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 · 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
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
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
豈弟君子,民之攸塈。
《大雅·泂酌》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此詩訴說的是人民和諧的問題,以水之多來形容酒多,用水之清來形容酒清,人們在宴會上快樂地大碗喝酒、大杯喝酒,然後用水來洗滌各種杯盤碗筷。
而這一切,都要感謝高尚敦厚的君子。
全詩三章,每章五句,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起興,且重章疊句,反覆歌詠,是一首歌頌和諧之歌。
泂(jiǒng):遠。
酌(zhuó):古通“爵”,中國古代的一種酒器。
行(háng)潦(lǎo):路邊的積水。
挹(yì):舀出。
注:灌入。
餴(fēn):蒸。
饎(chì):舊訓酒食,非。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雲:“宜讀如饎人之饎。
《周官》(《周禮》)大鄭注:‘饎人,主炊官也。
’《儀禮》鄭注:‘炊黍稷爲饎。
’是也。
”今從其說。
豈弟(kǎitì):即“愷悌”,本義爲和樂平易,據《呂氏春秋·不屈》所載惠子“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愷者,大也;悌者,長也。
君子之德長且大者,則爲民父母”數語,則在此特訓爲恩德深長廣大。
罍(léi):古酒器,似壺而大。
攸:所。
歸:歸附。
溉:洗。
或謂通“概”,一種盛酒漆器。
王引之《經義述聞》:“‘溉’當讀爲‘概’。
概,漆尊也。

塈(xì):毛傳:“塈,息也。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按:《方言》:‘息,歸也。
’‘民之攸塈塈’謂民之所息,即謂民之所歸。
遠舀路邊積水潭,把這水缸都裝滿,可以蒸菜也蒸飯。
君子品德真高尚,好比百姓父母般。
遠舀路邊積水坑,舀來倒進我水缸,可把酒壺洗清爽。
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歸附心向往。
遠舀路邊積水窪,舀進水甕抱回家,可以洗滌和抹擦。
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歸附愛戴他。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2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