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葉 · 和趙德莊韻
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綠樹如雲,等閑付與鶯飛。
兔葵燕麥,問劉郎、幾度沾衣?翠屛幽夢,覺來水繞山圍。
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
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
南雲鴈少,錦書無箇因依。
兔葵燕麥,問劉郎、幾度沾衣?翠屛幽夢,覺來水繞山圍。
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
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
南雲鴈少,錦書無箇因依。
《新荷葉·和趙德莊韻》是宋朝辛棄疾的作品。
通篇藉描寫友人歸來所見所感,抒發「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物是人非之傷感。
全詩語言清新平淡,是以豪放雄渾著稱的辛棄疾的偶有的婉約之作。
通篇藉描寫友人歸來所見所感,抒發「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物是人非之傷感。
全詩語言清新平淡,是以豪放雄渾著稱的辛棄疾的偶有的婉約之作。
和趙德莊韻:時稼軒在臨安司農寺任上。
趙德莊: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二十一·直寳文閣趙公墓誌銘》: 「吾友趙徳荘,……徳荘諱彦端,徳荘其字也。
於宣祖皇帝爲八世孫。
曾祖諱叔邯,贈廣徳軍節度,使封淮陽侯。
祖諱澤之,贈右朝奉郎。
考諱公旦,終左朝奉郎,知建昌軍 南城縣,贈左中大夫。
妣某氏贈令人。
徳荘年十七應進士舉,南城亦鎖其㕔試進士,父子俱爲國子監第一,遂同登紹興八年禮部第。
主臨安府 錢塘縣簿,公卿貴人争識之。
聲名籍甚。
……除直顯謨閣,爲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以小疾得主管台州 崇道觀。
餘干號佳山水,所居最勝。
日與賓客觴詠自怡,好事者以爲有曠逹之風。
徳荘在朝時,毎欲用爲文字之職,訖不得用。
聞其詩詞一出,人嗜之,往往如㗖羙味。
……與人交坦然,不事畦畛。
其爲縣務,寛其民。
其爲郡務,假其属邑。
其爲部使者,則郡之細故亦不問。
喜爲義事,重然諾。
……官至朝奉大夫,享五十有五嵗,卒以淳熙二年七月四日。
……其所爲文,類之爲十巻,自號皆《介菴居士集》云。」按趙德莊先有兩首《新荷葉》(見《介庵詞》),稼軒依韻和作兩首。
此其一。
杜鵑:春秋·師曠《禽經》:「鸐,巂周,子規也。
啼必北嚮。
《爾雅》曰:『巂周,甌越間曰「怨鳥」。
夜啼達旦,血漬草木,凡鳴皆北嚮也。
』江介曰『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蜀右曰『杜宇』,望帝杜宇者,蓋天精也。」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百十四·〈羽虫·杜鹃〉》:「杜鵑,一名『杜宇』,一名「子規』,一名「雋周』,三四月間始鳴,夜啼達旦,血漬草木。
凡鳴皆北嚮,啼苦則倒懸於樹。
甌越間謂之『怨鳥』。
……師曠《禽經》:『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
』《埤雅》、《説文》皆以杜鵑爲子規。
或曰:杜宇非子規。
春夏有鳥若云『不如歸去』,乃子規也。
未詳孰是。」
等閑:輕易地、白白地。
付與:四卷本甲集作「借與」。
「綠樹如雲,等閑付與鶯飛。」句: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兔葵:燕麥野草和野麥。
劉郎:劉禹錫,此借指趙德莊。
唐·孟棨《本事詩》:「劉尙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
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
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旣辭,即曰:『近有新詩,未免爲累,奈何?』不數日,出爲連州刺史。
其自敍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爲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
是歲出牧連州,至荆南,又貶朗州司馬。
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
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
時大和二年三月也。
』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按:稼軒於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淳熙元年重歸建康充帥屬,故詞中有「人已歸來」和「劉郎幾度沾衣」句。
翠屛:臥室內綠色的屛風。
水繞山圍:宋·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詩:「欲行水繞山圍,但見鯤化鵬飛。」
芳菲:指花草。
隨意:任意。
南北朝·庾信《蕩子賦》:「遊塵滿牀不用拂,細草橫階隨意生。」
物是人非: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
半面: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
崔徽:宋·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眞》詩,宋援注:「崔徽,河中倡婦也,裴敬中以興元幕使河中,與徽相從者數月。
敬中使罷,還,徽不能從,情懷怨抑。
後數月,東川幕白知退將自河中歸,徽乃託人寫眞,因捧書謂知退曰:『爲妾謂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爲卿死矣。
