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歸 · 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同雲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
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是南宋詞人向子諲所作的一首詞。
全詞上闕寫景,下闕抒情,凌空設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襯了詞人難消地亡國之恨,悲涼中充滿憤慨,憂鬱中見出有爲,沉鬱頓挫,表現了詞人南渡之初的愛國之志和極其悲憤地心情。
阮(ruǎn)郎歸:詞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園、碧桃春。
雙調四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鄱(pó)陽:地名,今江西鄱陽。
江南江北:長江南北,這裏泛指下雪的地方。
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縣,此指淪陷區。
同雲:即彤雲,下雪前的陰雲。
三關: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榮徵遼,收復益津關、淤口關、瓦橋關等。
這。
三關”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帶。
後都爲金所佔,是北伐必經之地。
遣(qiǎn)使報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還朝,但爲掩人耳目,於建炎三年、紹興二年和紹興四年多次分別派洪皓、潘致堯、章誼等人爲大金通問使、軍前通問使、金國通問使,頻頻探問徽、欽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責。
當詞人寫此詞時,徽宗已被囚死。
鸞輅(luánlù):天子乘坐的車,這裏借代指徽、欽二帝和帝后。
江南江北漫天飛雪,遙知那北地正是地凍天寒。
遠望陰雲密佈的邊境三關,山外有山令人憂憤腸斷。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這亡國的憤恨千難萬難。
不斷聽說朝中派人去問候被囚的君王,若不發兵抗金君王何時才能起駕回還?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