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滅南宋。
宋元之際的詞人,經歷了這一滄桑變故,其國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其中,蔣捷是頗有代表性的作家。
蔣捷用詞作來抒發黍離之悲、銅駝荆棘之感,表現悲歡離合的個人遭遇,其中《虞美人·聽雨》便是這一時期創作中的代表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這是一首小令,卻槪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
它以「聽雨」爲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
少年衹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
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灕,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宋元之際的詞人,經歷了這一滄桑變故,其國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其中,蔣捷是頗有代表性的作家。
蔣捷用詞作來抒發黍離之悲、銅駝荆棘之感,表現悲歡離合的個人遭遇,其中《虞美人·聽雨》便是這一時期創作中的代表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這是一首小令,卻槪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
它以「聽雨」爲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
少年衹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
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灕,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虞美人:著名詞牌之一。
唐教坊曲。
茲取兩格,一爲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兩仄韻,兩平韻。
一爲五十八字,上下闋各兩仄韻,三平韻。
昏:昏暗,羅帳:古代牀上的紗幔。
斷雁:失羣孤雁
僧廬:僧寺,僧舍。
星星:白髮點點如星,形容白髮很多。
左思《白髮賦》:「星星白髮,生於鬢垂。」
無情:無動於衷。
一任:聽憑。
唐教坊曲。
茲取兩格,一爲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兩仄韻,兩平韻。
一爲五十八字,上下闋各兩仄韻,三平韻。
昏:昏暗,羅帳:古代牀上的紗幔。
斷雁:失羣孤雁
僧廬:僧寺,僧舍。
星星:白髮點點如星,形容白髮很多。
左思《白髮賦》:「星星白髮,生於鬢垂。」
無情:無動於衷。
一任:聽憑。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羣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
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濛濛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羣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髮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
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