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天末山横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
指点裁成。
东风满院。
总是新桃李。
纶巾羽扇。
一尊饮罢。
目送断鸿千里。
揽清歌、馀音不断。
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
何事犹有。
多情遗思。
绿鬓朱颜。
匆匆拚了。
却记花前醉。
明年春到。
重寻幽梦。
应在乱莺声里。
拍阑干、斜阳转处。
有谁共倚。
指点裁成。
东风满院。
总是新桃李。
纶巾羽扇。
一尊饮罢。
目送断鸿千里。
揽清歌、馀音不断。
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
何事犹有。
多情遗思。
绿鬓朱颜。
匆匆拚了。
却记花前醉。
明年春到。
重寻幽梦。
应在乱莺声里。
拍阑干、斜阳转处。
有谁共倚。
暂无
永遇乐(lè):词牌名。
大抵创自唐之中叶。
清·毛稚黄《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
唐杜秘书工小词。
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
遂成逾墙之好。
後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
临行,述《永遇乐》词诀别。
女持纸三唱而死。
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杜秘书」,指杜与,其人史料无传。
又,一说指杜樊川,樊川进士及第後又中制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执掌校理典籍、刊正谬误,与魏晋时秘书郎相当,故亦称「杜秘书」。
然樊川流放河朔一事史无所载,但此後曾一度入观察使幕和节度使幕,似与在朝任职被贬有关。
南宋·周草窗《武林旧事·卷一·圣节》下列「天基圣节」庆典,天基圣节是宋理宗诞辰,此谓皇帝祝寿之仪式。
草窗《天基圣节排当乐次》下云:「正月五日,乐奏夹鐘宫。
觱篥(bìlì)起《万寿永无疆》,引子。
上寿。
第一盏,笛起《帝寿昌慢》……第五盏,觱篥起《永遇乐慢》。」宫中设宴称为排当。
可见《永遇乐慢》原为用于祝寿宴会诸喜庆场合之宫廷音乐,可能很早就传人民间,北宋时已被文人用为词调。
调始见宋柳耆卿《乐章集》,注歇指调「林鐘商」,晁无咎词名《消息》,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钦定词谱·卷三十二》:「《永遇乐》有平韵、仄韵两体。」自柳耆卿创《永遇乐》仄韵体,此调在北宋均押仄韵。
南宋时,陈西麓填此调改押平韵,其「玉腕笼寒」一首自注云:「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日湖渔唱》)。
《词律·卷十八》、《钦定词谱·卷三十二》均于此调下列仄韵、平韵两体。
兹以苏、辛词为准。
一百四字,前後阕各四仄韵。
此调纡徐和缓,韵稀,而可平可仄之字较多,乃律宽之调,故宋人用此调者颇众,风格既可豪放,亦可婉约。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本首。
毛本题作「眺望」。
龙榆生笺曰:「郑瘦碧曰:『按此词又见《石林词》,元刻既无之,毛本又以意题作「眺望」,当据元刻及叶石林词删去此阕。
』榆生案:『《石林词》题作「蔡州移守颖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闻之彊村先生云:「东坡词境超绝,千年来惟一叶石林差能彷佛一二。」然则此词果为谁作,终成悬案矣。
』」
此词作者一作苏轼。
纶(guān)巾羽扇:龙榆生笺:「《蜀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
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车,葛巾毛扇,指麾三军,皆从其进止。
宣王闻之叹曰:「可谓名士也。」』傅注引,今本《三国志》无此节。
《晋书·顾荣传》:『广陵相陈敏反,……周圮与荣及甘卓、纪瞻潜谋起兵攻敏。
荣废檄敛舟于南岸,敏率万馀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
』《晋书·谢万传》:『万字万石,才器隽秀,虽器量不及安,而善自炫曜,故早有时誉。
……简文帝作相,闻其名,召为抚军从事中郎。
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
既见,与帝共谈移日。
』」刘尚荣按:「傅注引《蜀志》文略见于《艺文类聚·卷六十七·〈衣冠部·巾帽〉》引《语林》。
又宋·程文简《演繁露·卷八·羽扇》引《语林》:『诸葛武侯与晋宣帝战于渭滨,乘素车,著葛巾,挥白羽扇,指麾三军。
』疑傅注引错书名,《蜀志》当作《语林》也。」
尚萦流水:龙榆生笺引《韩诗外传》:「伯牙鼓琴,鍾子期听之。
方鼓琴,志在太山。
