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 · 卷五 · 罵鴨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
至夜,覺膚痒
天明視之,葺生鴨毛,觸之則痛
大懼,無術可醫
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
須得失者駡,毛乃可落
」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徵於聲色
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
彼甚畏駡焉,駡之亦可警將來
」翁笑曰:「誰有閑氣駡惡人
」卒不駡
某益窘,因實告鄰翁
翁乃駡,其病良已
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一攘而鴨毛生!甚矣,駡音之宜戒也:一駡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駡行其慈者也
」
至夜,覺膚痒
天明視之,葺生鴨毛,觸之則痛
大懼,無術可醫
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
須得失者駡,毛乃可落
」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嘗徵於聲色
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
彼甚畏駡焉,駡之亦可警將來
」翁笑曰:「誰有閑氣駡惡人
」卒不駡
某益窘,因實告鄰翁
翁乃駡,其病良已
異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懼也:一攘而鴨毛生!甚矣,駡音之宜戒也:一駡而盜罪減!然為善有術,彼鄰翁者,是以駡行其慈者也
」
《聊齋誌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小説家蒲柳泉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説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説四百九十一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説之巓峰。
此寓言故事告誡我們,不要做違背良心的惡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總會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也同時勸誡受害者,對待惡人惡事要絶不姑息、縱容,零容忍,一定要檢舉揭發,讓惡事在此處斷裂,衹有這樣,纔能做到打擊惡人的惡習,讓他不再危害社會、禍害人間。
衹有恰當的懲罰纔能讓這些人醒悟、棄惡從善。
邑:縣。作者蒲松齡家鄉淄川縣(今山東省淄博市)。
茸(rong絨)生:細毛叢生。葺,重重疊疊。
醫:醫治。
翁:稱老年人,老頭兒。
素:曏來。
雅量:度量寛宏。《晉書·李壽載記》:「(壽)敏而好學,雅量豁然。」
徵:表露,表現。
詭:欺騙。
某甲:舊時書面語中稱「某個人」,沒有姓名,就説「某甲」。
警:警告。
卒:終於,到底,最後。
窘:尷尬。
因:於是,就。
乃:纔。
良已:完全痊癒。良:眞的、果然;已,止,這裏指病好了。
攘:竊取。
是以:因此。
淄川城西白家莊的某人,偷鄰居的一隻鴨子煮著喫了。夜裏,覺得全身發痒;天亮後一看,身上長滿了一層細細的鴨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沒有辦法醫治。夜裏,他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説:「你的病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必須得到失鴨主人的一頓痛駡,這鴨毛纔能脫落。」而鄰居老人向來心慈仁善,心胸寛闊,生平丢東西,從來不喜怒於色,大發脾氣。偷鴨人很姦滑,便撒謊告訴老翁説:「鴨子是鄰居某某所偷,他非常害怕別人駡,駡他可以警示他將來(再來偷鴨子)。」老翁笑道:「誰有那麽多工夫生閑氣,去駡這種品行惡劣的人。」一直不肯駡。偷鴨人很難爲情,衹好把實情告訴了鄰居老翁;老翁這纔肯駡,那人身上的鴨毛果然退去。
異史氏説:「太厲害啦,偷盜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盜居然渾身長出鴨毛!太厲害啦,駡人的人眞的應該小心啊:一聲駡竟然會把盜賊的罪孼減輕!但是,行善也是有方法的,那鄰居老人,是在用駡的方法行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