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城賦
淡平野之靄靄,忽孤城之如塊。
風吹沙以蒼莽,悵樓櫓之安在。
橫門豁以四達,故道宛其未改。
彼野人之何知,方傴僂而畦菜。
嗟夫,昆陽之戰,屠百萬於斯須,曠千古而一快。
想尋邑之來陣,兀若驅雲而擁海。
猛士扶輪以蒙茸,虎豹雜沓而橫潰。
罄天下於一戰,謂此舉之不再。
方其乞降而未獲,固已變色而驚悔。
忽千騎之獨出,犯初鋒於未艾。
始憑軾而大笑,旋棄鼓而投械。
紛紛籍籍死於溝壑者,不知其幾何人,或金章而玉佩。
彼狂童之僭竊,蓋已旋踵而將敗。
豈豪傑之能得,盡市井之無賴。
貢符獻瑞一朝而成群兮,紛就死之何怪。
獨悲傷於嚴生,懷長才而自浼。
豈不知其必喪,獨徘徊其安待。
過故城而一吊,增誌士之永慨。
風吹沙以蒼莽,悵樓櫓之安在。
橫門豁以四達,故道宛其未改。
彼野人之何知,方傴僂而畦菜。
嗟夫,昆陽之戰,屠百萬於斯須,曠千古而一快。
想尋邑之來陣,兀若驅雲而擁海。
猛士扶輪以蒙茸,虎豹雜沓而橫潰。
罄天下於一戰,謂此舉之不再。
方其乞降而未獲,固已變色而驚悔。
忽千騎之獨出,犯初鋒於未艾。
始憑軾而大笑,旋棄鼓而投械。
紛紛籍籍死於溝壑者,不知其幾何人,或金章而玉佩。
彼狂童之僭竊,蓋已旋踵而將敗。
豈豪傑之能得,盡市井之無賴。
貢符獻瑞一朝而成群兮,紛就死之何怪。
獨悲傷於嚴生,懷長才而自浼。
豈不知其必喪,獨徘徊其安待。
過故城而一吊,增誌士之永慨。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東坡還鄉爲母親程夫人守制期滿後,和父親、兄弟一起,取道長江,經三峽而上汴京。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一、二月間,經過昆陽,感慨古事,寫下了此賦。
其中主要記述德式漢光武帝劉秀在昆陽破王莽百萬大軍的事蹟,史稱“昆陽之戰”。
文中嚴生,指嚴尤。
這篇賦中的許多語句的意思,直接取材於歷史典籍中對這場戰爭的記述。
知道了原來的記載,方可深入地瞭解作者的筆法和思想。
第一段,敘寫作者在一千多年後,踏上了昆陽之戰故跡。
當時平野曠遠,孤城如塊,風沙蒼茫,城門通向四方,故道宛然還在。
但當時戰爭用於攻防的樓櫓,卻不見一點蹤跡。
衹有田農野夫,躬着腰背整畦種菜。
面對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感到悵然若失:既感慨於那場決定歷史命運的戰爭,也感慨於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歷史變遷。
一句“彼野人之何知”,似是對自己的學識和對歷史的精通感到驕傲,似是“野人”不知季節變換而自己卻懷着深沉的歷史懷愫,卻也含有“野人”不知歷史,也就不去懷想歷史,而過得逍遙自在的意思。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一、二月間,經過昆陽,感慨古事,寫下了此賦。
其中主要記述德式漢光武帝劉秀在昆陽破王莽百萬大軍的事蹟,史稱“昆陽之戰”。
文中嚴生,指嚴尤。
這篇賦中的許多語句的意思,直接取材於歷史典籍中對這場戰爭的記述。
知道了原來的記載,方可深入地瞭解作者的筆法和思想。
第一段,敘寫作者在一千多年後,踏上了昆陽之戰故跡。
當時平野曠遠,孤城如塊,風沙蒼茫,城門通向四方,故道宛然還在。
但當時戰爭用於攻防的樓櫓,卻不見一點蹤跡。
衹有田農野夫,躬着腰背整畦種菜。
面對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感到悵然若失:既感慨於那場決定歷史命運的戰爭,也感慨於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歷史變遷。
一句“彼野人之何知”,似是對自己的學識和對歷史的精通感到驕傲,似是“野人”不知季節變換而自己卻懷着深沉的歷史懷愫,卻也含有“野人”不知歷史,也就不去懷想歷史,而過得逍遙自在的意思。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