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鄕子 ·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爲酬,但把淸樽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爲酬,但把淸樽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此詞抒發了作者以順處逆、曠達樂觀而又略帶惆悵、哀愁的矛盾心境。
詞人以詩的意境、語言和題材、內容入詞,緊扣重九樓頭飲宴,情景交融地抒寫了自己的胸襟懷抱。
詞人以詩的意境、語言和題材、內容入詞,緊扣重九樓頭飲宴,情景交融地抒寫了自己的胸襟懷抱。
南鄕子:詞牌名。
又名《好離鄕》、《蕉葉怨》。
《金奩集》入「黃鐘宮」。
原爲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多詠江南風物。
近代學者任半塘《〈教坊記〉箋訂》:「《南鄕子》,舞曲,敦煌巻子内有舞譜。」淸末況夔笙《餐櫻廡詞話》則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潤、歐陽炯輩倶蜀人,各製《南鄕子》數首,以志風土,格同《竹枝》體。」舒白香《白香詞譜》:「南鄕卽南國,唐人稱南中。
……」南中,古地區名,時北臨益州,南接交州,東連荆州南部,西通諸部落,卽今雲南、貴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
三國屬蜀漢,蜀漢以巴、蜀爲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
蜀漢滅,歸晉。
陳元龍注《片玉集》云「晉國髙士全隱於南鄕,因以爲氏也(號南子)」,因謂調源此。
又據《白香詞譜》:「本詞初爲單調,創於歐陽炯;《詞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兩首。
如『路入南中,恍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底纖纖擡素手。
』固爲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調名當爲《南中子》,況歐詞調名已是《南鄕子》,故知歐陽炯是依《南鄕子》調塡詞。
原爲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兩平韻,三仄韻,平仄換韻。
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此詞牌卽以歐陽炯《南鄕子》爲正體。
馮正中、李德潤倶本此添字。
雙調者始自南唐馮正中詞。
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闋各四句用韻。
另有五十八字體者。
其定格爲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此調宋人作者甚衆,除抒情外,亦有寫景、言志之作。
此調以七字句爲主,平韻甚密,音節響亮,氣勢奔放,前後闋各一箇兩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環之味。
唱時音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
涵輝樓:在黃岡縣西南,爲當地名勝。
徐君猷:龍楡生箋:「《東坡詩集》施注:『徐君猷名大受,東海人。
東坡來黃州,君猷爲守,厚禮之,無遷謫意。
君猷秀惠列屋,杯觴流行,多爲賦詞。
滿去而殂,坡有祭文挽詞,意甚悽惻。
』查注:『王明淸《揮麈録》云:徐得之君猷,陽翟人,韓康公壻。
知黃州日,東坡遷謫於郡,君猷周旋不遺餘力。
子端益,字輔之。
』」案:施注與《揮麈録》異,未詳孰是,録存俟考。
「霜降水痕收」句:傅子立注:「杜子美:『寒水落依痕。
』薛能:『舊痕依石落,初凍著槎生。
』」劉尚榮按:「杜句《冬深》,見《九家集注杜詩·巻三十一》,『落』當作『各』,『依』一作『流』。
《全唐詩》薛能巻中無此詩。」痕,傅注本原作「雲」,查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並作「痕」,又據本條傅注之引證,似宜作「痕」,今據改。
遠洲:傅注珍重閣本『遠州』,今從諸本改。
按《説文》「州」指「水中可居」陸地,然《東坡文集·巻五十二·與王定國尺牘第十二首》録此詞,該句原作「欲見洲」。
「破帽多情卻戀頭」句:龍楡生箋:「《三山老人語録》:『從來九日用落帽事,東坡獨云「破帽多情卻戀頭」,語爲奇特,不知東坡用杜子美詩:「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爲整冠。」』」
「佳節若爲酬」句:傅子立注:「杜樊川《九日》詩:『但將酩酊酬佳節。
』」劉尚榮按:「《全唐詩·巻五百二十三》該詩題作《九日齊山登髙》。」
「萬事到頭都是夢」句:傅子立注:「潘逍遙:『須信百年都似夢,莫嗟萬事不如人。
』」劉尚榮按:「句出《樽前勉兄長》,又作『萬事到頭都是夢,休嗟百計不如人』,見《永樂大典》輯本《逍遙集》。」
「明日黃花蝶也愁」句:傅子立注:「鄭都官《十月菊》詩:『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
