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谿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爲烝黎
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谿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爲烝黎
《無家別》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之一。此詩敍寫了一箇鄴城敗後還鄉無家可歸、重又被徵的軍人,通過他的遭遇反映出當時農村的凋敝荒蕪以及戰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全詩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全詩情感雖沉痛凄婉,批駁雖強烈深刻,卻不是一味直陳顯言,而是借景、物、事來寄情抒懷,顯示了感人的藝術魅力。
天寶後:指安史之亂以後。開篇是以追敍寫起,追溯無家的原因,引出下文。
「園廬但蒿藜」句:極爲槪括也極爲沉痛地傳達出安祿山亂後的悲慘景象:什麽都沒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賤子:這位無家者的自謂。陣敗:指鄴城之敗。
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創語。
怒我啼:對我發怒且啼叫。寫鄉村的久已荒蕪,野獸猖獗出沒。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栖」句:以「宿鳥」自比,言人皆戀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窮栖,依舊在所不辭。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pí)」句:謂他又要被徵去打仗。鞞,古同「鼙」,鼓名。
無所攜:謂家裏沒有可以告別的人。攜:即離。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句:以能够服役於本州而自幸。
終轉迷:終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凶吉難料。
齊:齊同。
「家鄉旣蕩盡,遠近理亦齊」句:更進一層,是自傷語。是説家鄉已經一無所有,在本州當兵和在外縣當兵都是一樣。
「五年委溝谿」句:從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作亂到這一年正是五年。委溝溪,指母親葬在山谷裏。
兩酸嘶:是説母子兩箇人都飲恨。酸嘶,失聲痛哭。
蒸黎:指勞動人民。蒸,眾;黎,黑。
天寶以後,農村寂寞荒涼,家園裏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里百餘戶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活着的沒有消息,死了的已化爲塵土。因爲鄴城兵敗,我回來尋找家鄉的舊路。在村裏走了很久只見空巷,日色無光,一片蕭條悽慘的景象。只能面對着一隻只豎起毛來向我怒號的野鼠狐狸。四鄰還剩些什麼人呢?只有一兩個老寡婦。宿鳥總是留戀着本枝,我也同樣依戀故土,哪能辭鄉而去,且在此地棲宿。正當春季,我扛起鋤頭下田,到了天晚還忙着澆田。縣吏知道我回來了,又徵召我去練習軍中的騎鼓。雖然在本州服役,家裏也沒什麼可帶。近處去,我只有空身一人;遠處去終究也會迷失。家鄉既已一片空蕩,遠近對我來說都是一樣。永遠傷痛我長年生病的母親,死了五年也沒有好好埋葬。她生了我,卻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終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卻無家可別,這老百姓可怎麼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