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朝歡 · 別岸扁舟三兩隻
別岸扁舟三兩隻。
葭葦蕭蕭風淅淅。
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
漸漸分曙色。
路遙山遠多行役。
往來人,隻輪雙槳,盡是利名客。
一望鄉關煙水隔。
轉覺歸心生羽翼。
愁雲恨雨兩牽縈,新春殘臘相催逼。
歲華都瞬息。
浪萍風梗誠何益。
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
葭葦蕭蕭風淅淅。
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
漸漸分曙色。
路遙山遠多行役。
往來人,隻輪雙槳,盡是利名客。
一望鄉關煙水隔。
轉覺歸心生羽翼。
愁雲恨雨兩牽縈,新春殘臘相催逼。
歲華都瞬息。
浪萍風梗誠何益。
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
《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隻》是北宋詞人柳永的一首詞。
詞的上闋,詞人工緻地以白描手法描繪旅途景色,創造一箇特定的抒情環境;下闋轉而抒發羈旅漂泊的哀傷和濃濃的思歸之情。
整首詞展示了較爲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拓展了詞的表現範圍,在詞史上有開拓意義。
詞的上闋,詞人工緻地以白描手法描繪旅途景色,創造一箇特定的抒情環境;下闋轉而抒發羈旅漂泊的哀傷和濃濃的思歸之情。
整首詞展示了較爲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拓展了詞的表現範圍,在詞史上有開拓意義。
歸朝歡:詞牌名,柳永自製曲,《樂章集》注「雙調」。
雙調一百四字,上下闋各九句六仄韻。
別岸:離岸而去。
葭(jiā)葦:蘆葦。
班固《漢書·李廣傳》:「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
蕭蕭:草木搖落之聲。
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淅淅:風聲。
沙汀:水中沙洲。
破煙:穿破煙霧。
「溪橋殘月和霜白」句:挂在溪橋邊的殘月的月色和霜色連成一片。
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務而跋涉在外。
後泛指行旅。
隻輪雙槳:意爲坐車乘船。
輪,代指馬車;槳,代指船隻。
利名客:熱衷仕宦、追求利祿的人。
辛稼軒《霜天曉角·暮山層碧》:「一葉軟紅深處,應不是、利名客。」
一望:一眼望去。
鄉關:家鄉。
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歸心:回家的念頭。
梅堯臣《送庭老歸河陽》:「五月馳乘車,歸心豈畏暑?」
愁雲恨雨:指色彩慘淡,容易引起愁思的雲雨。
牽縈(yíng):糾纏、牽挂。
殘臘:臘月的盡頭。
歲華:年華。
浪萍風梗:浪中之浮萍,風中之斷梗。
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歸去來:赶緊回去吧。
陶淵明著《歸去來兮辭》以抒歸隱之志,故後用「歸去來」爲歸隱之典。
但此處僅用其表面意義,無歸隱之意。
玉樓:本指神僊所居之處,此處指妻子的居室。
雙調一百四字,上下闋各九句六仄韻。
別岸:離岸而去。
葭(jiā)葦:蘆葦。
班固《漢書·李廣傳》:「引兵東南,循故龍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澤葭葦中。」
蕭蕭:草木搖落之聲。
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淅淅:風聲。
沙汀:水中沙洲。
破煙:穿破煙霧。
「溪橋殘月和霜白」句:挂在溪橋邊的殘月的月色和霜色連成一片。
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務而跋涉在外。
後泛指行旅。
隻輪雙槳:意爲坐車乘船。
輪,代指馬車;槳,代指船隻。
利名客:熱衷仕宦、追求利祿的人。
辛稼軒《霜天曉角·暮山層碧》:「一葉軟紅深處,應不是、利名客。」
一望:一眼望去。
鄉關:家鄉。
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歸心:回家的念頭。
梅堯臣《送庭老歸河陽》:「五月馳乘車,歸心豈畏暑?」
愁雲恨雨:指色彩慘淡,容易引起愁思的雲雨。
牽縈(yíng):糾纏、牽挂。
殘臘:臘月的盡頭。
歲華:年華。
浪萍風梗:浪中之浮萍,風中之斷梗。
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歸去來:赶緊回去吧。
陶淵明著《歸去來兮辭》以抒歸隱之志,故後用「歸去來」爲歸隱之典。
但此處僅用其表面意義,無歸隱之意。
玉樓:本指神僊所居之處,此處指妻子的居室。
遠處的岸邊有小船三兩隻,淅淅的風吹著剛長出來的蘆葦蕭蕭做響。
江心沙洲宿雁衝破曉煙飛去。
殘月照在小橋上,小橋上的白霜顯得更白,天漸漸的亮了。
遠遠的路上行人漸漸的多起來。
往來的人,無論是坐車的還是乘船的,都是爲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鄉關河相隔遙遠。
突然有一種歸心似箭的感覺,恨不得生出雙翅飛回家。
愁雲恨雨象絲縷一樣牽縈著兩地。
日月相催,新春浦過殘臘又到。
年華轉眼就過去。
像浮萍和斷梗一樣隨風水飄蕩,有什麽益處。
還是回去吧。
家中的玉樓裏,有人在想我。
江心沙洲宿雁衝破曉煙飛去。
殘月照在小橋上,小橋上的白霜顯得更白,天漸漸的亮了。
遠遠的路上行人漸漸的多起來。
往來的人,無論是坐車的還是乘船的,都是爲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鄉關河相隔遙遠。
突然有一種歸心似箭的感覺,恨不得生出雙翅飛回家。
愁雲恨雨象絲縷一樣牽縈著兩地。
日月相催,新春浦過殘臘又到。
年華轉眼就過去。
像浮萍和斷梗一樣隨風水飄蕩,有什麽益處。
還是回去吧。
家中的玉樓裏,有人在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