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賦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而薪惡勞。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
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
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顏如李桃。
彈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雲璈。
命仙人之萼綠華,舞古曲之鬱輪袍。
引南海之玻黎,酌涼州之蒲萄。
願先生之耆壽,分餘瀝於兩髦。
候紅潮於玉頰,驚暖響於檀槽。
忽累珠之妙唱,抽獨繭之長繰。
閔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當膏。
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瓊艘。
各眼灩於秋水,咸骨醉於春醪。
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禪逃。
響松風於蟹眼,浮雪花於兔毫。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此賦把中國烹飪與飲食表現得很精妙。
事庖人的技藝,似庖丁、易牙那般高超;烹飪的精萃,全在於火中取寶;選料要精細,方能做出可人的佳餚。
雪乳般的飲料沁人心脾,浮雪花的香茗讓人樂陶。
宴享之際,輕盈的歌舞,伴隨着節奏的起伏,時急時徐,旋律的線條,時低時高,葡萄美酒令人醉,老饕之樂無窮妙!
蘇軾此文一般被認爲是研究飲食之道。
老饕是貪吃的意思,不是一般的貪吃,而是一副大呼小叫、狼吞虎嚥的吃相。
《老饕賦》說得明白些就是《食客賦》,如果要面子,講得好聽些,那就是《美食家賦》。
庖丁:古代一位刀功極好的廚師,曾為文君解牛。
易牙:春秋時齊桓公寵幸的近臣,長於調味。
火惡陳:原註「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
臠:小塊的肉。
櫻珠:稱小顆櫻桃。
杏酪:杏仁粥。
古代多為寒食節食品。
羔:通「糕」。
糟:通「醩」,酒醩。
夭美:鮮美。
老饕:講究美食的人。
姬姜:春秋時,姬為周姓;姜為齊姓,故以「姬姜」為大國之女的代稱,也用作婦女的美稱。
湘妃:舜二妃娥皇、女英。
相傳二妃沒於湘水,遂為湘水之神。
帝子:傳說為堯的女兒。
雲璈:即云鑼。
打擊樂器。
《元史‧禮樂志五》:「(宴樂之器)雲璈,制以銅,為小鑼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長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擊之。」
萼綠華:仙女的名字,相傳是九嶷山中得道的女仙。
鬱輪袍:琵琶曲名,相傳是唐朝詩人王維所作。
玻黎:即玻璃。
蒲萄:指代葡萄酒。
耆壽:高壽。
兩髦:古代一種兒童髪式,髪分垂兩邊至眉,謂之「兩髦」。
紅潮:因醉酒而兩頰泛起的紅暈。
檀槽:檀木製成的琵琶、琴等弦樂器上架弦的槽格。
亦指琵琶等樂器。
抽獨繭之長繰(sāo):比喻歌唱如抽獨繭絲一般。
雪乳:白色濃厚的漿液。
指酒。
柂(lí):柯柂,古代一種酒名。
骨醉:謂沉醉。
蟹眼:螃蟹的眼睛。
比喻水初沸時泛起的小氣泡。
宋龐元英《談藪》:「俗以湯之未滾者為盲湯,初滾者曰蟹眼,漸大者曰魚眼,其未滾者無眼,所語盲也。」
雪花:名茶名。
泡後茶水表面有一層白色泡沫,故稱。
王十朋集注引林敏功曰:「雪花、雨腳,謂茶也。」
庖丁來操刀、易牙來烹調。
烹調用的水要新鮮,鎊碗等用具一定要潔淨,柴火也要燒得恰到好處。
有時候要把食物經過多次蒸煮後再曬乾待用,有時則要在鍋中慢慢地文火煎熬。
吃肉只選小豬頸後部那一小塊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選霜凍前最肥美的螃蟹的兩隻大螯。
把櫻桃放在鍋中煮爛煎成蜜,用杏仁漿蒸成精美的糕點。
蛤蜊要半熟時就着酒吃,蟹則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
天下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這個老食客所喜歡的。
筵席上來後,還要由端莊大方、豔如桃李的大國美女彈奏湘妃用過的玉瑟和堯帝的女兒用過的雲璈。
並請仙女萼綠華就着《鬱輪袍》優美的曲子翩翩起舞。
要用珍貴的南海玻璃杯斟上涼州的萄萄美酒。
願先生六十歲的高壽分享一些給我。
喝酒紅了兩頰,卻被樂器驚醒。
忽然又聽到落珠、抽絲般的絕妙歌唱。
可憐手已經疲憊卻很少休息,懷疑酒性燥烈卻把它當成膏粱。
倒一缸雪乳般的濃酒,擺一艘裝滿百酒的酒船。
大家的醉眼都欣賞瀲灩的秋水,大家的骨頭都被春醪酥醉了。
美人的歌舞都解散了,先生才覺醒而離去。
趁着(水)煮出松風的韻律,冒出蟹眼大小的氣泡時,沖泡用兔毫盞盛的雪花茶。
先生大笑着起身,頓覺海闊天空。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