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中秋和子由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淒然北望。
此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後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爲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
上闋寫感傷,寓情於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闋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
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版本注:此詞一向版本頗多,原因自是蘇子文采出眾,作品備受關注和傳抄、而此處僅能據《全宋詞》選取其中一版,而將其他版本注在下面的注釋當中,還望注意查閱。
西江月:詞牌名。
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淸商樂,屬法部道曲,後用爲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教坊記》。
調名或取自李太白《蘇臺覽古》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呉王宫裏人」。
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呉王、西施故事。
是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初爲流行於民間,後因清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
唐五代時存詞數目較少,唐呂純陽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歳久》、《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爲最早可見《西江月》,後人多謂係託名之作。
《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録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或爲是調最早之文人作品。
及至兩宋,《西江月》詞調之格律、音韻、句式等漸得統一,依調塡詞之詞人輩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計異名詞作),佔兩宋詞壇詞人總數之11.8%,詞作總數之2.6%。
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詞而得名《歩虛詞》;因宋韓澗泉詞而得名《晩香時候》、《晩春時候》;因元王行詞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長春詞宣傳教義而得名《玉爐三澗雪》;因明馬守貞詞而得名《壺天曉》。
唐五代詞本爲平仄韻異部間協,宋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
以柳耆卿《西江月·鳳額繡簾髙捲》詞爲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一叶韻。
另有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叶韻,五十一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諸變體。
「中秋和子由」:元延祐本題闋。
《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黃州中秋」。
龍楡生校謂傅注本作「中秋寄子由」,與今見四種傅注題異,待考。
大夢:傅子立注引《莊子·卷一·〈内篇·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句:傅子立注:「唐徐寅賦:『落葉辭柯,人生幾何?』」劉尚榮按:「此乃《人生幾何賦》首句,《徐正字詩賦·卷一》作『葉落』;別見《全唐文·卷八百三十》。」
秋涼:《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作「秋涼」,一作「新涼」。
鳴廊:明吳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鳴廊」。
元延祐本作「鳴榔」。
「看取眉頭鬢上」句:傅子立注:「正勤《落葉》詩:『年年見衰謝,看著二毛侵。
』」劉尚榮按:「《宋詩紀事·巻九十二》引《宋髙僧詩選》,『著』作『卽』。」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句:傅子立注引韓昌黎《醉後》詩:「人生如此少,酒賤且勤置。」又引潘逍遙《中秋無月》詩:「西風妬秋月,浮雲重叠生。」
共孤光:傅子立注引南朝宋·謝希逸《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絶,隔千里兮共明月。」
把琖:元延祐本作「把琖」,《蘇長公二妙集》本作「把醆」,《東坡外集》作「把盞」。
按此三字通用,今通作「盞」。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入夜的風陣陣,響動在這長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髮。
酒並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發愁,月色澄明,卻多被雲遮擋。
中秋之夜,又有誰能與我一同欣賞這中天的月光,我衹拿着酒盞,神色悽然,望向北方。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3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