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
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甚愛潁州西湖風光。
或結伴同遊,或乘興獨往,經常徜徉於畫船洲渚,寫下了十三首紀遊寫景的《採桑子》,並有一段《西湖念語》作爲組詞的序言。
本篇是組詞中的一首。
它寫湖面飲酒賞曲。
平波泛舟,雲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彷彿別有天地。
本詞描寫了暮春西湖迷離的美,語言清麗,風格空靈淡遠,全詞充溢着悠然閒怡之趣。
或結伴同遊,或乘興獨往,經常徜徉於畫船洲渚,寫下了十三首紀遊寫景的《採桑子》,並有一段《西湖念語》作爲組詞的序言。
本篇是組詞中的一首。
它寫湖面飲酒賞曲。
平波泛舟,雲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彷彿別有天地。
本詞描寫了暮春西湖迷離的美,語言清麗,風格空靈淡遠,全詞充溢着悠然閒怡之趣。
羣芳過後:百花凋零之後。
羣芳,百花。
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
殘紅,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濛濛:今寫作“濛濛”。
細雨迷濛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
去:離開,離去。
簾櫳:窗簾和窗櫺,泛指門窗的簾子。
羣芳,百花。
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
殘紅,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濛濛:今寫作“濛濛”。
細雨迷濛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
去:離開,離去。
簾櫳:窗簾和窗櫺,泛指門窗的簾子。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濛濛;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着湖水。
遊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纔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彷彿正需要這份安謐。
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着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濛濛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遊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纔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彷彿正需要這份安謐。
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着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濛濛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