用響遏行雲意。
《列子·巻五·〈湯問·薛譚學謳〉》篇:「薛譚學謳於秦靑,未窮靑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靑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薛譚乃謝,求反。
終身不敢言歸。
秦靑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
旣去而餘音繞梁欐(lì),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過逆旅,逆旅人辱之。
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還,復爲曼聲長歌。
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賂發之。
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