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殷晉安別
遊好非久長,一遇盡殷勤
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爲親
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遊從,淹留忘宵晨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
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爲因
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
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爲親
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遊從,淹留忘宵晨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
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爲因
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
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與殷晉安別》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五言詩。詩人與殷景仁是隱仕殊途,抱負不同,勢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爲時不長的交往、遊從之間,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此詩著重表現了詩人對往日交情的留戀、依依惜別之情,以及詩人曠達的胸懷,充分體現了陶詩直率性格與平實語言的高度統一,人格美與藝術美的完好融合。
殷晉安:即殷鐵,字景仁,陳郡長平(今河南省西華縣)人,累官至侍中、尙書僕射、中書令。
南府:晉安郡分設的南郡。
長史掾(yuàn):郡丞的書記。長史,郡丞;掾,掌書記之職。
因居潯陽:晉安郡地處偏僻的南端,殷景仁就把家小安置在潯陽(在今江西九江市)。
太尉:官名,指劉裕。
東下:由潯陽去建康,沿江東下。
遊好:謂交遊、相好。
盡:極。
殷勤:情意懇切深厚。
信宿:連宿兩夜。《左傳·莊公三年》有“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之句。《詩經·豳風·九罭):“公歸不復,於女(通‘汝’)信宿。”毛傳:“再宿曰信;宿猶處也。”亦兼有流連忘返之意。《水經注·江水二》:“流連信宿,不覺忘返。”
酬:應答、交談。
清話:猶清談,謂無世俗之談。
益復:更加。
去歲:指義熙六年(公元410年)。
南里:即南村。詩人於去歲遷居於此。
薄:句首助詞,無義。
少:短。
負杖:持杖。負,憑恃。
肆遊從:整箇身心都沉浸在遊從的快樂之中。肆,肆意、適意、縱情、任情;遊從,相伴而遊。
淹留:久留,指流連忘返。
忘宵晨:謂無宵無晨,不分晝夜,指終日逍遙遊樂,忘掉一切。宵:夜。
語默:説話與沉默,代指仕與隱。《周易·系辭》:“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殊勢:地位不同。
乖分:分離。
未謂:沒有想到。謂,以爲。
事:指分離之事。
及:到、來臨。
興:起,動身。
言:語助詞,無義。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句:沒有想到離別的事就來了,(您)在今年春天就動身。
“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句:比喩殷景仁的離去。
難爲因:難得有因由。因,因緣、機會。
“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爲因”句:難有機會在一起談笑了。
良才:指殷景仁。
江湖:指隱居於江湖。
賤貧:作者自指。
脫:倘或、假如。
念:盼望的意思。
存:存間、探望。
故人:老朋友,作者自指。
殷景仁原先任江州晉安郡南府長史椽,因而住在潯陽。後來作太尉參軍,遷移全家東下。我作這首詩贈給他。
好友相交幷不久,一見如故意誠懇。
流連忘返對暢談,更加知心相親近。
去歲遷家至南村,你我短時爲近鄰。
持杖遊樂相伴從,隨興所至忘時辰。
仕隱地位自不同,我知早晚當離分。
不料離別已來到,動身就在此年春。
飄飄拂面西來風,悠悠離別東去雲。
千里山川相阻隔,再度相逢難有因。
賢才出仕能通達,江湖隱者多賤貧。
倘若有便相經過,勿望來看老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