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半夜银山上积苏。
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撚髭须。
暂无
浣溪沙:词牌名。
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
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
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
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
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
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
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
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
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调名下注:「再和前韵」。
银山上积苏:傅子立注:「《诗苑》:『刘师道《雪诗》:「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列子》:穆王游化人质宫,『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瑰积苏焉。
』」刘尚荣按:「刘诗见宋·江少虞《事实类苑·卷三十七·雍熙以来文士诗》、又见阮松菊《诗词总龟·前集·卷十二·警句门》。
《列子·卷三·周穆王》『瑰』原作『块』,是。
『累瑰』不词,傅注字误。」
九陌带随车:傅子立注引唐·韩昌黎《咏雪赠张籍》诗:「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
「空腹有诗衣有结」句:傅子立注:「《晋·隐逸传》:『董京能诗,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
时丐于市,得残碎缯絮,结以自覆,全帛佳绵则不肯受。
』」刘尚荣按:「事见《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董京传〉》。」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董京传〉》:「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也。
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地名。
在河南省洛阳市东中。
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结以自覆,全帛佳绵则不肯受。」
「湿薪如桂米如珠」句:傅子立注:「《战国策》:『苏秦谓楚王:「楚国食贵于玉,薪贵于桂。」』晋张景阳诗:『尺烬重寻桂,红粒贵瑶琼。
』」刘尚荣按:「《战国策·卷十六·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张诗出《杂诗十首(其十)》,见《文选·卷二十九·张景阳〈杂诗十首〉》。
傅注本误『瑶琼』作『琼瑶』,张诗叶『耕』韵,二字不可互倒。
今据《文选·卷二十九·张景阳〈杂诗十首〉》改。」
「冻吟谁伴撚髭须」句:傅子立注:「王摩诘诗:『平旦东风骑蹇驴,旋呵冻手暖髭须。
』卢子善《苦吟》诗:『吟安一个字,撚断数根须。
』」刘尚荣按:「《全唐诗》王摩诘卷内无此诗句,通行本《王右丞集》亦不载,疑是王摩诘佚诗。
又『旋呵冻手暖髭须』句见于杜九华《早发》诗(《文苑英华·卷二百九十五》、《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二》)。
又《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八》云:『世有碑本子美画像,上有诗云:「迎日东风骑蹇驴,旋呵冻手暖髯须。
洛阳无限丹青手,还有工夫画我无?」子美决不肯自作,兼集中亦无之,必好事者为之也。
』苕溪渔隐所谓『好事者为之』,盖依托子美作者。
卢诗见南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六十五·卢延让传》,别见《全唐诗·卷七百十五》。」
暂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