鍾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莫景之间,志在流水。
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擗琴绝絃,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为世无足与鼓琴也。
非独鼓琴如此,贤者亦有之。
茍非其时,则贤者将奚由得遂其功哉?」
大抵创自唐之中叶。
清·毛稚黄《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
唐杜秘书工小词。
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
遂成逾墙之好。
後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
临行,述《永遇乐》词诀别。
女持纸三唱而死。
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杜秘书」,指杜与,其人史料无传。
又,一说指杜樊川,樊川进士及第後又中制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执掌校理典籍、刊正谬误,与魏晋时秘书郎相当,故亦称「杜秘书」。
然樊川流放河朔一事史无所载,但此後曾一度入观察使幕和节度使幕,似与在朝任职被贬有关。
南宋·周草窗《武林旧事·卷一·圣节》下列「天基圣节」庆典,天基圣节是宋理宗诞辰,此谓皇帝祝寿之仪式。
草窗《天基圣节排当乐次》下云:「正月五日,乐奏夹鐘宫。
觱篥(bìlì)起《万寿永无疆》,引子。
上寿。
第一盏,笛起《帝寿昌慢》……第五盏,觱篥起《永遇乐慢》。」宫中设宴称为排当。
可见《永遇乐慢》原为用于祝寿宴会诸喜庆场合之宫廷音乐,可能很早就传人民间,北宋时已被文人用为词调。
调始见宋柳耆卿《乐章集》,注歇指调「林鐘商」,晁无咎词名《消息》,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钦定词谱·卷三十二》:「《永遇乐》有平韵、仄韵两体。」自柳耆卿创《永遇乐》仄韵体,此调在北宋均押仄韵。
南宋时,陈西麓填此调改押平韵,其「玉腕笼寒」一首自注云:「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日湖渔唱》)。
《词律·卷十八》、《钦定词谱·卷三十二》均于此调下列仄韵、平韵两体。
兹以苏、辛词为准。
一百四字,前後阕各四仄韵。
此调纡徐和缓,韵稀,而可平可仄之字较多,乃律宽之调,故宋人用此调者颇众,风格既可豪放,亦可婉约。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本首。
毛本题作「眺望」。
龙榆生笺曰:「郑瘦碧曰:『按此词又见《石林词》,元刻既无之,毛本又以意题作「眺望」,当据元刻及叶石林词删去此阕。
』榆生案:『《石林词》题作「蔡州移守颖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闻之彊村先生云:「东坡词境超绝,千年来惟一叶石林差能彷佛一二。」然则此词果为谁作,终成悬案矣。
』」
此词作者一作苏轼。
纶(guān)巾羽扇:龙榆生笺:「《蜀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
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车,葛巾毛扇,指麾三军,皆从其进止。
宣王闻之叹曰:「可谓名士也。」』傅注引,今本《三国志》无此节。
《晋书·顾荣传》:『广陵相陈敏反,……周圮与荣及甘卓、纪瞻潜谋起兵攻敏。
荣废檄敛舟于南岸,敏率万馀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
』《晋书·谢万传》:『万字万石,才器隽秀,虽器量不及安,而善自炫曜,故早有时誉。
……简文帝作相,闻其名,召为抚军从事中郎。
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
既见,与帝共谈移日。
』」刘尚荣按:「傅注引《蜀志》文略见于《艺文类聚·卷六十七·〈衣冠部·巾帽〉》引《语林》。
又宋·程文简《演繁露·卷八·羽扇》引《语林》:『诸葛武侯与晋宣帝战于渭滨,乘素车,著葛巾,挥白羽扇,指麾三军。
』疑傅注引错书名,《蜀志》当作《语林》也。」
尚萦流水:龙榆生笺引《韩诗外传》:「伯牙鼓琴,鍾子期听之。
方鼓琴,志在太山。
鍾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莫景之间,志在流水。
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擗琴绝絃,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为世无足与鼓琴也。
非独鼓琴如此,贤者亦有之。
茍非其时,则贤者将奚由得遂其功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