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赋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
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
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
为仁无已,则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
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
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
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
为仁无已,则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
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
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本篇是王安石在青年时期所作的一篇短赋,为言志而赋龙。
为物:作为一种“动物”。
能潜能见:即能隐能现。
《易·乾》:“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龙:‘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又,“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
能微能章:能大能小。
微,细小;章,彰、大。
《艺文类聚·卷九八》引《瑞应图》:“黄龙者,四龙之长……神灵之精也。
能巨细,能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
”又,《太平御览·卷九二》引《管子》:“龙被无色而游,故神。
欲小,则如蚕蠋;欲大,则涵天地。
欲上,则凌云;欲沉,则伏泉。
”
未始至乎丧己:谓能全身而退。
知几:预先知晓事物的变化。
《易·系辞》:“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唐人吴筠《览古》:“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
龙终不可见: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之奉也。
”
与为类者:和龙灵性类似的人。
能潜能见:即能隐能现。
《易·乾》:“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龙:‘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又,“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
能微能章:能大能小。
微,细小;章,彰、大。
《艺文类聚·卷九八》引《瑞应图》:“黄龙者,四龙之长……神灵之精也。
能巨细,能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
”又,《太平御览·卷九二》引《管子》:“龙被无色而游,故神。
欲小,则如蚕蠋;欲大,则涵天地。
欲上,则凌云;欲沉,则伏泉。
”
未始至乎丧己:谓能全身而退。
知几:预先知晓事物的变化。
《易·系辞》:“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唐人吴筠《览古》:“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
龙终不可见: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之奉也。
”
与为类者:和龙灵性类似的人。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