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鄉記
醉之鄉,去中國不知其幾千里也
其土曠然無涯,無丘陵阪險;其氣和平一揆,無晦明寒暑;其俗大同,無邑居聚落;其人甚精,無愛憎喜怒,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其寢於於,其行徐徐,與鳥獸魚鱉雜處,不知有舟車械器之用
昔者黃帝氏嘗獲遊其都,歸而杳然喪其天下,以爲結繩之政已薄矣
降及堯舜,作爲千鍾百壺之獻,因姑射神人以假道,蓋至其邊鄙,終身太平
禹湯立法,禮繁樂雜,數十代與醉鄉隔
其臣羲和,棄甲子而逃,冀臻其鄉,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寧
至乎末孫桀紂,怒而昇糟丘,階級千仞,南嚮而望,卒不見醉鄉
武王得志於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職,典司五齊,拓土七千里,僅與醉鄉達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
下逮幽厲,迄乎秦漢,中國喪亂,遂與醉鄉絶
而臣下之愛道者往往竊至焉阮嗣宗陶淵明等數十人幷遊於醉鄉沒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國以爲酒僊云
嗟呼,醉鄉氏之俗,豈古華胥氏之國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遊焉,故爲之記
其土曠然無涯,無丘陵阪險;其氣和平一揆,無晦明寒暑;其俗大同,無邑居聚落;其人甚精,無愛憎喜怒,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其寢於於,其行徐徐,與鳥獸魚鱉雜處,不知有舟車械器之用
昔者黃帝氏嘗獲遊其都,歸而杳然喪其天下,以爲結繩之政已薄矣
降及堯舜,作爲千鍾百壺之獻,因姑射神人以假道,蓋至其邊鄙,終身太平
禹湯立法,禮繁樂雜,數十代與醉鄉隔
其臣羲和,棄甲子而逃,冀臻其鄉,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寧
至乎末孫桀紂,怒而昇糟丘,階級千仞,南嚮而望,卒不見醉鄉
武王得志於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職,典司五齊,拓土七千里,僅與醉鄉達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
下逮幽厲,迄乎秦漢,中國喪亂,遂與醉鄉絶
而臣下之愛道者往往竊至焉阮嗣宗陶淵明等數十人幷遊於醉鄉沒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國以爲酒僊云
嗟呼,醉鄉氏之俗,豈古華胥氏之國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遊焉,故爲之記
王績一生性情曠達,嗜酒如命,被尊爲“斗酒學士”,曾因出任太樂丞,可以喝到太樂署史焦革釀的酒,主動出仕。後因史焦革及其妻子相繼去世,而辭官歸隱。酒可以説是王績精神的寄託物,身逢亂世,衹能以酒解憂,以酒消愁。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王績縱酒自適,歌頌陶淵明,贊頌阮籍,嵇康。其《醉鄉記》、《五斗先生傳》、《酒賦》、《獨酌》、《醉後》等詩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風譽爲“酒家之南董”。
結繩之政:上古未産生文字時,用繩打結的方法記事治政。
千鍾百壺:鍾、壺皆指酒器。
姑射神人:姑射是傳説中的僊山名。
甲子:歲月的代稱。這裏指羲和所掌管的職事。
糟丘:釀酒後賸下的糟堆積成的小丘。
五齊:這裏指各種酒類。
華胥氏:傳説中的古國名。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