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毀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爲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爲人也,仁義人也
求其所以爲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爲人也,多才與藝人也
求其所以爲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爲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爲藝人矣
」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爲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
詳,故人難於爲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
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爲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常試之矣,常試語於眾曰:「某良士
某良士
」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
不若是,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
又嘗語於眾曰:「某非良士
某非良士
」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
則其畏也
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
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原毁》選自《昌黎先生集》,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此文論述和探究毁謗産生的原因,文章先從正面開導,説明一個人應該如何正确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纔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風,然後將不合這箇準則的行爲拏來對照,最後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全篇行文嚴肅而懇切,句式整齊中有變化,語言生動而形象,刻劃當時士風,可謂入木三分。
原:推究、探究。 君子:指舊時貴族階級士大夫。 責:要求。 彼:指舜。 予:同「余」,我。 去:離開、拋棄。 就:走向、擇取。 是人:指上古之君子。 良人:善良的人。 藝人:多才多藝的人。 詳:周備、全面。 廉:狹窄、範圍小。 少:稍微。 已:太。 用:作用,指才能。 聞:名聲、聲望。 眾人:一般人。 望:期待、要求。 雖然:雖然這樣。 嘗:曾經。 語:告訴。 應:響應、附和。 與:黨與、朋友。 畏:畏懼,指害怕他的人。 修:善、美好。 光:光大、昭著。 有作於上:在上位有所作爲。 存:記住。 幾:庶幾、差不多。 理:治理。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周密,他要求別人寬容而簡約。嚴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進行道德修養;寬容而簡少,所以人們樂於做好事。 聽説古人中有個叫舜的,他的爲人,是個仁義的人;尋求舜所以成爲舜的道理,君子對自己要求説:“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這樣,而我竟然不能做到這樣!”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倣效那些與舜相同的地方。聽説古人中有個叫周公的,他的爲人,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尋求周公所以爲周公的道理,對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這樣,而我卻不能這樣!”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倣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聖人,後世沒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聖人,後世(也)沒有人能赶上他的;這人就説:“不如舜,不如周公,這是我的缺點。”這不就是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嗎? 他對別人呢,就説:“那個人,能有這些優點,這就够得稱上是一個善良的人了;能擅長這些事,這就够得稱上是一個有才藝的人了。”肯定他一箇方面,而不苛求他別的方面;就他的現在表現看,不追究他的過去,提心弔膽地衹怕那個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處。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種技藝容易學會,(但)他對別人,卻説:“能有這些,這就够了。”(又)説:“能擅長這些,這就够了。”(這)不就是要求別人寬容而減少嗎? 現在的君子卻不是這樣,他要求別人全面,要求自己卻很少。(對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們很難做好事;(對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獲就少。自己沒有什麽優點,(卻)説:“我有這點優點,這也就够了。”自己沒有什麽才能,(卻)説:“我有這點技能,這也就够了。”對外欺騙別人,對內欺騙自己的良心,還沒有一點收獲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低了嗎? 他對別人,(就)説:“他雖然纔能這樣,(但)他的爲人不値得稱贊。他雖然擅長這些,(但)他的本領不値得稱贊。”舉出他的一點(進行批評),不考慮他其餘的十點(怎樣),追究他過去(的錯誤),不考慮他的現在表現,提心弔膽地衹怕他人有了名望,這不也是要求別人太全面了嗎? 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卻用聖人那樣高的標準要求別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雖然如此,這樣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懶惰和嫉妒。懶惰的人不能修養品行,而嫉妒別人的人害怕別人進步。我不止一次的試驗過,曾經試著對眾人説:“某某是個好人,某某是個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個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同他有利害關係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強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氣地説出反對的話,懦弱的人一定會從臉上表露出反對的顔色。又曾經對眾人説:“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和他有利害關係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強硬的人一定會高興地説出表示贊成的話,懦弱的人一定會從臉上表露出高興的顔色。所以,事情辦好了,誹謗也就跟著來了,聲望提高了,誣衊也隨著來了。唉!讀書人處在這箇世上,希望名譽昭著,道德暢行,眞難了。 身居高位而將要有作爲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説的這些道理而牢記住它,大槪他的國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