唐·元稹爲作《崔徽歌》。
南雲:古有鴻鴈傳書的説法。
因依:依託、憑藉。
趙德莊: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二十一·直寳文閣趙公墓誌銘》: 「吾友趙徳荘,……徳荘諱彦端,徳荘其字也。
於宣祖皇帝爲八世孫。
曾祖諱叔邯,贈廣徳軍節度,使封淮陽侯。
祖諱澤之,贈右朝奉郎。
考諱公旦,終左朝奉郎,知建昌軍 南城縣,贈左中大夫。
妣某氏贈令人。
徳荘年十七應進士舉,南城亦鎖其㕔試進士,父子俱爲國子監第一,遂同登紹興八年禮部第。
主臨安府 錢塘縣簿,公卿貴人争識之。
聲名籍甚。
……除直顯謨閣,爲江南東路計度轉運副使。
……以小疾得主管台州 崇道觀。
餘干號佳山水,所居最勝。
日與賓客觴詠自怡,好事者以爲有曠逹之風。
徳荘在朝時,毎欲用爲文字之職,訖不得用。
聞其詩詞一出,人嗜之,往往如㗖羙味。
……與人交坦然,不事畦畛。
其爲縣務,寛其民。
其爲郡務,假其属邑。
其爲部使者,則郡之細故亦不問。
喜爲義事,重然諾。
……官至朝奉大夫,享五十有五嵗,卒以淳熙二年七月四日。
……其所爲文,類之爲十巻,自號皆《介菴居士集》云。」按趙德莊先有兩首《新荷葉》(見《介庵詞》),稼軒依韻和作兩首。
此其一。
杜鵑:春秋·師曠《禽經》:「鸐,巂周,子規也。
啼必北嚮。
《爾雅》曰:『巂周,甌越間曰「怨鳥」。
夜啼達旦,血漬草木,凡鳴皆北嚮也。
』江介曰『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蜀右曰『杜宇』,望帝杜宇者,蓋天精也。」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百十四·〈羽虫·杜鹃〉》:「杜鵑,一名『杜宇』,一名「子規』,一名「雋周』,三四月間始鳴,夜啼達旦,血漬草木。
凡鳴皆北嚮,啼苦則倒懸於樹。
甌越間謂之『怨鳥』。
……師曠《禽經》:『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
』《埤雅》、《説文》皆以杜鵑爲子規。
或曰:杜宇非子規。
春夏有鳥若云『不如歸去』,乃子規也。
未詳孰是。」
等閑:輕易地、白白地。
付與:四卷本甲集作「借與」。
「綠樹如雲,等閑付與鶯飛。」句: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兔葵:燕麥野草和野麥。
劉郎:劉禹錫,此借指趙德莊。
唐·孟棨《本事詩》:「劉尙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
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
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旣辭,即曰:『近有新詩,未免爲累,奈何?』不數日,出爲連州刺史。
其自敍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爲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
是歲出牧連州,至荆南,又貶朗州司馬。
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
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
時大和二年三月也。
』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按:稼軒於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淳熙元年重歸建康充帥屬,故詞中有「人已歸來」和「劉郎幾度沾衣」句。
翠屛:臥室內綠色的屛風。
水繞山圍:宋·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詩:「欲行水繞山圍,但見鯤化鵬飛。」
芳菲:指花草。
隨意:任意。
南北朝·庾信《蕩子賦》:「遊塵滿牀不用拂,細草橫階隨意生。」
物是人非: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
半面: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
崔徽:宋·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眞》詩,宋援注:「崔徽,河中倡婦也,裴敬中以興元幕使河中,與徽相從者數月。
敬中使罷,還,徽不能從,情懷怨抑。
後數月,東川幕白知退將自河中歸,徽乃託人寫眞,因捧書謂知退曰:『爲妾謂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爲卿死矣。
唐·元稹爲作《崔徽歌》。
南雲:古有鴻鴈傳書的説法。
因依:依託、憑藉。
我人已歸來,枝上杜鵑這一聲聲的「不如歸去」又是在勸何人早歸?煙花三月,樹蔭濃如綠雲,輕易的付與鶯兒自由自在穿行其間。
但見道旁兔葵燕麥隨風飛揚,沾上我的衣襟,禁不住想問劉郎一句,這些雜草又曾幾度沾上了他的長衫?一路行來,有如翠屛下幽夢一場,醒來衹覺往昔種種好似都在那水繞山圍之間,幾度沉浮。
攜一杯酒,重遊舊地,看到那滿園芳菲依然開得這般隨意,不由的讓人憶起了往日那些繁華,衹是而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處去了。
盡管多年未歸,我卻還記得當年,與君初識,心中滿是喜悅,面上卻衹半露春風。
魂牽夢縈之餘,遙遙望去,雲中卻少有南來的大鴈,我欲寄錦書與她,也無以爲憑。
但見道旁兔葵燕麥隨風飛揚,沾上我的衣襟,禁不住想問劉郎一句,這些雜草又曾幾度沾上了他的長衫?一路行來,有如翠屛下幽夢一場,醒來衹覺往昔種種好似都在那水繞山圍之間,幾度沉浮。
攜一杯酒,重遊舊地,看到那滿園芳菲依然開得這般隨意,不由的讓人憶起了往日那些繁華,衹是而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處去了。
盡管多年未歸,我卻還記得當年,與君初識,心中滿是喜悅,面上卻衹半露春風。
魂牽夢縈之餘,遙遙望去,雲中卻少有南來的大鴈,我欲寄錦書與她,也無以爲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