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此詩是東坡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斜川手書的一道偈子。
東坡結束了長期流放的生活,從一個躊躇滿志、一心從政報國的慷慨之士,慢慢變成一個從容面對、參透生活禪機的風燭老人。
聽説小兒子將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寫下了此詩。
對於此詩僅從字面解釋是很簡單的,但簡單中又蘊含著不簡單,不簡單之處就在於本詩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是重複之句。
而最後一句「廬山煙雨浙江潮」重復出現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讀的熱點。
東坡結束了長期流放的生活,從一個躊躇滿志、一心從政報國的慷慨之士,慢慢變成一個從容面對、參透生活禪機的風燭老人。
聽説小兒子將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寫下了此詩。
對於此詩僅從字面解釋是很簡單的,但簡單中又蘊含著不簡單,不簡單之處就在於本詩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是重複之句。
而最後一句「廬山煙雨浙江潮」重復出現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讀的熱點。
廬山煙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錢塘江潮汐。
“廬山煙雨浙江潮”此句詩意是: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
未至千般恨不消:恨,遺憾。
此句詩意是: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由《五燈會元》卷17所載青原惟信禪詩的一段著名語錄演化而成。
語錄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大衆,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這“三般見解”,指得是禪悟的三個階段,也即是入禪的三種境界。
東坡此詩,正用此意。
一作“及至到來無一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此句詩意是: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
未至千般恨不消:恨,遺憾。
此句詩意是: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由《五燈會元》卷17所載青原惟信禪詩的一段著名語錄演化而成。
語錄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大衆,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這“三般見解”,指得是禪悟的三個階段,也即是入禪的三種境界。
東坡此詩,正用此意。
一作“及至到來無一事”。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和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
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我)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我)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