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从赵都督出征写起,写到为求胜利,不惜牺牲。前四句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四句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全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都督:唐时在全国部分州置大、中、下都督府,府各设都督一人,掌督诸州军事,并兼任所驻在之州刺史。 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 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 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 将星:《隋书·天文志》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汉地:一作“汉上”。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史记·李将军列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 三军:军队的通称。《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井陉:古关名,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井隘北井隆山上。秦汉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城、肴、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史记·孝武本纪》:“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 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后汉书·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李贤注:“匈奴五月大会龙庭,祭其先、天地、鬼神。” 书生: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东观汉记·赵孝传》:“(孝)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于亭门塾。” 间:一作“中”。 老:一作“住”。
天上星宿的将星动了,汉家营地上的柳条青青。 万里征途刁斗声声鸣响,三军将士迅速越过井陉。 辞别帝宫全忘了身家,立功报国定要夺取龙庭。 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0s
Copyright ©2022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