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竇秀才書
愈白:愈少駑怯,於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
念終無以樹立,遂發憤篤專於文學
學不得其術,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於空言,而不適於實用,又重以自廢
是故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愈困
今又以罪黜於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喘喘焉無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銳,當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數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於甲科
今乃乘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從問文章爲事
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
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於左右哉!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
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事愧恥而不敢答也
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足下之事業
稇載而往,垂橐而歸,足下亮之而已
愈白
《答竇秀才書》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在謫陽期間(公元804年)寫給竇存亮的信。 竇存亮,長安人,生卒年待考。他想專程到陽山跟隨韓愈,請教作文的方法。竇存亮在來陽山之前,大槪曾寫信給韓愈,徵求韓愈的意見,以弟子身份師事韓愈。但韓愈幷不以師長自居,立即給竇存亮回信,一是嚮他傾訴了自己貶謫陽山的苦悶心情;二是滿腔熱情地對竇存亮給以稱頌。這也體現了韓愈與學生弟子間推心置腹,誠以相待的精神,這在講究師道尊嚴的封建社會,的确是難能可貴的。 此信前段,韓愈自述一生努力經過和當時遭遇,反映自己初到陽山後,一時尙難適應,故心情亦十分惡劣。接著表揚竇存亮虛心嚮學和不恥下問,對竇存亮專心嚮慕予以肯定。
答竇秀才書:朱子《考異》:“竇下或有存亮字。”廖本題注:“公時以言事黜爲陽山,故云‘遠宰蠻縣’,貞元二十年作。”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亦係於是年。 駑怯:喩才能低下。駑,劣馬;怯,懦弱。 齟齬:上下牙齒對不上。喩意見不合、相抵觸。 道:思想、主張、學説。 窮:阻塞不通,行不通。 喘喘:喘,通“惴”,《釋義》:“惴,本亦作 ,又作喘。”惴惴,恐懼貌。《詩·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以上言己之處境與心情。 沈欽韓云:“《通典·卷十五·選舉三》:‘秀才之科久廢。而明経雖有甲乙丙丁四科,進士有甲乙二科,自武德以來,明經唯有丁第,進士唯乙科而已。’唐中葉以後,《登科記》、《摭言》所載通爲一榜,未審甲乙合幷或廢甲單舉乙乎?自是文人稱謂,惟名第居前者號爲‘甲科’。” 稛載:滿載。舊時常以“稛載而歸”爲贊商人獲利而歸的敬語。 垂橐:嚮下挂著袋子,即挂著空袋子。《國語·齊》:“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載而歸。”韓愈反其意而用之,説竇秀才來時滿懷希望,歸去卻一無所獲。 亮:通“諒”,原諒、體諒。
何焯:其誠有志於道者邪?抑者名也?姑爲是言以謝之。 劉大櫆:雄硬直達之中,自有起伏抑揚之妙。 張裕釗:歐公風趣,以紆餘出之;退之風趣,以兀岸出之。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