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笋赋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
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
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
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
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
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
”予亦未尝与之言。
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
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
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
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
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
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
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
”予亦未尝与之言。
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
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
《苦笋赋》是北宋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篇赋。
此赋先写苦笋苦而有味,多食无害,再写俗传苦笋不可食之荒谬而自己为苦笋辩护之论却不为人所接受,只好自享其美味,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作结。
全赋浅明如话而有深意在,借咏苦笋虽苦食之却能“开道”之事,阐发了忠言虽然逆耳却可以“活国”之理。
此赋先写苦笋苦而有味,多食无害,再写俗传苦笋不可食之荒谬而自己为苦笋辩护之论却不为人所接受,只好自享其美味,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作结。
全赋浅明如话而有深意在,借咏苦笋虽苦食之却能“开道”之事,阐发了忠言虽然逆耳却可以“活国”之理。
僰(bó)道:汉县名,属僰为郡,僰人所居,故名。
在今四川宜宾县境。
两川:东、西川的合称。
唐至德二年(757年)于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因有两川之称。
缜(zhěn)密:细密。
啖(dàn):吃。
钟:聚集。
桂斑:桂指筀竹,竹名。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
”郝懿行疏:“筀,亦当为桂,桂阳所生竹,因以为名也。
”斑,指斑竹。
段公路《北户录·斑皮竹笋》:“湘源县十二月食斑皮竹笋,诸笋无以及之。
”梦永:总是梦想得到。
痼(gù)疾:久治不愈之病。
萎(wěi)而瘠(jí):干枯瘦弱。
眩(xuàn):迷惑。
镌(juān):晓谕,明白。
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在今四川宜宾县境。
两川:东、西川的合称。
唐至德二年(757年)于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因有两川之称。
缜(zhěn)密:细密。
啖(dàn):吃。
钟:聚集。
桂斑:桂指筀竹,竹名。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
”郝懿行疏:“筀,亦当为桂,桂阳所生竹,因以为名也。
”斑,指斑竹。
段公路《北户录·斑皮竹笋》:“湘源县十二月食斑皮竹笋,诸笋无以及之。
”梦永:总是梦想得到。
痼(gù)疾:久治不愈之病。
萎(wěi)而瘠(jí):干枯瘦弱。
眩(xuàn):迷惑。
镌(juān):晓谕,明白。
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我十分嗜好吃苦笋,劝我不要这样的人有十个,于是我随意地创作了《苦笋赋》,这篇赋的文辞是:
僰道产的苦笋,在两川中名列前茅。
它甜脆爽口,微苦却有滋味;它温润细密,多吃不会伤人身体。
微苦却有滋味,利于身康体健,如同忠言逆耳,却利于国泰民安;多吃不会受伤害,如同多举士人,得到的都是贤士一般。
它汇聚江山的灵气,故能隐含雨露的滋润,回避风烟的侵犯。
用它作佳肴,可以振食欲,用它来下酒,令人流口涎。
可笑那徒有其表的桂斑,竟梦想博得人们的赞叹,可它又怎能和苦笋相提并论,一块来谈?
四川人说:“苦笋不能食,吃了发旧病,让人瘦而死。
”我不想和他们分辩。
因为上等之人明事理,毋庸多言;中等之人当面虽相信,可过后又疑惑;下等之人专听谣传,却不相信亲眼之所见,顽固如岩石,不能雕刻与凿穿。
李白有诗道:“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
僰道产的苦笋,在两川中名列前茅。
它甜脆爽口,微苦却有滋味;它温润细密,多吃不会伤人身体。
微苦却有滋味,利于身康体健,如同忠言逆耳,却利于国泰民安;多吃不会受伤害,如同多举士人,得到的都是贤士一般。
它汇聚江山的灵气,故能隐含雨露的滋润,回避风烟的侵犯。
用它作佳肴,可以振食欲,用它来下酒,令人流口涎。
可笑那徒有其表的桂斑,竟梦想博得人们的赞叹,可它又怎能和苦笋相提并论,一块来谈?
四川人说:“苦笋不能食,吃了发旧病,让人瘦而死。
”我不想和他们分辩。
因为上等之人明事理,毋庸多言;中等之人当面虽相信,可过后又疑惑;下等之人专听谣传,却不相信亲眼之所见,顽固如岩石,不能雕刻与凿穿。
李白有诗道:“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