』公《九日次韻王鞏》云:『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劉尚榮按:「鄭詩見《文苑英華·巻三百二十二》、《全唐詩·巻六百七十五》,詩題作《十日菊》,是。
公詩見《東坡集·巻十》。」
又名《好離鄕》、《蕉葉怨》。
《金奩集》入「黃鐘宮」。
原爲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多詠江南風物。
近代學者任半塘《〈教坊記〉箋訂》:「《南鄕子》,舞曲,敦煌巻子内有舞譜。」淸末況夔笙《餐櫻廡詞話》則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潤、歐陽炯輩倶蜀人,各製《南鄕子》數首,以志風土,格同《竹枝》體。」舒白香《白香詞譜》:「南鄕卽南國,唐人稱南中。
……」南中,古地區名,時北臨益州,南接交州,東連荆州南部,西通諸部落,卽今雲南、貴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
三國屬蜀漢,蜀漢以巴、蜀爲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
蜀漢滅,歸晉。
陳元龍注《片玉集》云「晉國髙士全隱於南鄕,因以爲氏也(號南子)」,因謂調源此。
又據《白香詞譜》:「本詞初爲單調,創於歐陽炯;《詞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兩首。
如『路入南中,恍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底纖纖擡素手。
』固爲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調名當爲《南中子》,況歐詞調名已是《南鄕子》,故知歐陽炯是依《南鄕子》調塡詞。
原爲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兩平韻,三仄韻,平仄換韻。
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此詞牌卽以歐陽炯《南鄕子》爲正體。
馮正中、李德潤倶本此添字。
雙調者始自南唐馮正中詞。
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闋各四句用韻。
另有五十八字體者。
其定格爲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此調宋人作者甚衆,除抒情外,亦有寫景、言志之作。
此調以七字句爲主,平韻甚密,音節響亮,氣勢奔放,前後闋各一箇兩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環之味。
唱時音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
涵輝樓:在黃岡縣西南,爲當地名勝。
徐君猷:龍楡生箋:「《東坡詩集》施注:『徐君猷名大受,東海人。
東坡來黃州,君猷爲守,厚禮之,無遷謫意。
君猷秀惠列屋,杯觴流行,多爲賦詞。
滿去而殂,坡有祭文挽詞,意甚悽惻。
』查注:『王明淸《揮麈録》云:徐得之君猷,陽翟人,韓康公壻。
知黃州日,東坡遷謫於郡,君猷周旋不遺餘力。
子端益,字輔之。
』」案:施注與《揮麈録》異,未詳孰是,録存俟考。
「霜降水痕收」句:傅子立注:「杜子美:『寒水落依痕。
』薛能:『舊痕依石落,初凍著槎生。
』」劉尚榮按:「杜句《冬深》,見《九家集注杜詩·巻三十一》,『落』當作『各』,『依』一作『流』。
《全唐詩》薛能巻中無此詩。」痕,傅注本原作「雲」,查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並作「痕」,又據本條傅注之引證,似宜作「痕」,今據改。
遠洲:傅注珍重閣本『遠州』,今從諸本改。
按《説文》「州」指「水中可居」陸地,然《東坡文集·巻五十二·與王定國尺牘第十二首》録此詞,該句原作「欲見洲」。
「破帽多情卻戀頭」句:龍楡生箋:「《三山老人語録》:『從來九日用落帽事,東坡獨云「破帽多情卻戀頭」,語爲奇特,不知東坡用杜子美詩:「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爲整冠。」』」
「佳節若爲酬」句:傅子立注:「杜樊川《九日》詩:『但將酩酊酬佳節。
』」劉尚榮按:「《全唐詩·巻五百二十三》該詩題作《九日齊山登髙》。」
「萬事到頭都是夢」句:傅子立注:「潘逍遙:『須信百年都似夢,莫嗟萬事不如人。
』」劉尚榮按:「句出《樽前勉兄長》,又作『萬事到頭都是夢,休嗟百計不如人』,見《永樂大典》輯本《逍遙集》。」
「明日黃花蝶也愁」句:傅子立注:「鄭都官《十月菊》詩:『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
』公《九日次韻王鞏》云:『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劉尚榮按:「鄭詩見《文苑英華·巻三百二十二》、《全唐詩·巻六百七十五》,詩題作《十日菊》,是。
公詩見《東坡集·巻十》。」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