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
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
龙友相逢,洼尊缓举,议论敲冰雪。
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
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
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暂无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
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後,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
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
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
』《开元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
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
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
後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曲名本此。
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
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
宋·俞文蔚《吹剑录》称:「学士(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
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
一百字,前後阕各四仄韵。
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
另有平韵一格。
赤壁韵: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句:《荀子·非项》:「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踏碎铁鞋三百緉(liǎng)」句:古谚有「踏碎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句,不知源于何时。
龙友:《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
……长八尺,美须眉。
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东晋、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华歆传〉》「《魏略》:『歆与北海邴(Bǐng)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臣松之以为邴根矩之徽猷懿望,不必有愧华公,管幼安含德高蹈,又恐弗当为尾。
《魏略》此言,未可以定其先後也。」
洼尊:唐开元中李适之登岘山,见山上有石窦如酒尊,可注斗酒,因建亭其上,名曰「洼樽」。
颜鲁公《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诗:「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谈迁《嘉泰吴兴志·事物杂志》:「石樽在乌程县岘山。
唐开元中李适之为湖州别驾,每视事之馀,携所亲登山恣饮,望帝乡时有一醉。
后为适之相,土人因呼为李相石樽。
大历中,刺史颜真卿及门人弟姪多携壶檥楫以浮,乃作《故李相石樽宴集联句》。」
三杰:汉高祖谓张子房、韩信、萧何三人为人杰,世因称为三杰。
「寄食王孙」句:《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丧家公子」句:用信陵君事。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十年不归。」
「谁握周公发」句:《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旦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
暂无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