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萬頃風濤不記蘇。
雪晴江上麥千車。
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依風縈柳絮,絳脣得酒爛櫻珠。
樽前呵手鑷霜鬚。
此詞創作於元豐五年冬。
詞的上闋描寫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來年豐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獲豐收、飽暖而喜悅的心情,下闋回敘前一日酒筵間的情景,抒發了詞人對於民生疾苦的深刻憂思。
浣溪沙:詞牌名。
原爲唐代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
唐聲詩唐代配樂之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名,歌詞爲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紗女」調名,歌詞爲五言四句形式。
從字義上來看,「浣」,洗滌、漂洗也;「沙」,古通「紗」,故所「浣」者,「紗」也。
敦煌出土之唐寫本《雲謡集·雜曲子》及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録毛平珪、閻處士、毛熙震、李德潤詞,調名均題爲「浣紗溪」。
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呉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
山邊有石,云是西施浣紗石」。
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爲東晉王右軍所書「浣紗」二字,卽所傳春秋時越國美女西子浣紗處。
一説浣紗溪卽浙江紹興南二十里若耶溪。
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卽詠西子浣紗之溪。
又,近人梁啓勛《詞學·調名》云:「《浣紗溪》,杜少陵詩『移船先生廟,洗藥浣紗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絶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藥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啓勛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尙有異文,故梁説僅備參考。
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致堯,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爲正體,另有四種變體。
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闋三句,三平韻;下闋三句,兩平韻;過闋二句多用對偶。
另有仄韻體,始於南唐後主。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爲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闋各增三字,韻全同。
張子澄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澗泉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淸和風裏緑蔭初」句,名《淸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題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毛本無題。
明呉訥鈔本、茅維《蘇集》本、毛本調名下注:「前韻」。
「萬頃風濤不記蘇」句:楊守敬《景蘇園帖》收此首及後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跡此句下有東坡自注:「公有田在蘇州,今蕩盡。」傅子立注:「舊注云:『公有薄田在蘇,今歳爲風濤蕩盡。
』」劉尚榮按:「『公』謂徐君猷。」《東坡外集》所載自注同傅注。
「翠袖依風縈柳絮,絳脣得酒爛櫻珠」句:傅子立注:「方雄飛:『翠袖低徊眞蹀躞,朱脣得酒假櫻桃。
』」劉尚榮按:「句出《贈美人四首(其一)》。
原句爲『舞袖低徊眞蛺蝶,朱脣深淺假櫻桃』,見方雄飛《玄英集·巻六》、別見《全唐詩·巻六百五十一》。
疑傅注另有所本。」
衹記得昨夜風聲一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臨風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脣,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吁氣措手,摸着白鬍鬚。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