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匀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农村生活情景的小词。词的上阕以父老家庭生活开头,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农人因为「雨水匀」而产生的欣喜之情。下阕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词中写山村父老盼望丰收的愉快心情及花鸟迎春的怡人景色。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生活的贫困。此词绘景纯用白描,以物拟人,生气勃勃,欢快跳动,足见词人由衷欣喜之情。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Wò),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匀:这里指雨量适时适度。
颦(pín):皱眉。
殷勤:态度热切。
谢却:告别。却,语助词。
甑(zèng)中尘:谓无米下炊,甑中积满尘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传〉》:「范冉字史雲,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 李固、河内 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 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jùn)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甑,瓦製炊具,可以用於蒸饭。
撩(liáo):引逗,挑弄,招惹。
无赖:顽皮,淘气。
白头新:白色的新花。《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头」喩之。
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